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浅析师幼互动中教师有效提问与回应的策略(4)

来源:网络收集 时间:2018-12-10 下载这篇文档 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或QQ: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先教师尊重幼儿的回答,用了温水这个词就已经纠正了幼儿的表达,而且使一群孩子都明白洗澡要用温水。 (3)回答的问题和老师的问题不一致。

例如在活动“五彩的蛋”中,教师问:“荷包蛋的蛋清到哪里去了?”预期的回答是:“蛋清变白色了。”可是小朋友的回答是:“到水里去了。”教师追问:“到水里去怎么样了呢?”“变白了。”幼儿回答。“那变白了的是什么呢?”“是蛋清。”至此,问题得以解决。当幼儿回答的问题与教师问的不一致时,教师可以利用小朋友的话追问下去。

(4)幼儿冷场的时候。

例如在绘本阅读《宝贝不可以》的活动中,老师要求幼儿“竖起耳朵,仔细听,边听边记妈妈都说了什么。”幼儿举手了,教师让他起来说说听到了什么,可是那位小朋友不知怎么的说不出。老师说道:“没关系,你紧张了,等会想到了再说好吗?”遇到幼儿冷场的时候,教师不能给予批评,而是要想想怎样帮助幼儿圆场。

(5)幼儿回答清晰时。

例如在绘本阅读《宝贝不可以》的活动中,幼儿回答:“我看到身上很脏、手上也很脏、头发乱乱的、脏脏的。”对于幼儿这样的回答,老师问:“你看得很仔细哦,有个脏乎乎的大卫,那么你还看到了什么呢?”当幼儿的回答正确、清晰时,教师可用一句话来帮助幼儿概括其表达的意思,然后继续引导。

以上关于师幼互中教师有效提问与回应的策略,还有许多片面和不足之处,我们要在自己的教育工作中常反省、常总结,促进幼儿更好地发展。

在集体活动中,师幼互动主要是通过问与答的形式来完成的。许多教师对幼儿的提问是有预成答案的,所以当孩子不顺着自己的思路回答时,教师就直接否定回应,或不作回应,但教师的回应方法直接影响幼儿的学习热情和探索欲望。因此,改善教师回应的质量就显得非常重要。教师必须明确幼儿是发展的主体,自己是幼儿发展的支持者,既有明确的指示性又能给幼儿灵活性,要善于倾听,善于问“为什么?怎么办?”,让幼儿成为自己发展的主人。正如《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提出: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和反应,及时以适当的方式应答,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生互动。我们可以在集体活动中尝试如下的回应策略:

1、“不举手的孩子”和“举手的孩子”都需要回应

集体活动中老师和孩子的互动提问后,有一些孩子愿意积极举手回应老师的提问,这些孩子一般开朗、外向、喜欢举手、善于用语言表达,所以这些孩子发出的信号教师能及时捕捉,并乐此不疲地与其进行交流互动;但也会有一些孩子内向、文静、胆小、很少举手,这样的孩子教师比较容易忽视,其实不举手、不爱说话的孩子更需要我们的关注和回应。

解读孩子的内心世界,针对孩子的言行作一点思考、判断、分析,我们可以尝试对这些不爱举手的孩子更多几丝目光的停留,选择回答对象时,可以对不爱举手的孩子说:“我想请一个没有举手,但一定知道的人来说。”相信多一份关注就会多一份理解。

当然对那些爱举手,能积极回应老师的孩子,我们也要鼓励、保护孩子的积极性,可以对他们说“你特别棒,每个问题都举手,机会让给别的小朋友。”“他先说,你补充。”教师只有秉承平等回应的观念,每一个孩子才能和老师有积极的互动。

2、追一人,共知晓

集体活动中当幼儿正确回答老师的问题时,很多老师喜欢对回答正确的孩子竖竖大拇指,带领幼儿一起对这个孩子说:棒棒棒!你真棒!教师这种热闹的、单一性的鼓励与回应相对来说小年龄幼儿更适合,但对稍大的孩子他们更希望得到老师客观的有针对性的肯定。老师在回馈反应时,要善于“追一人,共知晓”。肯定正确的观点,进一步诱导追问,激发幼儿再思考,使幼儿同伴群体分享更多的经验和知识,如教师可以进一步询问幼儿是怎么想的,他为什么这样想?除此之外还可以怎么办等。

如小班活动《有趣的盒子》中,教师为孩子们提供了各种各样的盒子:牙膏盒、饼干盒、药盒、鞋盒等,

在孩子们看看、玩玩、说说后,教师请孩子们把盒子按照“能用的”和“能吃的”分分类,一个孩子把牙膏盒放到能用的“类”中,教师追问:“牙膏不是也要能放到嘴里吗,为什么不是吃的东西?”在对个别幼儿、个别问题的追问和回应中,挑战、丰富了全体幼儿的“类”的经验。

同样当幼儿回答正确但不完整时,教师可以通过提示继续提问“还有其他吗?”“还有其他原因吗?”,或给予一定线索,给予有效的启发。通过这种对个体幼儿、个别有针对性代表性问题的追问,使全体幼儿分享、收获更多的经验和知识。

3、站在一个高度拎中心

集体活动中老师抛出问题之后,孩子们会根据自己的经验和想法给出五花八门的答案,很多时候老师没有针对本班幼儿的现有水平和当前课堂情境进行灵活调整,接不住孩子抛过来的“球”,对幼儿的回答缺乏正确的回应。所以教师要善于把握中心目标,站在一个相对于高一点的位置回应、引领幼儿。

如大班阅读活动《狐狸爸爸鸭儿子》中有这么一个教学片段,教师问:“爱是什么?”,孩子回答:“爱就是爱人”,老师机智回应“爱是有对象的,可以爱一个人,可以爱动物,可以爱植物。”孩子又说:“爱就是男人给女人送礼物”(孩子们从电视或身边了解的经验)。教师回应:“爱是需要表达的。”教师课前对“爱”的概念进行了梳理、提升,紧紧把握住“爱是互相的,爱是需要表达的,被别人爱和爱别人都是快乐”这一中心,灵活的回应幼儿抛来的“球”。

又如中班阅读活动《快乐的婚礼》中有这么一个教学片段,老师问“这是一头什么样的猪?”孩子们的潜意识里都对猪有着不好的印象,说“猪很胖。”老师说:“猪的身体是鼓鼓的。”一个孩子又说“猪很懒。”老师回应:“猪是爱睡觉的。”……在师幼的“抛、接球”过程中,孩子们脑中勾画出一头这样的猪形象—“身子高大,有力气,有聪明的头脑,遇到问题自己解决,森林里的小猪仔都喜欢他。”在师幼互动中,教师并没有因为幼儿的回答不符合“标准答案”而不作回应,而是紧紧把握目标灵活引导、积极回应,在与幼儿的互动中勾画出一只符合本次活动的猪形象。接下来教师又提问:“小猪遇到了什么高兴事?”孩子说:“过生日”、“有了一件新玩具。”孩子们的答案是自己的生活经验的反馈,伴随着孩子们的回应,他们的快乐经验和情绪得到了激发,教师再次灵活回应“和过生日一样快乐的事情是结婚,这只小猪今天要结婚了。”正是教师能站在一个高度,拎紧目标,所以当孩子的回答和老师的预设相悖时,老师不会不做回应,更不会以生硬的语气回应,而是积极、灵活的回应幼儿,使孩子的表达积极性持续增加,在积极有效的师幼互动中开展集体活动。

4、多种策略应对回应“瓶颈”

当幼儿回答问题有困难时, 教师应耐心期待并积极设法促成转机。一般可根据具体情况采用“分解难度、化难为易”、“转换角度、另辟蹊径”、“适当提示、给予线索”等方法。而不是采用干巴巴的语言让幼儿继续或“你再想想、你再想想”一遍一遍地“逼”问,这样做不但不能有效的支持幼儿,反而可能让幼儿觉得老师在给自己施加压力。

如在《有趣的盒子》中,教师将几个大小不同的盒子,摞放在一起后,提问:“来了几个盒子?是怎样排队的?”孩子们几乎没有回应,这时教师又说:“就像妈妈抱着宝宝,一个接着一个,圆圆的蛋糕盒子里藏着方方的牛奶盒子,方方的牛奶盒子里住着宝宝的鞋盒子……”形象的妈妈、宝宝比喻以及不同的动词的提示,丰富了孩子有关盒子的语言和认知经验,所以后面的活动当教师要求幼儿“找一个盒子妈妈,让宝宝们都藏进去。” 孩子们都积极、有效的操作各种盒子,甚至有的孩子能在一个“盒子妈妈”中放进去十几个“盒子宝宝”。正是教师能根据孩子们的情况,用“形象的比喻”的方式降低了活动的难度,孩子们才能感受、理解了“许多大大小小”的盒子经验。

5、无声胜有声

当幼儿回答错误时,教师可以艺术性地纠正幼儿的错误观点,引导幼儿正确思考的方向;另一方面老师

也可以对幼儿的错误回答不予回应,让幼儿在随后的环节中自行纠正错误观点。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培养幼儿的思维品质,培养幼儿的推理、分析能力。

如在大班活动《动物的衣服》中,教师主要引导孩子获得动物保护色的经验,活动开始先请幼儿欣赏一个故事,故事大概是:有一次,英国人在非洲丛林打仗,英国的骑兵都穿着红色的军装,非洲的军队都穿着绿色的军装。他们究竟谁能取胜,为什么?绝大多数孩子都说:“是穿绿色衣服的军队获胜。”但有一个孩子坚持说:“是穿红色衣服的军队获胜。”老师当时并没有表明自己的态度,而是引导幼儿开展了一系列的看课件、分组讨论探索等活动,在幼儿制作“迷彩服”的环节中,这个孩子主动的告诉同伴:“看来你们赢了,好吧穿绿色衣服的军队获胜。”

幼儿对事物的认识直接受到其原有经验的影响,他们在探究和认识事物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不合乎成人逻辑的想法,在幼儿已有经验和认知结构上却是合理的,是合乎他自身逻辑的,所以说这个孩子“红色军队获胜”的想法,是符合他自己的某些逻辑、经验的,正是教师的“无声”回应,给予了孩子出错的权利,并积极促进了孩子与同伴、与材料的互动,最终自发的获得“动物的保护色与人类生活关系”的经验,使幼儿的判断、推理等思维能力得到刺激和发展。

6、同伴间的脑力激荡

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尤其是大班幼儿处于求知欲和好奇心十分强烈的年龄阶段,对周围世界充满了好奇和疑问。在集体活动中我们应该珍视“疑问”这种教育中最值得珍惜的动力因素。活动过程中,有些问题教师可以马上给予反馈,有些问题可以在随后的教学中得到验证,因此没有必要马上给予回答,可以鼓励让幼儿相互作答,相互讨论。鼓励幼儿自我判断或衡量同伴的回答,学会批判思维。让幼儿去评价其他幼儿的回答。如:你同意他的看法吗?还有不同意见?让幼儿自我判定自己的回答是否准确,自己的猜测是否正确。通过教师的这种回应,鼓励幼儿同伴间质疑、争执、讨论、探索,从而培养幼儿的独立性、自主性、创造性。

教师回应是一门艺术,也是一项技能,有效回应是为了让教师的“教”更有意义,也让儿童的“学”更有价值。一百个孩子回应方式,让我们一起从研读孩子开始,认同孩子所有的声音,让每个孩子不对交流产生畏惧,让每个孩子喜欢表达,让每个孩子从教师的回应中有所得,有所获!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浅析师幼互动中教师有效提问与回应的策略(4)在线全文阅读。

浅析师幼互动中教师有效提问与回应的策略(4).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本文链接:https://www.77cn.com.cn/wenku/zonghe/358136.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Copyright © 2008-2022 免费范文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 邮箱:tiandhx2@hotmail.com
苏ICP备16052595号-18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