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大学生心理知识竞赛题库 整合版(2)

来源:网络收集 时间:2018-12-11 下载这篇文档 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或QQ: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7. 事先没有目的、也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是指()。A A、随意注意B、不随意注意C、集中注意D、分散注意 8. 学习策略可以分为:通用学习策略和()。C

A、高级学习策略B、一般学习策略C、学科学习策略D、低级学习策略

9. ()是连接人们心理活动的过去和现在,是人们学习、工作和生活的基本机能。D A、联想 B、思考 C、实践 D、记忆

10. 法国生物学家贝尔纳说过:“妨碍人们创造的最大障碍,并不是未知的东西,而是已知的东西。”这句话警告我们()。C

A、克服从众心理B、不迷信书本C、走出思维定势D、拓宽知识领域 1.()是人际交往的前提。B

A.动机 B.认知 C.情感 D.态度 2.() 是人际交往的第一原则。A

A.平等原则 B.尊重原则 C.诚信原则 D.互利原则

3. ()是指由于一些客观条件的限制和认识上的偏差,认为自己在某个方面或某几个方面都不如别人,从而产生轻视自己、失去信心、畏缩的一种情绪体验。C A.习得性无助 B,妒忌 C.自卑 D.害羞

4.根据心理学 ()在人际交往中所产生的心理定势作用,在与陌生人交往中,大学生要注意给人

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B

A.晕轮效应 B.首因效应 C.马太效应 D.标签效应 5. ()是一种最简单、最直接表示对他人友好的一种方式。A A.微笑 B.打招呼 C.点头 D.鞠躬 6.在人际距离中,()属于亲密区。A

A.0.5米以内 B.0.5—1.2米 C.1.2--3.7米 D.3.7米以上 7.言语交往,首先应学会()。C

A.表达 B.沟通 C.倾听 D.尊重 1.()婴儿从吮吸、吞咽、咬合发声中得到性的快感和满足。A A.口欲期 B.肛欲期 C. 性器期 D.潜伏期

2. ()儿童开始注意男女差别,产生性的好奇心,主要是对外生殖器的注意,超我迅速发展。B

- 6 -

A.口欲期 B.肛欲期 C. 性器期 D.潜伏期

3. (D)在性器期十分活跃的幼儿在此阶段潜伏下去,男女孩分别只与同性为伍他们都尽量避免性的表现。

A.口欲期 B.肛欲期 C. 性器期 D.潜伏期 4. ()性的能量重新涌现出来,男女均从与异性的接触中寻求乐趣。A A.生殖期 B.肛欲期 C. 性器期 D.潜伏期

5.美国心理学家(B)认为,从性意识的萌芽到爱情的产生和发展,大致分为四个阶段,即疏远异性

的性否定期、向往年长异性的牛犊恋期、积极接近异性的额狂热期和浪漫的恋爱期。 A.斯腾伯格 B.赫洛克 C.霍尔 D.霍妮 6.爱情是由性欲、情感、()、和义务四个要素构成。B A.信仰 B.理想 C.激情 D.承诺 7. (),提出了爱情三角理论。A

A.斯腾伯格 B.赫洛克 C.霍尔 D.霍妮 8. (),是恋爱最为积极的目的和结果。A

A.爱情 B.性 C.情感交流 D.婚姻

9. () ,是指个人的认知或行为会不知不觉地迫于所处群体的无形压力,而不由自主地迫于

所处群体的无形压力,而不由自主地与多数人保持一致的心理现象。A A.从众心理 B. C. D. . 10.真正的爱情有着自主性、互爱性、排他性、()四个特征。B A.狂热性 B.持久性 C.自然性 D.本能性 1、职业生涯的基础是()D

A.心理开发 B.生理开发 C.智力开发 D.潜能开发 2、大学生属于哪一阶段()B

A成长阶段 B探索阶段 C确定阶段 D维持阶段 3、被誉为“职业辅导之父”的是()A

A帕森斯 B舒伯 C波孟 D凯利 4、确定阶段的任务()B

A尝试、变换 B选择、安置 C模仿、试验 D转换、确定

- 7 -

5、24-45这一年龄段属于哪一阶段()C

A成长阶段 B探索阶段 C确定阶段 D维持阶段 7、毕业生对自己的能力和品质评价过低,属于什么问题()C

A抑郁消沉 B人际交往困难 C自我认知缺失 D谨小慎微 8、有些大学生在求职择业过程中过于怯懦,属于()C

A情绪问题 B自我认知缺失 C人际交往困难 D心理失衡 9、就业指导课的核心内容是()A

A职业生涯规划 B职业发展规划 C生涯路线的选择 D人生目标的修正 10、职业的特征有经济性、技术性、社会性、促进性和()A

A连续性 B稳定性 C行业性 D中断性 1.下列说法错误的是()。C

A、挫折情境越严重,挫折反应就越强烈

B、主体主观上对严重的挫折情境其认知和评价并不严重,其反应就会较轻微。 C、并不严重的挫折情境不会引起强烈的情绪反应。 D、挫折具有两面性。

2. 挫折-攻击理论是()提出的。D

A、勒温 B、沙利文 C、罗杰斯 D、多拉德 3. 个体需要若得不到满足,就会出现紧张、焦虑等心理状态,从而失去心理平衡,产生失败的情绪体验,即挫折感。这一理论称为()。C

A、挫折攻击理论B、社会文化理论C、需要-紧张理论D、挫折与攻击行为关系理论 4. 挫折ABC理论中的B是指()。A

A、认识和信念B、诱发性事件C、情绪反应和行为结果D、情境

5. ()提出,人的攻击行为归结为人的死亡本能,认为人生下来就潜在着一股破坏性力量,而其攻击行为的后果是不受意志的约束。C

A、艾里斯 B、荣格 C、弗洛伊德 D、阿德勒

6. 大学生喜欢在公共的场合以各种方式表现自己,期望赢的周围人,尤其是老师和异性的赞许,但若身边的“对手”很强大,大学生很容易受挫。这种挫折是由(D)引起的。 A、动机冲突B、角色转换不适应C、自由与自律的冲突D、自尊与自卑的冲突 7. AQ指的是()。B

A、情商 B、逆境商 C、智商 D、什么都不是

- 8 -

8. 《水浒》说“林冲听说自己的内人被人欺辱,本想狠狠地打那人,但是调戏他内人的是当今高太尉之子,便不敢下手,于是将一肚子气统统发往家具什物,打碎家具,掀翻桌椅。这种行为属于()。D

A、逃避 B、固着 C、退化 D、转向攻击

9. 有些人,在很紧张的时候,总会把手指放到嘴里,或者啃指甲,这种反应被称为(B)。 A、逃避 B、退化 C、固着 D、幻想

10. 许多同学感到周围缺少真情,缺少亲朋好友,就到网上寻求网友聊天。这种现象说明这些学生主要遇到()。A

A、人际交往挫折B、情感挫折C、人生发展挫折D、学业挫折 1. 心理素质中的“素质”是 A 。

A.广义上讲;B.狭义上讲;C.综合上讲;D.潜能上讲。 2.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途径是 A 。

A. 集体教育;B.咨询;C.开设相关课程;D.个别教育。 3. 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是 C 。

A. 一对一的“镜像”反映;B.个人的主观反映;C.人在社会生活实践中积极能动的映像;D.对客观现实准确无误的反映。

4. 人们在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活动中,所有与有意识地克服困难相联系的决断和坚持等心理活动统称为 C 。

A. 认识过程;B.情感过程;C.意志过程;D.知、情、意的过程。

5. 人的心理与生理、精神和身体、机体内外环境是一个完整统一的整体,这一观点被称为 A 。

A. 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B.生物医学模式;C.心理、社会模式;D.心理医学模式。

6. B 学派认为人的心理问题是后天学习的结果。 A. 精神分析;B.行为理论;C.人本理论;D.认知理论。 7. 心理自我不包括 B 。

A. 能力;B.角色;C.爱好;D.智慧。

8. 个体从自己的立场和观点出发,对自己目前的实际情况的评价和看法称为 A 。

A. 现实自我;B.投射自我;C.理想自我;D.生理自我。

- 9 -

9. 个体要实现的比较完美的一种自我境界或形象称为 C 。 A. 现实自我;B.投射自我;C.理想自我;D.生理自我。

10. 一个人具有情绪体验深刻,容易感觉到别人不易觉察的细小事物,具有内倾性等心理特征。我们判断这个人的气质类型时倾向于 B 。

11. 多血质;B.抑郁质;C.胆汁质;D.黏液质。

12. 一个人具有直率、热情、动作迅速、情绪体验强烈、具有外倾性等心理特征。我们判断这个人的气质类型倾向于 C 。

13. 多血质;B.抑郁质;C.胆汁质;D.黏液质。

14. 德国著名作家歌德失恋后创作《少年维特之烦恼》能最好地说明哪种调节情绪方法 D。

A. 转移调节;B.延缓调节;C.宣泄调节;D.升华调节

15. 一个人企图摆脱或逃避危险情境而又无能为力时产生的情绪是 A 。 A. 恐惧;B.愤怒;C.悲伤;D.羞耻 16. B 是情绪产生的基础。 A. 动机;B.需要;C.行为;D.认知

17. 为了实现预定目标,调控自己心理状态和行为活动的能力是意志 C 。 A. 坚毅性;B.自觉性;C.自制性;D.果断性

18. 老子云:“合抱之木,生于毫末。千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能够说的是哪种培养良好意志品质的途径 D 。

A. 遵循循序渐进;B.增强挫折承受力;C.确立适当目标;D.完善人格 19. 与意志坚毅性相反的品质有 D 。 A. 盲从性;B.放任性 ;C.独断性 ;D.顽固性

20. D 把自己所具有的某些特质加到他人身上的心理倾向。 A. 第一印象效应;B.刻板效应;C.晕轮效应;D.投射效应

21. 认为运动员四肢发达、头脑简单,女孩软弱、无主见,南方人精明,北方人厚道。这是 B

A. 第一印象效应;B.刻板效应;C. 角色固着;D.投射效应

22. 在交往中对于可能引起喜怒哀乐或与大家共鸣的事情无动于衷,或“喜怒不形于色”。这是 A

A. 情绪情感反应过于冷漠;B.情绪情感反应过于强烈;C.自卑;D.嫉妒

- 10 -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大学生心理知识竞赛题库 整合版(2)在线全文阅读。

大学生心理知识竞赛题库 整合版(2).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本文链接:https://www.77cn.com.cn/wenku/zonghe/360709.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Copyright © 2008-2022 免费范文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 邮箱:tiandhx2@hotmail.com
苏ICP备16052595号-18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