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先进集体事迹材料(2)

来源:网络收集 时间:2018-12-17 下载这篇文档 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或QQ: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施工能力及周期,采用了不同的建造模式,包括全预制方式、全现场组装方式、预制与现场组装结合的方式等。

3、外部形态体系策略

建筑外部形态应适应南极复杂的环境并抵御恶劣气候。为抵御低温、大风、积雪等,采用适于节能、减小风阻的体型,并根据积雪采用高架的首层平面等。

4、功能与需求策略

主要通过使空间具有多功能性来解决众多功能需求与建筑规模的矛盾;提供公共交往空间及扩展室内视距,如长城站综合活动中心及中山站的综合栋,极大缓解极夜期间队员严重的心理压力。

5、节能策略

通过合理的站区规划、改善建筑体型、提高围护结构的保温性能、选择合适的热源、回收发电余热、全热回收新风系统等适宜技术,使单位面积热耗从200w/平方米降到25w/平方米;通过改变热源,燃油的利用效率提高到原来的3倍,综合节能效果提高了20多倍。同时开始利用风能等可再生能源。

6、环保策略

除了严格的排放标准、能源管理、废物处理、控制燃油污染外,合理的站区规划能够减少建筑积雪,大幅降低除雪产生的排放;延长建筑的使用寿命是最重要的环保措施之一。最大抗风64米/秒,抗辐射的表层材料,可不影响内部使用而更换的外围护系统,使原来南极建筑不到20年的使用寿命得以成倍增加。

7、材料与构造策略

6

南极考察站的建筑材料应能抵御恶劣气候、便于运输与施工、保护环境、安全可靠、经济。大量使用新型建筑材料,包括玻璃钢框窗户、阻止热量从内部向外辐射的LOW-E膜技术、带断桥启口的氟碳漆面的金属保温夹芯板等。

研究设计了大量特殊的建筑构造,如独创的外围护双层复合构造,集保温、防火、保护结构、可更新模式于一体,解决了运输、安装、安全、节能、可持续更新的多种要求。

“十五”能力建设完成后的中国南极长城站与中山站,在抵御恶劣环境、改善工作与生活环境、环保、节能等各方面都达到了预期的目标,极大提升了中国南极考察的综合实力,使中国开始步入南极考察强国之列。

负责中国南极内陆昆仑站的可行性研究与设计工作是一次更大的挑战。

昆仑站位于南极内陆冰穹A地区海拔4100米的冰盖之上,是南极海拔最高的站,最低气温零下83摄氏度。针对内陆建站超低温、低气压、3000多米厚的冰盖、运载能力的制约、现场施工周期短暂等全新的问题,制定出预制与现场组装结合、双层保温体系、放大基础,压缩积雪、架空建筑等建造策略,完满地解决了运输、施工、保温、使用、积雪、基础等问题;最终内陆昆仑站一期工程在二十多天内建成,胡锦涛主席亲自发来贺词。中国南极内陆昆仑站的建成,标志着中国南极考察开始步入世界南极考察强国之列。我国政府工作报告将其列为2009年国家十大科技基础成就之一。

7

三、吉林大学中国南极冰穹A深冰芯钻探科学工程团队

吉林大学建设工程学院张楠副教授、范晓鹏讲师、博士研究生胡正毅(已毕业)、李冰、杨成、宫达、杨林、刘博文等同志先后14人次参加了中国第28、29、31、32次南极科学考察队昆仑站队,参与实施中国南极冰穹A深冰芯钻探科学工程,该团队不畏南极高原缺氧、低温、暴风雪等恶劣的南极内陆自然条件,在中国南极昆仑站完成了中国南极深冰芯钻探科学工程前三季现场工作任务,并正在参与实施第四季工作(32次队)。该团队凭借着扎实的专业技能、默契的配合与合作、顽强的工作毅力和忘我的工作精神,圆满地完成了国家交予的每一季深冰芯钻探任务,表现突出。

该团队在南极科学考察期间工作积极主动、配合默契、团结队友,严格遵守考察队纪律,不仅顺利完成本职科考任务,还能够积极配合其他队友完成自己团队份外的工作。该团队参与的中国南极冰穹A深冰芯钻探科学工程是中国首个在南极冰盖最高点实施的深冰芯钻探工程,在现场工作中,该团队作为主要技术力量,在张楠同志的带领下进行设备安装、联机调试、深冰芯取芯钻探、钻具清理、冰芯处理、冰屑处理、场地设备维护维修等工作。团队在现场工作中尽职尽责,每一个环节都细心操作,并对发现的问题进行研究讨论,很好地解决的相应问题,预防了钻探事故的发生。同时在所有脏、累、危险的工作中,该团队成员都冲在最前面,主动承担相应工作。在已经参与的前三个工作季中,第一个工作季(2011-2012)完成先导孔取芯钻探施工,并进行三次扩孔,下放100m套管;第二个工作季(2012-2013)完

8

成深冰芯钻探系统的架设,并进行设备联机调试及试钻,试钻完成后开始正式深冰芯钻探,钻进深度10.54m,取芯10.99m;第三个工作季(2014-2015)完成深冰芯取芯钻探173m,获取冰芯172.7m;目前该团队正在参与32次(2015-2016)南极科学考察任务,继续实施中国南极深冰芯钻探项目。前三工作季,该团队共完成深冰芯取芯钻探303m,取得了历史性突破,获取相应宝贵冰芯和钻探数据,总结钻探经验、优化钻进工艺,为项目后续的顺利开展奠定基础。此外,在张楠同志带领下,团队进行了全面的钻探场地电气系统升级与改造、钻探系统维护与检修、辅助设备安装与调试等工作。更为重要的是团队的每一个成员都已经熟悉现场工作运作模式,并且能够熟练进行现场工作的操作,为项目的深入开展奠定人员基础。

除了本职工作以外,该团队还全力协助考察队及各站队队员进行各种艰苦的野外作业任务。在雪龙船航渡期间,积极协助考察队进行日常厨卫、清洁、值班等工作;在中山站及内陆出发基地物资卸运与准备期间,积极与其他队员一起实施物资卸运、物资整理与捆扎、油料灌注、车辆维修等工作;在内陆车队行进期间,对车辆进行日常维护与保养、油料加注、故障维修等工作;内陆返回中山站后又积极参与完成物资清点与整理、雪橇与住舱归位、出发基地场布置、下年度考察物资准备、车辆保养等工作,坚持作业到最后时刻才撤离考察站。

该团队在南极科学考察期间工作认真、积极主动、任劳任怨,充分体现出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的南极内陆工作作风,在遇到危险作业时总能冲在前面,主动担起责任。该

9

团队团结队友、互敬互助,从不计较个人得失,其工作能力和工作态度得到了考察队、昆仑站、中山站等各站队领导的高度评价和信任,也得到了广大队友的认可与好评。该团队成员在参加的三次中国南极科学考察任务中6人次获得中国南极优秀科学考察队员称号。该团队为中国南极科学考察事业,尤其是中国南极深冰芯钻探科学工程做出了贡献,充分体现了中国极地人的奉献精神和吉林大学“求实创新、励志图强”的校训精神。

该团队每次从南极返校后,都应邀在校内外作报告多场,讲述南极故事,宣传南极精神。张楠获吉林大学优秀共产党员称号,范晓鹏等3位研究生获国家奖学金,其他几位研究生也荣获吉林大学优秀研究生称号。新华网、人民网、吉林电视台、吉林日报等省内外多家媒体报道了吉林大学中国南极冰穹A深冰芯钻探科学工程团队,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10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先进集体事迹材料(2)在线全文阅读。

先进集体事迹材料(2).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本文链接:https://www.77cn.com.cn/wenku/zonghe/369845.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Copyright © 2008-2022 免费范文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 邮箱:tiandhx2@hotmail.com
苏ICP备16052595号-18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