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南京市雨水综合利用技术导则(2)

来源:网络收集 时间:2018-12-11 下载这篇文档 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或QQ: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低影响开发(LID)主要通过生物滞留设施、屋顶绿化、植被浅沟、雨水利用等措施来维持开发前原有水文条件,控制径流污染,减少污染排放,实现开发区域可持续水循环。 2.18下凹式绿地

低于周边地面标高、可积蓄、下渗自身和周边雨水径流的绿地。

2.19生物滞留

通过植物、土壤和微生物系统截留、滞蓄、过滤、净化雨水径流的措施。 2.20水面率

水面率是指一定区域范围内承载水域功能的区域面积占区域总面积的比率。

2.21排水设计重现期

排水设计重现期指的是设计暴雨强度出现的周期。是道路排水设计的标准。 2.22透水路面

透水路面是与硬化路面相反的概念。城市大量采用水泥、柏油、混凝土、石板材或水泥彩砖铺设等封闭地表,取代原有的

土壤表面的路面叫硬化路面。透水路面又叫可渗透地面,是指将透水性路面材料应用于庭院、人行道、自行车道、公共广场、露天停车场、公园内道路及道路两侧和中央隔离带等,增加了城市的透水透气空间,对减少雨水径流量、补充地下水、调节城市小气候、保持生态平衡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其铺装方法,叫透水铺装。

2.23调控排放

将区域内雨水暂时滞留在管道和调蓄设施内,并按照所控制的流量排放到下游。

3 目标要求

3.1按照低影响开发原则,最大限度减少对原有水生态环境的破坏。重点控制城市初期雨水径流污染,使项目建设后的径流污染水平不大于项目建设前。开发项目占用水域应按照《江苏省建设项目占用水域管理办法》要求,采取有效措施,确保水面率不降低。加强径流流量控制,合理规划地表与屋面径流途径,降低地表径流,采用多种渗透措施增加雨水渗透量。在原有的排水设计重现期下,建设用地的外排雨水高峰流量不得大于开发建设前的水平。

3.2我市实施绿色建筑设计和施工图审查管理的建设项目,其雨水控制与利用工程的规划设计,以建设工程硬化后不增加建设区域内雨水径流量和外排水总量为标准。景观水体应设计建设为雨水储存设施,草坪绿地应设计建设为雨水滞留设施。路幅超过70米的道路两侧逐步配套建设雨水蓄水设施;新建硬化地面中,可渗透地面面积比例不宜低于40%。绿化、洗车及景观水体补水全部采用非常规水源。

3.3新建建设工程硬化面积达10000平方米以上(含)的项目,应配建雨水调蓄设施,具体配建标准为:每万平米硬化面积配建不小于300立方米的雨水调蓄设施。

居住区项目,硬化面积指屋顶硬化面积,按屋顶(不包括实现绿化的屋顶)的投影面积计算。

非居住区项目,硬化面积包括建设用地范围内的屋顶、道路、广场、庭院等部分的硬化面积,具体计算办法为“硬化面积=建设用地面积-绿地面积(包括实现绿化的屋顶)-透水铺装用地面积”。

3.4已配套建设雨水收集利用系统的居民住宅小区、单位的绿化、景观、环卫用水,有条件使用雨水或者再生水的,不得使用城市供水。

3.5凡涉及绿地率指标要求的建设工程,绿地中应有50%作为滞留雨水的下凹式绿地。公共停车场、人行道、步行街、自行车道和建设工程的外部庭院的透水铺装率不宜小于70%。

4 技术要求

4.1雨水利用应采用径流污染控制系统、入渗系统、调蓄排放系统、收集利用系统之一或其组合,并满足如下要求: 1)径流污染控制系统应设雨水收集、临时储存、过滤、水质处理等设施;

2)入渗系统应设雨水收集、入渗等设施;

3)收集利用系统应设雨水收集、储存、处理和供水管网等设施;

4)调蓄排放宜利用天然洼地、池塘、景观水体或建设调蓄池。

4.2雨水综合利用应根据不同建筑类型,采用不同利用形式:

1)屋面雨水优先引入储水设施,进入储水设施前应当通过初期雨水控制措施优化雨水水质,并确保经过处理后的雨水水质满足《建筑与小区雨水利用技术规范》(GB50400-2006)要求。

2)地面雨水应当引入地面透水区域,如绿地、透水路面等进行蓄渗回补。

3)地面类型为庭院、广场、停车场、公园、人行道、步行街等,应当首先选用透水材料铺装,或者建设汇流设施将雨水引入透水区域入渗回补,后期雨水可引入储水设施处理利用。 4)地面类型为城市道路及高架桥等市政基础设施,利用绿化隔离带,接纳路面径流雨水,建设生态沟渠,优先考虑消除路面径流污染,并结合沿线绿化浇灌设施建设。

4.3雨水利用系统应确保系统安全,不应对人身安全、土壤环境、植物的生长、地下含水层的水质、室内环境卫生等造成危害,其安全要求主要包括以下部分:

1)雨水在存储、输配等过程中要有足够的消毒杀菌能力,且水质不被污染;

2)回用雨水宜消毒,当采用氯消毒时,应当按照《建筑与小区雨水利用技术规范》(GB50400-2006)的要求按照处理规模使用氯片或次氯酸钠或者其他消毒剂;

3)雨水利用系统中如未设计消毒工艺的,必须设计满足水质需求的水质保障措施;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南京市雨水综合利用技术导则(2)在线全文阅读。

南京市雨水综合利用技术导则(2).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本文链接:https://www.77cn.com.cn/wenku/zonghe/360645.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Copyright © 2008-2022 免费范文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 邮箱:tiandhx2@hotmail.com
苏ICP备16052595号-18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