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情与理的纠葛

来源:网络收集 时间:2018-12-10 下载这篇文档 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或QQ: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情与理的纠葛

作者:崔明明

来源:《文艺生活·文艺理论》2014年第06期

摘要:《琵琶记》被称为“南曲传奇之祖”,其形式新奇,情节紧凑,曲词美好,有较高的思想艺术成就,而写作的时代背景及高明的阶级局限性促使高明塑造了一系列心理活动复杂而有鲜明特色的艺术人物形象。除了蔡伯喈外,赵五娘形象的塑造除展现了故事情节情与理的纠葛,而大团圆结局也是对赵五娘自主精神的赞赏,深藏着高明对幸福的肯定与向往。 关键词:琵琶记;高明;赵五娘;纠葛

中图分类号:I23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4)17-0011-01董每戡先生在《五大名剧》中提到《琵琶记》被人们推崇为“南曲传奇之祖”主要有两点原因,一是形式新奇,并在思想、艺术上有特别高于时剧的成就;二是词曲美好,情节紧凑,并创造了心理状态复杂而鲜明的艺术人物形象。将赵五娘置身于荒乱与科举的特定叙事环境中,将其塑造成符合封建伦理道德、集忠孝节义品质于一身的典型人物形象,在一定程度上,显现出高明对女性争取幸福的自主能动性、人性美及自由意志的肯定。 一、赵五娘的三次抉择

《琵琶记》的叙事构建了一个合乎伦理规范,合乎社会秩序,具有能被社会规范接受和管理的女性形象——赵五娘。首先高明生活在天灾人祸的元代,民族矛盾与阶级矛盾加重,这种生活经历促使他为《琵琶记》设立了荒乱的背景,为全戏设置了铺垫,使蔡父主张科举改变人生观念、赵五娘困苦的生活及其受生活所迫上京寻夫更有现实依据,较为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其次,高明辞官归乡,目睹战乱纷争,作为臣子空有大志却不能实现的苦楚,促使他在一定程度上对科举制设置的初衷与现实作用之间的思考,因而有了蔡伯喈中举和牛小姐的政治婚姻与赵蔡爱情的冲突与抉择,用婚姻冲突展现了高明对科举、现实及人生的思考。 在《琵琶记》叙事中,蔡伯喈与赵五娘的经历作为两条主线贯穿全文,甚至形成对比,促进故事情节的发展。当蔡伯喈经历“三不从”“三被强”时,赵五娘也针对局势变化做了她的三次抉择,这些抉择也将故事推向高潮,凸显创作主题,高明则在剧情的冲突的发展和解决过程中展示了赵五娘的美好。

第一次抉择——是否支持蔡伯喈上京赶考。当蔡父要求新婚的蔡伯喈上京赶考时,蔡母表现出反对,而赵五娘虽愁苦新婚离别,但想到蔡伯喈的才华和蔡父的意愿,她支持夫君赶考,但在送蔡伯喈启程时又用《孝经》劝蔡伯喈念及夫妻情分及家中父母应早去早回,这次抉择主要展现了赵五娘的孝。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情与理的纠葛在线全文阅读。

情与理的纠葛.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本文链接:https://www.77cn.com.cn/wenku/zonghe/358216.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Copyright © 2008-2022 免费范文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 邮箱:tiandhx2@hotmail.com
苏ICP备16052595号-18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