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市中学2013—2014学年上学期高三年级
周周练地理试卷(4)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56分)。
读北半球某温带地区的等高线分布状况图(比例尺1∶20000)?回答1~3题。
1. 图中最高点位于教堂的
A. 西北方 B. 西南方 C. 东北方 D. 东南方 2. 该地地形主要是
A. 高原 B. 平原 C. 盆地 D. 低山丘陵 3. 如果将该图的比例尺增大一倍?则
A. 如果表示的实地范围不变,则图幅面积是原来的两倍 B. 同样的图幅面积,表示的实地范围是原来的4倍 C. 表示的内容比原来详细 D. 图示地区的坡度变缓
下图为我国华北沿海某地等高线图,读图,回答4~5题。
4.据图可知
A.乙村人比甲村人先看到日出 B.②点比①点流水侵蚀作用强
C.甲村落规模通常比乙村落小 D.乙村的降水量远远多于甲村 5.该区域
A.植被类型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B.交通闭塞严重制约经济的发展 C.农业生产常年受到台风的危害 D.夏季,山区可能会出现泥石流
右图为2012年7月16日凌晨,“双星伴月”天象出现,金星、木星和月亮在天空中组成了一幅“乐歪嘴”的笑脸。据此完成6~7题。 6.与地球相比,图中三天体中均缺少 A.岩石
B.大气 C.液态水 D.阳光
7. 当金星运行到太阳和地球之间时,我们可以看到在太阳表面有一个小黑点慢慢滑过,这种天象被称为“金星凌日”。除金星外,还可能形成“凌日”天象的行星是
A.火星
B. 木星
C. 水星
D. 天王星
下图为地球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读图,回答第8题。 8.大气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臭氧层遭到破坏,会导致①减少 B.二氧化碳浓度降低,会使②减少 C.可吸入颗粒物减少,会使③减少 D.出现雾霾,会导致④在夜间增加
读我国某区域≥10℃的年等积温线图,完成9~10题。
9.M处有一瀑布,此瀑布“激流翻滚,惊涛怒吼,其声方圆十里可闻,场面极为壮观”。判
断该瀑布景观最为壮观的季节在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10.图中N处≥10℃的年等积温线明显向北凸的原因是 A.位于河谷地带,气温高 B.位于黄土高原,太阳辐射强 C.河流的调节作用 D.冬季风影响小
中国珠穆朗玛峰登山测量队于某日成功登顶。回答11题。 11.登顶队员在北京时间13时前撤离,主要是为了避开( )
A. 大量冰雪融化 B. 泥石流爆发 C. 强对流天气 D. 强紫外线
辐射
读“安徽省年太阳辐射分布图”,回答12~13题。 http://www.ks5u.com/ - blogid=5a18c50f0102e3pi&url=http://s6.sinaimg.cn/orignal/5a18c50fxcc5fd8abc705
12.甲地年总辐射量,可能是
A.3500 B.4600
C.4500 D.3300
13. 淮北平原是安徽省太阳辐射最丰富的地区,其原因是
①纬度高,正午太阳高度大②海拔最低③降水最少,晴天多④夏季昼最长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14. 据右图比较昆明和北京两地气温特征的差异,分析下列影响因素不是造成其差异的是。
A. 纬度 B. 地形 C. 大气环流 D. 洋流
经研究发现,在太平洋、大西洋及印度洋靠近赤道的一些区域里,由
于洋流在这里形成漩涡,使营养物质无法在此停留,出现了生命绝迹的现象,从而形成海洋“沙漠”地带。据此回答15~16题。
15.海洋“沙漠”地带一般不会出现在赤道上,这是由于赤道上
A.水温偏高,生物光合作用强 B.多对流雨,海水富含营养盐类 C.寒暖流相遇,吸引大量海洋生物 D.地转偏向力为零,洋流无法形成漩涡 16.下列现象,对海洋“沙漠”地带的形成能起到推波助澜的是
A.人工渔礁 B.石油泄漏 C.海水养殖 D.人工降雨
森林界限简称林线,指高纬度地区或高山,由于低温(月平均气温最高在7℃以下)和风及土壤等条件而不能形成森林的界线。有科学家发现:就热量条件而言,林线与最热月的平均气温10℃等温线非常吻合。结合以上资料及下图,回答第17-19题。
17.关于林线的描述正确的是
A.纬度相同,林线海拔高度相同
B.我国林线最高的地区在大小兴安岭一带
C.林线的高度与温度密切相关,尤其决定于最冷月的温度 D.7月份的中午,北半球各地林线处的气温相差无几 18.据图判断
A.高山林线海拔高度自赤道向两极递减
B.30°N至50°N之间,纬度每增加1度,林线海拔降低150米 C.在我国的东南丘陵地区,很少能观赏到林线 D.中纬度地区的林线海拔南半球高于北半球
19.林带有上限也有下限,关于下限的分析最不可能的是
A.随着海拔上升,降水量变化,在山腰出现了最大降雨带 B.山地海拔过高,热量条件不足,森林无法延伸至此
C.背风坡位置,越过山顶下沉的风又干又热,森林无法向下延伸
D.低处的河谷地下水位高,排水不畅,存在冻土层,森林无法延伸至此
耕地利用集约度是指在考虑耕地生态环境质量的前提下,在一定时间内投入到单位面积耕地上的劳动力、资金、物质、技术等的密集程度及产出效益。读“四川省耕地利用集约度变化图”,回答20~22题。
20.从1999年至2007年,该省耕地利用集约度呈现出的总体趋势是( )
A、波动上升的趋势 B、 一直上升 C、时而上升,时而下降 D、 上升趋势不明显
21.2001年耕地利用集约度出现了较大的波动,其原因最可能是( )
A、遭受了某种自然灾害的影响 B、 农业生态环境急剧恶化 C、农民工大量外出 D、 生产力技术水平低下
22.该省今后要继续提高耕地利用集约度,可采取的合理性措施是( )
A、大量使用农药和化肥 B、 大量退耕还林还草 C、兴修农田水利工程 D、 禁止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
右图是某小岛示意图?读图完成23~24题。 23.根据图中岛屿的地理位置和山脉走向分析,降水最多的城市是 ? ?
A. A ?B. B? C. C? D. D
24.城市若建一个水泥厂,从保护城市大气环境考虑,厂址最佳位置应位于该城市的? ?
A. 西南郊 B. 东南郊 C. 东北郊 D. 西北郊
我国城市化进程中有两种形式:移地式城市化与就地式城市化。就地式城市化是指农村人口一般不离开居住地,而农村逐步向城镇转化。下图示意我国东南沿海某城镇人口职业构成变化读图完成25~26题。
25. 图中①、②、③分别表达的产业是 ? ?
A. 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 B. 第二产业、第一产业、第三产业 C. 第一产业、第三产业、第二产业 D. 第三产业、第二产业、第一产业 26.造成该城镇“人口职业构成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
A. 人口增长过快 B. 区位选择变化 C. 职业收入差异 D. 产业结构升级
右下图中AB为半个经线圈,O为AB的中点,M点纬度最高,CD是半个晨昏圈,O点是CD的中点且纬度最高。据此回答27~28题。
27.点在纬度的变化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A、B之间的距离将变大 B. C、D之间的距离将变小 http://www.ks5u.com/ -
blogid=5a18c50f0102e8mj&url=http://s2.sinaimg.cn/orignal/5a18c50fgdcdfb691cc21 C. A、B的纬度位置始终不变 D. C、D的纬度位置始终不变 28.若某日OM间的纬度差最大,则
A.伊犁河谷正值薰衣草花开季节 B.A地纬度值为一年中最高
C.尼日尔河下游地区盛行西南风 D.O地的昼夜长短差为一年中最小
二、综合题(共44分)。
29.(13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湖北省沙市中学2014届高三上学期第四次周练 地理试题 Word版含答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