(1) 室温下,含碳0.2%的铁碳合金中铁素体和渗碳体各占多少? (2) 室温下,含碳0.6%的铁碳合金中珠光体和铁素体各占多少? (3) 室温下,含碳1.2%的铁碳合金中珠光体和二次渗碳体各占多少?
11. 比较退火状态下的 45钢、 T8钢、 T12钢的硬度、强度和塑性的高低,简述原因。 12. 同样形状的两块铁碳合金,其中一块是退火状态的 15钢,一块是白口铸铁,用什么简便
方法可迅速区分它们?
13. 某厂材料仓库,两种碳钢材料混料,无法区别。实验人员截取了两块试样,退火后制备金
属试样,放在显微镜下观察。其中一块,铁素体占41.6%,珠光体占58.4%;另一块二次渗碳体占7.3%,珠光体占92.7%;试求这两种钢的牌号。 14. 根据Fe-Fe3C相图,说明产生下列现象的原因。
(1) 退火后含碳量为0.8%的钢比含碳量0.4%的钢强度,硬度高。 (2) 在室温下,含碳0.8%的钢比含碳1.2%的钢强度高。 (3) 变态莱氏体的塑性比珠光体塑性差。
(4) 在1100℃,含碳0.4%的钢能进行锻造,含碳4.0%的铸铁不能锻造。 (5) 绑机物体一般用铁丝(镀锌低碳钢丝),而起重机吊重物则用钢丝绳(60、70钢丝)。 (6) 用手锯锯T8、T10、T12钢料比锯10、15、20钢费力而锯条更容易变钝。
(7) 制造汽车外壳多用低碳钢,制造机器零件加机床主轴、齿轮、曲轴等多用中碳钢,制造工具时如车刀、丝锥、锯条等多用高碳钢,而制造机器的支架,机床床身时则常用灰口铸铁。
(8) 钢适于压力加工成型,而铸铁适于铸造成型。 15. 同样形状和大小的三块铁碳合金,其中一块是低碳钢;一块是灰口铸铁;一块是白口铸铁,
用什么方法将它们区分开来。
16.为什么碳钢进行热锻、热轧时都要加热到奥氏体区? 17.手锯锯条、普通螺钉、车床主轴分别用何种碳钢制造?
18.现有A、B两组元形成的二元合金状态图,如题1-24图所示。若以α表示B溶于A的固溶体,B1表示自α中析出的次生B,(α+B)表示形成的共晶体。请填出各相区的组织,并分别写出成分各为①、②、③、④的四种合金自液态缓冷至常温时的组织变化过程。
温度(℃) A ① ② ③ B(%) ④ B
题1-24图
19.试示意地绘出下列二元合金状态图,并填写出各相区的组织。A、B元素在液态时互相溶解。在固态时形成共晶,共晶成分中含B30%,A元素在B元素中有限溶解,溶解度在共晶温度时为15%,在室温时为10%。B元素在A元素中不能溶解。 20.什么是铁素体、奥氏体、渗碳体和珠光体?填出下表。
名称 铁素体 奥氏体 渗碳体 珠光体 合金结构 含碳量(%) 晶格类型 σ b 机械性能 HB δ(%) 21.含碳量分别为0.2%、0.40%、0.80%和1.30%的碳钢,自液态缓冷至室温后所得的组织有何不同?试定性地比较这四种钢的ζb和HB。
22.含碳量0.20%的碳钢在770℃和900℃、含碳量0.80%的碳钢在680℃和770℃、含碳量1.20%的碳钢在700℃和770℃分别达到平衡状态时,各是什么组织?
23.含碳量0.40%、0.60%和1.20%的碳钢在室温时的平衡组织中,珠光体、铁素体或渗碳体,各占百分之几?
24.为什么要严格限制钢材中的P、S含量?
25.要使球墨铸铁的基本组织为铁素体、珠光体或下贝氏体,工艺上应如何控制?
26.有一灰口铸铁铸件,经检查发现石墨化不完全,尚有渗碳体存在,试分析其原因,并提
出使这一铸件完全石墨化的方法。 27.试述石墨形态对铸铁性能的影响。
28.试比较各类铸铁之间性能的优劣顺序,与钢相比较铸铁性能有什么优缺点? 29.为什么一般机器的支架、机床的床身常用灰口铸铁制造?
第五章 金属的塑性变形与再结晶
思考题及习题
5.1 解释名词
滑移、滑移面、滑移方向、滑移系、加工硬化、回复、再结晶、硬位向、固溶强化、沉淀强化、细晶强化、形变强化(加工硬化)
5.2 填空题
1.钢在常温下的变形加工称为( )加工,而铅在常温下的变形加工称为( )加工。 2.造成加工硬化的根本原因是( )。 3.滑移的本质是( )。
4.变形金属的最低再结晶温度与熔点的关系是( )。 5.再结晶后晶粒度的大小主要取决于( )和( )。 6.固溶体的强度和硬度比溶剂的强度和硬度( )。 7.固溶体出现枝晶偏析后,可用( )加以消除。
5.3 是非题
1.滑移变形不会引起金属晶体结构的变化。( )
2.因为 B.C.C 晶格与 F.C.C 晶格具有相同数量的滑移系,所以两种晶体的塑性变形能力完全相同。( )
3.孪生变形所需要的切应力要比滑移变形时所需的小得多。( ) 4.金属铸件可以通过再结晶退火来细化晶粒。( ) 5.再结晶过程是有晶格类型变化的结晶过程。( )
5.4 选择正确答案
1.能使单晶体产生塑性变形的应力为: a. 正应力;b. 切应力;c. 复合应力
2.面心立方晶格的晶体在受力变形时的滑移方向是: a. <100>;b. <111>;c. <110> 3.变形金属再结晶后:
a. 形成等轴晶,强度增大; b. 形成柱状晶,塑性下降; c. 形成柱状晶,强度升高; d. 形成等轴晶,塑性升高
5.5 综合分析题
1.为什么细晶粒钢强度高,塑性、韧性也好?
2.与单晶体的塑性变形相比较,说明多晶体塑性变形的特点。 3.金属塑性变形后组织和性能会有什么变化?
4.滑移面和滑移方向原子排列有何特点?为什么?三种常见金属晶体结构中的滑移系各是多少?
5.在图5-1所示的晶面、晶向中,哪些是滑移面? 哪些是滑移方向? 问图中情况能否构成滑移系?
图 5-1
6.用低碳钢钢板冷冲压成形的零件,冲压后发现各部位的硬度不同,为什么? 7.用低碳钢板料,冲压成复杂零件,试分析采用下列工艺中哪一种更合理?
(1) 冲压-再结晶-冲压-再结晶; (2) 再结晶-冲压-再结晶; (3) 冲压-再结晶-冲压-回复。
8.自行车链板,通常用塑性很好的16Mn钢制造。根据受力情况,要求材料的抗拉强度为1000MPa,硬度为HB275,但16Mn钢的抗拉强度只有520MPa,硬度HB150,问此时可采用什么方法提高强度?
9.有一块纯铝板,晶粒十分粗大,强度与塑性均差,为了细化晶粒,可采用什么方法? 10.加工硬化给生产带来了哪些好处和困难?
11.已知金属钨、铅的熔点分别为 3380℃和 327℃,试计算它们的最低再结晶温度,并分析钨在 900℃加工、铅在室温加工各为何种加工?
12.室温下经轧制变形50%的纯铅,其显微组织为等轴晶粒,请解释这一现象。
13.拉制铜丝过程如图5-2所示。请画出不同阶段的组织与性能变化示意图,并简要说明。 加模热 具炉铜(退火状态) 拉
加热温度>T再
组织变化
示意图 性能变化示意图 ↑ζb、δ% HB
简要说明
图5-2
14.何谓临界变形度? 分析造成临界变形度的原因。
15.在制造齿轮时,有时采用喷丸处理 (将金属丸喷射到零件表面上),使齿面得以强化。试分析强化原因。
16.再结晶和重结晶有何不同?
17.用下述方法制成齿轮,哪种方法较理想?为什么?
(1) 用厚钢板切出圆饼再机加工成齿轮; (2) 用粗棒料下圆饼再机加工成齿轮;
(3) 由圆棒料加热,锻打成型再机加成成品。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工程材料习题和练习(3)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