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
C. 轻者一般不需要特殊处理,可给予喝热开水或热糖水,短时间内即可恢复。 D. 经过上述处置后不见好转,可按过敏性休克处理,在3~5 分钟仍不见好转者,应立即送附近医疗单位诊治
21、以下机构或个人可以申请预防接种异常反应鉴定的是:(ABD)
A、受种者或其监护人 B、接种单位 C、CDC D、疫苗生产企业 E、卫生行政部门
22、下列哪些行为属于不安全注射 (ACD)
A、用煮沸法消毒使用后的玻璃注射器、针头和镊子 B、使用自毁型注射器进行预防接种
C、一次性注射器使用完后扔到垃圾箱内、卖废品或给孩子当玩具 D、使用曾冻结的乙肝疫苗为儿童接种
23、下列哪些行为是不安全注射行为 (ABCD)
A、接种后将注射器针头拔下,针管分离
B、给不同孩子接种DPT疫苗时用同一针管但更换一次性注射针头 C、接种注射后回套针帽
D、使用后的注射器直接放在垃圾篓里
E、进针后进行回抽,确认针头不在血管内时再注射
24、关于“振荡试验”,下面描述哪几项是正确的? (ABC)
A.“振荡试验”是检查疫苗是否冻结的方法
B.如果试验样品出现沉淀的速度比对照样品更慢,则说明被检安瓿极可能未被冻过
C.如果试验样品和对照样品沉淀速度相同,并且试验样品出现片状物,出现分层现象,且上层液体较清,说明试验样品可能被冻结破坏,不能继续使用
D.如果试验样品出现沉淀的速度比对照样品更慢,则说明试验样品可能被冻结破坏
25、下列关于接种部位的说法错误的是 (BD)
A、甲肝减毒活疫苗→上臂外侧三角肌附着处 B、卡介苗→上臂外侧三角肌附着处 C、麻腮风疫苗→上臂外侧三角肌下缘附着处 D、乙肝疫苗→上臂外侧三角肌下缘附着处
第 11 页 共 15 页
E、百白破疫苗→上臂外侧三角肌附着处
26、下列关于疫苗使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CDE)
A、多种疫苗如需同时接种,每次最多只能接种2种注射疫苗和1种口服疫苗 B、可以将几种疫苗混合吸入同一支注射器内接种 C、4岁以上儿童不予补种卡介苗
D、对已知母亲乙肝表面抗原阳性的新生儿,在接种首剂乙肝疫苗的同时,可在不同部位接种100IU乙肝免疫球蛋白
E、对HIV抗体阳性的儿童不予接种卡介苗和口服脊灰疫苗
27、接种后除做好接种记录外,还应做到什么? (ABCD)
A. 告知儿童家长或监护人,受种者留在接种现场观察30 分钟; B. 受种者如出现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及时处理和报告;
C. 与儿童家长或其监护人预约下次接种疫苗的种类、时间和地点; D. 清理器材和处理剩余疫苗。
E. 如儿童家长或监护人未带接种证,请其回去自己补上接种记录。 28、下面哪几型肝炎可以通过被污染的注射器传播 (BCD)
A、甲型肝炎 B、乙型肝炎 C、丙型肝炎 D、丁型肝炎 E、戊肝 29、下列皮肤消毒操作说法错误的选项有哪些? (BCD)
A.在选择接种部位进行消毒时,要避开疤痕、炎症、硬结及皮肤病变处。 B.用无菌棉签醮75%的乙醇,由外向内螺旋式对接种部位皮肤进行消毒。 C. 消毒涂查接种部位皮肤的直径不宜超过4CM,待晾干后立即接种。 D.用无菌棉签醮含碘消毒制剂进行皮肤消毒。
30、新生儿破伤风疑似病例的定义为: (BC)
A.任何卫生人员报告的新生儿破伤风的病例(未调查)
B.任何经过培训的卫生人员报告的新生儿破伤风的病例(未调查)
C. 任何出生后吸吮及哭闹正常,第2~28天发生的病因不明的死亡病例和出现吸吮困难的病例
D. 出生后正常吸吮及哭闹,第2~28天发病,发病后不能吸吮或进食困难,随后发生肌肉强直和/或痉挛
31、麻疹病例实验室检测可以采集的标本包括 (ABD)
A、血标本 B、鼻咽拭子 C、便标本 D、尿液 E、脑脊液32、典型麻疹皮疹的特点为 (BD)
第 12 页 共 15 页
A.红色粟粒疹,疹间皮肤充血 B.淡红色斑丘疹,疹间皮肤正常 C.红色斑疹或斑丘疹,皮肤周围可见晕圈 D.疹退后遗有色素沉着、脱屑 E.退后无色素沉着
33、病房出现1个3岁患儿,发热已经4天,有明显的呼吸道卡他症状,眼结合膜充血,颊黏膜上可见Koplik’s spots,处理措施包括以下哪几项: (ACDE)
A.立即将患儿转至传染病院
B.接触患儿5天以内的易感者立即注射麻疹减毒活疫苗 C.接触患儿5天以内的易感者立即肌注丙种球蛋白 D.易感者均应检疫至接触患者后21天 E.病室空气消毒
34、流脑监测要求发现流脑疑似病例时,以下哪些是正确的? (ABCDE)
A、标本要尽可能在使用抗生素治疗前采集
B、虽使用抗生素治疗仍应该采集标本
C、病原培养可采集病人脑脊液、血液、瘀点(斑)组织液标本
D、测抗体的血清标本应低温(-20℃)保存 E、检测抗体的血清标本冷藏运送
35、根据《全国流行性乙型脑炎监测方案》,下列有关监测指标说法正确的是:(ABCD)
A、医疗单位病例报告率100% B、疑似病例报告及时率90%
C、病例48小时内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调查率≥80% D、病例脑脊液或血液标本采集率≥80% E、医疗机构出院病例转归情况报告率≥85%
36、关于脊髓灰质炎下列哪项说法正确的是 (ACDE)
A.脊髓灰质炎病毒属于肠道病毒,体外存活力较强 B.该病毒可分为三型,各型之间有交叉免疫 C.瘫痪型、无瘫痪型和隐性感染者都是传染源 D.人群普遍易感,感染后可获持久免疫 E.传播途径主要是经口感染
37、AFP病例粪便标本采集与运送应符合那些要求? (ABDE)
A在麻痹出现后14天内采集;
B 两份标本采集时间至少间隔24小时;
第 13 页 共 15 页
C 每份标本重量≥3克;
D 粪便标本送到实验室时带冰且状态良好; E 送达时须填写“AFP病例标本送检表”。
38、关于AFP下列有哪些说法正确 (ABCD) A、是急性迟缓性麻痹病例的英文缩写的简称; B、全身重症肌无力应作为AFP病例报告; C、AFP病例应采集双份合格便;
D、麻痹超过三个月的AFP病例可以不采便; E、AFP病例随访可能通过电话进行随访
39、下列关于预防接种门诊建设的说法正确的是 (ABCDE)
A、合格预防接种门诊总建筑面积不少于60m2 B、合格预防接种门诊至少设4个接种操作台 C、合格预防接种门诊至少有2名以上预防接种人员 D、示范预防接种门诊总建筑面积不少于100m2 E、示范预防接种门诊至少有5名以上预防接种人员
40、以下关于补种原则的说法正确的是 (BCDE)
A、未完成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常规免疫程序规定剂次的儿童,需按免疫程序重新完成所有剂次
B、未完成2剂次含麻疹成分疫苗接种(含强化免疫等)的儿童,应补种完成达2剂次
C、未接种卡介苗的小于3月龄儿童可直接补种,3月龄-3岁儿童对PPD试验阴性者补种,4岁及以上儿童不予补种
D、未完成百白破疫苗免疫程序的儿童3月龄-5岁儿童使用百白破疫苗;6-11岁儿童使用白破联合疫苗;12岁及以上儿童使用成人及青少年用白破联合疫苗
E、未完成脊灰疫苗免疫程序的儿童,小于4岁儿童未达到3剂次(含强化免疫等),应补种达3剂次,4岁及以上儿童未达到4剂次(含强化免疫等),应补种达4剂次
三、判断题:(在题后括号内打√或×每题0.5分,共20题)
1、麻疹只有儿童才会被感染,病人隔离期自发病之日起至退疹时或出疹后5日。(×)
2、医疗单位负责对就诊的麻疹疑似病例采集血标本,采集的疑似麻疹血标本应在48小时内送至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收到标本后,将血清和标
第 14 页 共 15 页
本送检表在48小时内送达本地区麻疹血清学实验室。(×)
3、受种者对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调查诊断结论有争议时,必须在收到诊断结论之日起30日内内向市级医学会申请进行鉴定?(×)
4、如发现在1周内,同一乡镇、街道等发生5 例及以上乙脑病例,或者死亡1例及以上时,应按《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范(试行)》的要求报告。(√)
5、国家接种点客户端软件允许多台计算机管理同一接种点数据,如登记台和接种台进行联机管理。( √ )
6、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如有过期或破损时,各接种单位向上级报告备案后自行报废。( × )
7、接种系统录入接种日期过程中,如本月不同接种日期只需直接录入日,回车即
可;如本年不同接种日期,只需直接录入月日,回车即可。( √ )
8、可以采用卡疤率与卡疤大小来测定卡介苗接种是否成功。( × ) 9、考虑家长带孩子辛苦,提早一、两天接种麻风疫苗没事。( × ) 10、接种第一剂次A+C群流脑疫苗与第二剂次A群流脑疫苗至少间隔28天。(×) 11、在对报告接种率进行差值(D)评价时,当D=0.1可定为可信。 (×) 12、DPT、DT分别是百白破和白破的英文缩写;MR、MM分别是麻腮、麻风疫苗的英文缩写。(×)
13、在儿童迁移或者接种单位变迁时,儿童预防接种证可随着转移,不必更换。(√) 14、在学校预防接种工作过程中发生的群体性心因性反应是异常反应。(×) 15、加强免疫能快速激起机体的免疫回忆反应,在短时间产生大量的抗体,从而可保护机体不受相应病源体的侵害。(√)
16、确定预防接种受种对象时应主动搜索流动人口中的受种对象,与本地儿童同样管理。(√)
17、疫苗接种属于人工被动免疫。 (×)
18、疫苗的收货、验收、出入库等记录应保存至有效期后2年备查。(√) 19、疫苗累计接种率等于各月实种数之和除以各月应种数之和。(×) 20、由于口服糖丸与接种百白破疫苗在免疫程序时间规定上有两次重合,现场接种完百白破疫苗后,可由家长自带糖丸回家服用。(× )
第 15 页 共 15 页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带答案)赣州市首届免疫规划技能比武大赛初赛试题(3)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