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队组织的活动⑤校会、班会、周会、晨会、时事政策的学习⑥班主任工作
71、德育方法: (1)说理教育法:
这一方法的要求:①明确目的性和针对性②富有知识性和趣味性③注意时机④以诚待人 (2)榜样示范法:
这一方法的要求:①选好学习榜样②激起学生对榜样的敬慕之情③狠抓落实,引导学生用榜样来调节行为,提高修养。 (3)陶冶教育法:
这一方法的要求:①创设良好的情境②与启发说服相结合③引导学生参与情境的创设。 (1)实际锻炼法(5)品德修养指导法(6)品德评价法(7)角色扮演法(8)合作学习法 72、选择德育方法的依据:
① 德育目标②德育内容③中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个性差异 73、德育工作的新形式:
①开展社区教育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③建立德育基地④创办业余党校 74、我国中小学德育改革的主要趋势:
①落实德育工作在素质教育中的首要地位。②确立符合中小学生思想品德发展实际的德育目标。③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德育方式,改进德育内容。④积极改进中小学思想品德的教育方法和形式。⑤因地制宜开展德育活动。⑥坚持知行统一,积极探索实践教学和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有效机制,建立科学的学生思想品德行为综合考评制度。 75、班级的功能:
(1)社会化功能:①传递社会价值观,指导生活目标。②传授科学文化知识,形成社会生活的基本技能③教导社会生活规范,训练社会行为方式④提供角色学习条件,培养社会角色 (2)个体化功能:①促进发展功能②满足需求的功能③诊断功能④矫正功能
76、班级管理的功能:
①有助于实现教学目标,提高学习效率。②有助于维持班级秩序,形成良好的班风。③有助于锻炼学生能力,学会自治自理。
77、当前我国学校班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①班主任对班级管理方式偏重于专断型。②班级管理制度缺乏活力,学生参与民主管理的程度低。 78、建立以学生为本的班级管理的机制:
①以满足学生的发展为目的,学生的发展是班级管理的核心。②确立学生在班级中的主体地位。③有目的地训练学生自我管理班级的能力。 79、班集体的特征:
①明确的共同目标②一定的组织结构,有力的领导集体③共同生活的准则,健全的规章制度④集体成员之间相互平等,心理相容的氛围⑤宽松的个性发展空间(共同目标是导向,集体舆论和人际关系是基础,组织结构是核心,规章制度是保证) 80、班集体的教育作用:
①有利于形成学生的群体意识②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交往能力和适应能力③有利于训练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
81、班集体的形成与培养:
① 确定班集体发展目标②建立得力的班集体核心③建立班集体的正常秩序④组织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⑤培养正确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
第 11 页
82、班主任的地位和作用:
①_x0001_ 是班集体的组织者和领导者②是实现教育目的,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骨干力量。③是沟通学校、家庭、社会三方面的桥梁,是形成教育合力的重要中介。 83、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
①_x0001_ 是班级建设的设计者②是班级组织的领导者③是协调班级人际关系的主导者。 84、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的影响力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①_x0001_ 班主任的权威、地位、职权②班主任的个性特征与人格魅力 85、班主任的领导方式:①权威型②民主型③放任型 86、班主任的任务:
①班主任工作的首要任务是组建良好的班集体。②班主任工作的中心任务是促进班集体全体成员的全面发展。
87、班主任的工作内容:
① 了解和研究学生(全面、及时、经常)②有效地组织和培养优秀班集体(中心环节)③协调校内外各种教育力量④学习指导、学习活动管理和生活指导、生活管理⑤组织课外、校外活动和指导课余生活⑥建立学生档案⑦操行评定⑧班主任工作计划和总结⑨个别教育工作⑩班会活动的组织?偶发事件的处理。 88、课外、校外教育的意义:
①有利于学生开阔眼界,获得知识。②是进行德育的重要途径。③是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不可或缺的途径,有利于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各种能力。 ④是因材施教,发展学生个性特长的广阔天地。 89、课外、校外教育的主要内容和形式:
内容:①社会实践活动②学科活动③科技活动④文学艺术活动⑤体育活动⑥社会公益活动⑦课外阅读活动
形式:①群众性活动②小组活动(主要形式)③个别活动 90、课外、校外教育的主要特点:
①自愿性②自主性③灵活性④实践性⑤广泛性 91、课外、校外教育的主要要求: ①要有明确的目的。
②活动内容要丰富多彩,形式要多样化,要富有吸引力。 ③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并与教师的指导相结合。 92、教育研究的特点:
①客观性②科学性③系统性④综合性⑤可验证性 93、教育研究的基本原则:
①客观性原则②创新性原则③理论联系实际原则④伦理原则 95、教师在教育研究中的地位和作用:
①教师的教育研究有利于解决教育教学实际问题,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②教师的教育研究可以使课程、教学和教师真正融为一体。 ③教师的教育研究也是教育科学发展的需要。
④教师的教育研究可以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与发展,不断提升教师的自我更新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增强教师职业的价值感和尊严感。
⑤教师的教育研究有利于教师不断积累实践知识。
第 12 页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2018年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理论基础知识必考点288个(3)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