错误
经济体制改革首先在农村取得突破性进展。主要是指 D
1. A.
农村已经实现了专业化、商品化、社会化的发展 2. B.
农业现代化已基本实现 3. C.
国家加大了对农业的科技投入 4. D.
废除了人民公社旧体制
标志着我国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良好开端的是
[A ]
A. 中共八大的召开
B.“一五”计划的实施 C.三大改造的完成 D.总路线的提出
14.北伐战争能够在短时间内取得巨大胜利,是国共合作结出的丰硕成果。
正确 错误
16.党的七大使全党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础上达到了空前的团结。
正确 错误
邓小平明确提出“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主义”的会议是
[ A ]
A. 中共十二大
B.中共十三大 C.中共十四大 D.中共十五大
17.1981年6月,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实事求是地评价了毛泽东的历史地位
充分论述了毛泽东思想作为党的指导思想的伟大意义
作出了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和实行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十一界三中全会) 提出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中共十二大)
首次明确提出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党的会议是
[ B ]
A. 十三大
B.十四大
C.十四届三中全会 D.十六大
18.1987年10月25日至11月1日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
作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 阐述了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 概括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提出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重大贡献有
[ ACD ]
A. 作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
B.作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决定 C.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D.作出了工作重点转移到现代化建设的战略决策
19.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从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的标志是
邓小平南方谈话 党的十四大召开
以江泽民为核心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形成 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
20.2002年党的十六大的历史贡献包括
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等战略构想
提出了在本世纪头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确立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明确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十四大) 第四章
4.标志着“文化大革命”全面发动的《关于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决定》(简称《十六条》)是
庐山会议通过的 七千人大会通过的 八届十中全会通过的
八届十一中全会通过的
6.1938年9月29日至11月6月,中共中央在延安召开扩大的六届六中全会。毛泽东在会上作的政治报告
《论持久战》(1938) 《论新阶段》
《论十大关系》(1956) 《论人民民主专政》(1949)
7.瓦窑堡会议提出,可能与之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是
工人 农民 地主买办 民族资产阶级
9.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唯一一次在中国以外召开的党的全国代表大会是
党的三大 党的四大 党的五大 党的六大
10.1945年4月23日至6月11日,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延安举行。在大会上,毛泽东所作政治报告是
《论联合政府》 《论统一战线》 《论解放区战场》 《关于修改党的章程》
,毛泽东作《论联合政府》的政治报告、关于形势和思想政治问题的报告、关于讨论政
报告的结论和关于选举问题的讲话;朱德作《论解放区战场》的军事报告和关于讨论军事问题的结论;刘少奇作《关于修改党的章程》的报告;周恩来作《论统一战线》的重要发言。
13.在关于知识分子问题的会议上,毛泽东代表中共中央作《关于知识分子问题的报告》。
正确 错误
14.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了具有临时宪法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正确 错误
15.中国共产党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否定了无产阶级领导权和工农联盟的重要性。
正确 错误
17.党的历史上第一个关于历史问题的决议是六届七中全会讨论并通过。
正确 错误
18.参加重庆谈判的中国共产党方面的代表主要有
毛泽东 周恩来 刘少奇 王若飞 第五章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成果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科学发展观 以人为本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北京交通大学党课学习试题带答案(3)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