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the comparison of imagery using between the red, red rose and the Chinese poem Yu xiang
诗歌作为一种以最简洁精炼的语言表达最强烈感情的文学形式,诗人对意象的运用自然是不足为奇的。著名文学教授陈植锷在其著作《诗歌意象论》一书中就曾写道:“ 一首诗歌艺术性的高低,取决于语言意象化的程度如何。”[ 1 ]美国意象主义创始人庞德也说:“一生创作一个意象胜于制造大量作品。”[15]由此可见,能否成功地运用意象对于诗歌的创作是极其重要的。
在中国与西方爱情诗歌中,出现了许多经典恒久之作,但由于世界之大带来的各地历史、文化、社会以及语言等等差异,中英爱情诗歌的意象表现手法既拥有相同点,也散发出截然不同的芬芳。本文主要是通过品读与赏析一些中英经典爱情诗歌,试图解释意象以及对中英文的意象使用进行比较。 What is ‘image?’ 解密意象
谈及意象,也许有些人会自然而然地想到英语单词“image”,也许有些人会认为中国诗歌当中的意象是由外国传入的。其实不然,意象这个词早在很久之前就已从中国源生,意象直到二十世纪初才“舶去”西方。作为意象派领袖,美国意象派作家庞德就是通过阅读和翻译中国古典诗歌,发现“诗人从不直接谈出他的看法,而是通过意象表现一切”,才领悟到意象艺术。
那么到底何为意象?简单地说,意象就是诗人思想或情感的负载体,它将主观意识与客观事物相结合,让读者对诗人所要表达的东西有亲临其境的感觉。更深入地讲,意象,在汉语的构词法中,是先抽象后具象的复合名词,它包括抽象的主观的“意”与具体的客观的“象”两个方面,是“意”(诗人主观的审美思想与审美感情)与“象”(作为审美客体的现实生活的景物、事象与场景)在文学的第一要素——语言中的和谐交融和辩证统一,这种交融和统一,就是意象美所诞生的摇篮[12]。若要对一首诗歌进行品读、赏析或审美,离开研究意象的使用是达不到所期望的效果的。意象是诗歌中不可忽视的优美范畴。
The image of flowers——expressing the poet’s feelings and emotions through flowers.
花类传情。
不论是阅读英文,亦或是遨游于中文之经典爱情诗歌中,都会发现诗人们偏向于凭借各种各样的花来传情。但,同样是表达爱情,诗人却根据各自的历史文化、生活习惯或爱好选用了不同的花作为意象。 撑着油纸伞,独自 彷徨在悠长,悠长 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逢着
一个丁香一样地 结着忧愁的姑娘。
她是有
丁香一样的颜色,
丁香一样的芬芳, 丁香一样的忧愁, 在雨中哀怨, 哀怨又彷徨。......
————戴望舒《雨巷》
《雨巷》是戴望舒写给他的初恋情人的,该诗一直围绕着“丁香”这个意象而展开,道出了诗人对理想爱人的憧憬、追求,以及理想爱情失落之后内心凄婉迷茫与彷徨惆怅。戴望舒把自己的忧伤寄托在这条巷子里,幻想着有丁香一样的姑娘来到自己的身旁。可是他却迷茫,他迷茫“那丁香一样的姑娘”所在何方,但是他又迫切希望能遇上她。丁香——寄托了诗人全部的梦想,这就是戴望舒在《雨巷》里给我们呈现出的梦幻悲凉的意象。而且,丁香是中国历代诗人描写爱情的隐语。如李商隐的《代赠》、南唐中主李璟《摊破浣溪沙》、近代王国维《点绛唇》等,都运用“丁香”作为意象,因为丁香的凄美含情恰如美人憔悴的红颜、寂寞的幽馨与清愁,是形神合一的喻设。不过,在热情豪放的西方文化里,丁香的淡雅实在是不能跟色泽鲜艳的玫瑰和紫罗兰相比,“玫瑰”和“紫罗兰”是西方诗人都倾爱的爱情意象。最经典的诗歌当然莫过于彭斯的《一朵红红的玫瑰》以及华兹华斯的《她住在人迹罕至》了。 啊,我的爱人像一朵红红的玫瑰, 六月里刚刚绽放,娇艳芬芳;
啊,我的爱人像一首甜美动人的乐曲, 甜蜜和谐,悦耳悠扬。 ......
————彭斯《一朵红红的玫瑰》
这是彭斯最为脍炙人口的爱情名诗,诗人把爱人比作鲜艳欲滴的红玫瑰,一下子就将恋人的美丽写得活灵活现,从而让读者也能对她的美充满无限的向往。夏日里的玫瑰有着火辣辣的热情与活力,总是吸引着别人的眼球。诗人运用“玫瑰”这一意象,道出了自己爱人的美丽容颜以及自己对其的迷恋,最终使得诗人发出了海枯石烂、坚贞不渝的爱情誓言。
2.中西方爱情诗创作的表现手法比较 The
comparison and contrast of expression techniques
between British love poems and poems of Tang dynasty
British love poets express their love and emotions in a more straightforward way and their love poems are full of passion and enthusiasm. On the contrary, in Tang Dynasty, even in other dynasties, Chinese poets prefer a implicative way to extend their feelings.
中西爱情诗风格各具特色,表现方式不尽相同。唐代诗歌多是爱玩朦胧,含蓄隐
曲的,而西方爱情诗歌多是热情奔放,直抒胸臆,大都表现得坦率、透明,有时甚至直言不讳,比如,同样是表达对恋人的忠贞不渝,在英国初期浪漫主义诗人Robert Burse的 A red, red rose中,感情表达得是如此率真、热烈: O MY Luve’s like a red, red rose That’s newly sprung in June: O my luve’s like the melodie That’s sweetly play’d in tune!
As fair thou art, my bonnie lass, So deep in love am I:
And I will love thee still, my dear, Till a’ the seas gang dry:
表现为对爱情大胆率真的歌唱,其中既有对外貌的赞美,也有对性爱的渴望。 Burns描写他的爱人像一朵哄哄的玫瑰,四月里迎风初开,像一首甜甜的曲子,奏得又合拍又和谐。不论是在文艺复兴时期,还是在浪漫主义时期,英国爱情诗都是以直白、坦率、热烈奔放见长,体现了阳刚之美。
而在中国唐代诗人李商隐那里,爱情的表达则是曲折隐晦的,细腻入微:
李商隐——无题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蝉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诗的前两句表达离别的痛苦,暮春的景色更令人伤怀。以春蚕丝尽和蜡炬泪干两种鲜明意向作比,来表达自己爱情忠贞,生死不渝的盟誓。诗人以春蚕吐丝比喻自己对女方爱恋的情思幽幽不尽,死而后已,以蜡烛燃烧滴滴下淌的油脂比喻自己的相似感伤之泪不断和久长,表达自己爱情的炙热,坚贞。虽未出现爱,永远等字样,却取得了含蓄隽永的艺术效果。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彭斯的诗歌与中国诗歌的对比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