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第9章《货币供给及现代货币创造》习题及答案(2)

来源:网络收集 时间:2018-12-10 下载这篇文档 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或QQ: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断的开展,在商业银行体系内形成的。

3.(1)银行存款货币创造机制所决定的存款总额,其最大扩张倍数称为派生倍数或存款乘数。一般说来,它是法定准备金率的倒数。存款扩张的这一原理,也称为存款乘数原理。若以K表示存款总额变动对原始存款的倍数,则可得:K=D/△R=1/r

(2)作为货币供给之源的基础货币,可以引出数倍于自身的货币供给量。货币乘数即基础货币扩张或收缩的倍数,是货币供给量与基础货币之比,它表明每1元基础货币变动所能引起的货币供给量的变动。用m 表示货币乘数,Ms表示货币供给,Mb表示基础货币,其公式是:m=(C+D)/(C+R)=Ms/Mb

货币供给量之所以数倍于基础货币,是由于商业银行信用扩张或派生存款的缘故。 4.商业银行存款货币创造的制约因素有:(1)存款准备金;(2)法定存款准备率;(3)超额存款准备率;(4)现金漏损率;(5)定期存款准备率。其具体影响表述为:K=D/△R=1/(r+c+e+rt?t)

5.中央银行使基础货币数量发生变化的资产业务有:(1)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的债权规模与基础货币;(2)中央银行对财政的债权规模与基础货币;(3)外汇、黄金占款规模与基础货币。

(六)论述题 1.各国中央银行在确定货币供给量层次时,一般遵循以下三条原则:(1)流动性的强弱; (2)与经济的相关性;(3)不同时期的不同具体情况。

货币供给量的层次划分目的,是为了考察各种具有不同流动性的资产对经济的影响,并选定一组与经济的变动关系最密切的货币资产作为中央银行控制的重点,便于中央银行进行宏观经济运行监测和货币政策操作。例如,M0的变化主要反映并影响我国消费市场的供求和价格,与居民的生活联系密切; M1反映的是居民和企业资金松紧变化,是经济周期波动的先行指标;M2反映的是社会总需求变化和未来通货膨胀的压力状况。M1对经济的影响比M2更直接、更迅速,因为M1是现实的购买力,它的变化将直接引起市场供求和价格的变化,而M2由于没有直接的支付和转帐功能,只有转化为M1后,才会产生这种影响。因此,对货币供给量进行层次划分对保持货币政策时效性和宏观经济的稳定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随着金融创新的发展,具有良好流动性的新型金融工具不断涌现,突破了传统的货币概念,货币层次的内涵和外延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使按流动性来划分的货币层次的方法越来越复杂。如自动转帐系统(ATS)、可转让支付命令(NOW)、定期存单(CDs)。可以预见金融创新对货币层次划分的影响将不断深化。

2.现代经济中的货币都是不兑现信用货币,而信用货币都是由银行体系——商业银行、中央银行共同提供和创造的。尽管同是银行,作为专门从事货币经营业务的商业银行与专门从事金融管理活动的中央银行,在货币创造中扮演不同的角色。

(1)商业银行在货币供给中的作用。商业银行创造信用货币是在它的资产负债业务中,通过创造派生存款形成的。作为一种经营货币的企业,商业银行必须不断吸收存款并发放贷款,吸收存款则可以将流通中的现金纳入银行,转化为存款。发放贷款,则使该存款按照一定的量再次形成存款。如果该过程周而复始,不断进行,在多家银行并存的经济体系中,就会形成几倍于原始存款的存款货币,货币供应数量增加。同样,商业银行的信用活动也会造成信用货币的减少。

(2)中央银行在货币供给中的作用。中央银行作为货币供给的主体,主要通过调整、控制商业银行创造存款货币的能力及行为实现其在货币供给过程中的作用。第一:商业银行创造派生存款的能力大小主要取决于它可以获得的“原始存款”的多少。商业银行的原始存款一般来说有两个来源,其一为吸收客户的现金存款;其二为商业银行可以从中央银行取得的贷款。假定整个的社会的现金均已存入银行系统,而商业银行均已最大限度地将其运用出去,那么,决定商业银行增加贷款从而增加存款创造的决定性因素便是中央银行提供给商业银行的贷款。第二:中央银行向商业银行提供货币资金的方式主要有再贴现、再贷款、调整法定存款准备率及在公开市场上买卖有价证券。无论采用哪种方式,均会导致商业银行超额准备发生变化,从而影响商业银行的存款货币创造。第三:中央银行还掌握着现金发行的控制权力。而现金与商业银行在中央银行的准备金存款,构成基础货币。由于基础货币的变化可以迅速导致货币供应量的变化,进而影响经济调节的最终目标。因此,基础货币成为中央银行调节货币供应量的一个重要目标。

(七)计算题

1.因为Mb=C+R=C+R法+R超 R法=4000×10%=400 C=4000×2%=80

R超=Mb-C-R法=1000-80-400=520

实际准备率=(400+520)÷4000×100%=23% 2.D1=1/rR=1/100=1500(亿元) D2=1/rR=1/150=1000(亿元) D3=1/rR=1/50=3000 (亿元)

rd由10%上升至15%时,货币供给量减少500亿元; rd由10%下降至5%时,货币供给量增加1500亿元。 3.法定准备金=1000×5%=50(元) 超额准备金=1000-50=950(元) A银行能够增加贷款950(元)

整个银行体系在简单存款创造条件下最终会创造的货币=R?K=1000×1/5%=20000(元) 新创造货币20000-1000=19000(元) 4.(1)存款乘数2.5=1/(10%+10%+20%) (2)银行体系存款货币量为25000=2.5×10000

(3)货币乘数 3=(10000×20%+10000)/(10000×20%+10000×10%+10000×10%) 5.(1)计算:

现金比率(现金漏损率 )=0.35=2800/8000 超额准备金率( )=0.05=400/8000

货币乘数( )=2.7=(1+0.35)/(0.35+0.1+0.05) 法定准备金( )=800=8000×0.1 准备金( )=1200=800+400 基础货币( )=4000=2800+1200 (2)假定中央银行将存款的法定准备金率调低为0.08,基础货币不变,存款比率不变,计算:

货币乘数( )=2.8125=(1+0.35)/(0.35+0.08+0.05) 货币供给( )=11250=2.8125×4000 (八)案例题 1.(1)M0的变化主要反映并影响我国消费市场的供求和价格,与居民的生活联系密切; M1反映的是居民和企业资金松紧变化,是经济周期波动的先行指标;M2反映的是社会总需求变化和未来通货膨胀的压力状况。M1对经济的影响比M2更直接、更迅速,因为M1是现实的购买力,它的变化将直接引起市场供求和价格的变化,而M2由于没有直接的支付和转帐功能,只有转化为M1后,才会产生这种影响。因此,对货币供给量进行层次划分对保持货币政策时效性和宏观经济的稳定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构成M2的准货币中,储蓄存款大幅增加的原因是:储蓄存款利率的不断上调;股票市场价格的不断下跌,投资股票市场的风险加大,居民储蓄意愿加强。

2.(1)存款准备金分为法定存款准备金和超额存款准备金。超额存款准备金是金融机构自愿存放在中央银行,用于满足支付清算、头寸调拨需要或作为资产运用的备用资金,超额存款准备金占存款的比例称为超额存款准备金率。1998年以前,中国人民银行对金融机构超额存款准备金率有具体规定,要求保持在5-7%。1998年以后,中国人民银行不再规定超额存款准备金率要求,金融机构可根据支付清算、头寸调拨需要等因素自行决定在中央银行的超额存款准备金存款数量。

(2)分机构看,受清算效率、流动性管理偏好等因素的影响,不同类型商业银行的超额存款准备金率存在一定差异。一般地,融资能力相对较弱、系统内部资金调剂效率相对较低的中小商业银行倾向于持有较高的超额存款准备金率;国有独资商业银行的超额存款准备金率则处于相对较低水平。

(3)从趋势看,我国金融机构超额存款准备金率逐年下降。主要原因包括:一是1998年3月中国人民银行改革存款准备金制度后,法定存款准备金可用于营业日中支付清算。二

是随着超额存款准备金利率逐步下调和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不断推进,金融机构更加注重提高资金使用收益,主观上倾向于降低超额存款准备金率水平。三是金融市场深度和宽度不断拓展,货币市场短期融资工具增加,金融机构债券资产持有规模大幅增加等,客观上为其提高流动性管理水平创造了有利条件。四是随着中国人民银行支付清算技术的进步和系统发展,支付清算效率大大提高,为金融机构进一步降低超额存款准备金率提供了技术支持。总体上看,超额存款准备金率持续下降是金融机构自愿选择的结果。

从近两年看,受资本市场波动、资金流动和政策预期等多种因素影响,金融机构超额存款准备金率波动较大。2006年以来,资本市场的发展变化成为引起超额存款准备金率大幅波动的主要因素之一,特别是大盘股发行期间,大规模资金跨银行、跨地区流动,金融机构资金来源稳定性下降,从而需要提高超额存款准备金率;而在股票发行结束后,超额存款准备金率又回复到正常水平。此外,金融机构对宏观调控政策的预期及其他市场突发事件也有可能增加超额存款准备金率的波动性。

金融机构自身流动性管理是一个动态过程,其准备金需求增加时既可通过货币市场融资方式解决,也可以通过调整资产结构等方式实现。金融机构应根据自身资产负债状况、银行体系流动性、货币市场利率及预期等因素,将超额准备金率保持在相对合理的水平,前瞻性地应对银行体系流动性波动可能带来的影响。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第9章《货币供给及现代货币创造》习题及答案(2)在线全文阅读。

第9章《货币供给及现代货币创造》习题及答案(2).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本文链接:https://www.77cn.com.cn/wenku/zonghe/358225.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Copyright © 2008-2022 免费范文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 邮箱:tiandhx2@hotmail.com
苏ICP备16052595号-18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