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时英——《夜总会里的五个人》赏析
参考篇目:
1. 《穆时英小说全编》 贾植芳等编 2. 《新感觉派小说选》 严家炎 3.《论新感觉派》 黄献文
4.《繁华都市的现代书写——穆时英都市小说论》湖南师范大学 黄伟明
5.《精神流浪与感觉狂欢——穆时英小说论》宁夏大学 马占俊 6.《论穆时英小说中自我生存的现代书写》山东师范大学 龙希利 7.《穆时英小说的空间现代性研究》上海交通大学 杜欣
8.《生命激情中绽放的艺术奇葩——论穆时英小说的独特性》华中师范大学 施一虹
9.《特定历史语境下生命个体之张裂——穆时英的生命履痕》西南师范大学 胡希东
10.《现代与传统之间---穆时英小说论》中南民族大学 李敦东 11.《在亲近与疏离之间——再论穆时英》上海师范大学 傅强 12. 《“在生命的底线上游移着的旅人”——论穆时英及其小说的虚无建构》 湖南师范大学 王贞兰
13. 《“忠实于自己”的写作——穆时英小说创作论》 福建师范大学 杨斌
14. 《穆时英论》 江西师范大学 郭亮亮
摘要
穆时英是三十年代中国极具个性的作家。他对三十年代都市化的骚动和危机有异常强烈的感受,他以都市人特有的敏锐眼光和异样的笔触,再现都市本身灵魂和生活在其中的都市人的魂灵,直达醉生梦死的都市人狂欢面具下的焦灼与孤独,创造了一个洋溢着浓郁的现代主义气息的小说世界。他在小说中运用新感觉派富有力度和新意的表现技巧,呈现了人物的或张扬或困顿、或圣洁或颓废的精神状态,也成就了自己“中国新感觉派的圣手”的传奇。本文将较深入地赏析他的作品《夜总会里的五个人》,解读穆时英的思想感情。
关键词:
穆时英 新感觉 都市 精神 空虚 夜总会里的五个人
内容概要
这篇小说创作于1932年的冬至日,当时穆时英才20岁。小说中重点描写了五个具有同样心情的失意之人,在同一时间,聚集在“皇后夜总会”——都市生活的糜烂交集。在这里展示了他们不同的命运:破了产的金子大王胡钧益,失去了青春的交际花黄黛茜,研究《哈姆雷特》的怀疑主义者季洁,失了恋的大学生郑萍,失了业的市府秘书缪宗旦,在周末晚上走进夜总会,戴着快乐的面具,寻求疯狂的刺激。他们谁也不理解谁,也没有人怀有被理解的企图。第二天黎明出门时,胡均益开枪自杀。几天后,其余的四个人为他送葬。感到“做人做倦了,能像他一样休憩一下是值得羡慕的”。
人物解析
穆时英给小说中的人物十分优越的背景,却又在瞬间把他们打入地狱。这种落差往往能制造出最最低靡,绝望的心情。最先出场的是金子大王胡钧益,“八
十万家产也叫标金的跌风处破了”,;风华正茂的大学生郑萍,为了移情别恋的女友,“连头发都愁白了”;美丽高傲的交际花黄黛茜,因年轻人一句“女人是过不得五年的”暗自吞心;一心研究《哈姆雷特》的季洁,也迷失在了“你是什么?我是什么?”的问题中;安乐的一等书记缪宗旦也收到撤职书,告别了“坐沙发,喝清茶”的生活。五个跌入生活谷底的人在舞厅相遇,整个夜晚,资本主义金钱社会的丑态完全暴露,一群不管战争所带来的痛苦,不管流浪街头孤儿的生存状态的人,在上海这一片尚“安全”的地带,他们在纵情的欢声笑语中流露出心底的空虚与迷茫。
周六晚的“皇后”有点痛,那扇与世隔绝的玻璃门被频繁打开,关闭。 最先走进来的人是黄黛西,前面是刚买的一只哈巴狗,后面是为她买狗的胡钧益。黄黛西这天满二十八岁,但她自认为已老不可堪,感伤年华逝去太快。面对容颜的消损,清高自傲的她难以面对,心境的变化让她置身于灯红酒绿的舞厅。尽管她极力用跳舞来转移情感注意力,可是“女人是过不得五年的”,“一秒钟比一秒钟老了”,旁人的非议无时无刻不在击打她紧缩的心。她怎样也掩饰不住自己的恐惧和对空虚的都市生活的疲惫,所以在唯一的知己死后说“我真是做人做疲倦了”。
紧跟着黄黛西的是破产之身并且怀着自杀念头的胡钧益。当标金的跌风吹过交易厅时,有为青年胡钧益的理想也被摧毁了。带着最后的眷恋黄黛西来到舞厅,跳一曲死亡之舞。在舞厅的几个小时里,他始终镇定自若,还一心安慰着心爱的黄黛西,其实此时他已经消极到了极点,他想到了“床旁小几上的那瓶安眠药······六寸手枪”。无力回天的他只好过着“今朝有酒今朝醉”的生活。在空虚的舞厅里寻求死前的麻痹。
玻璃门又开了,进来的是失恋大学生郑萍。郑萍受金钱社会的影响,恋爱受
挫,眼看着爱慕之人依偎在别的男子身旁,受到恋人的刻意回避和情敌的嘲讽,心生怨恨,却无处宣泄,只得徘徊在舞厅里。可是在舞厅又遇见他们,位置近在咫尺,感情却相隔千里,他只能寂寞地对着毫不理睬他的季洁讲笑话,心中反复唱着“陌生人啊”。如此长久积攒下来的抑郁之情愁白了他的黑发,迫使他在为胡钧益送殡时太息“我也有了颗老人的心了”!
第四位不幸的人是缪宗旦。他一向工作“勤勤恳恳”,本分的活着。但是,市长突然发来的撤职书中断了他的前程,在舞厅的喧闹中,越发走向消沉。消沉到没把挽着的恋人放在心上,消极到对约翰家悲惨的麻木,消极到疯狂地在舞池跳,消极到羡慕自杀的胡钧益“他倒做完了人咧!能像他那么憩一下多好啊!”。
无疑,研究莎士比亚文学的季洁是五个人中突兀的存在,他既不是情场失意,也不是商场败北,更不屑谈官场不顺。但他是一个精神上空洞更大的玄思者,他消耗大量的时间想象虚无的问题“什么是你?什么是我?”。他没了灵魂似地在灯红酒绿中舞着,疑惑着,痴呆着。所以精神空虚的他永远也弄不懂“你们的话”。
其实,小说还有一个主要悲情人物——约翰生。“我要哭的时候人家叫我笑!”常人很难体会到这种异常纠结的心情。当妻子因产子昏倒,最后死亡的时候,却不被允许离开这个“没有理性”的舞厅,还要陪酒,陪笑,奏出欢快的舞曲,这种非人的情感压抑谁能承受。作者通过约翰,把五个人的麻木不仁,心理变态的形状展露地淋漓尽致。
一一透析人物,可以看出他们心死成灰,毫无生气。
夜总会里的五个人来自不同的人群,带着自己所属人群的悲愁,胡均益投资家的破产,黄黛西的慨叹“美人之迟暮,草木之零落”,郑萍饱受爱情的创伤,季洁沉醉于哲学思辨的折磨,缪宗旦官场的跌落。五个人来自不同的阶级,带上他们那个时代苦难中国的苦难的烙印。在他们生活的环境里到处都充斥着外国的
东西,约翰生的酒铺,拉莎罗的香烟,但中国人独自的人格哪去了。五四运动摧毁了中国人传统思想的各个层面,然而他们却没能给中国人找到一个真正适合他们的思想信仰,许多人成了无家可归的孩子。他们的思想注定受到外国腐朽思想的奴役,金钱主义,享乐主义,虚无主义,悲观主义,紧紧的勒着他们,他们的心在一点一点的死去。然而他们也对生活有着眷恋。在爱情的放纵中,长脚汪拐走了郑萍的情人林尼娜。谬宗旦夺走了长脚汪的情人芝君。他们的笑声也无所不在,千态百姿。芝君笑弯了腰,黛西那着手帕掩着嘴笑,郑萍捧着肚子笑,缪宗旦哈哈大笑。他们的笑连他们自己也意识不到了。至此他们的心已完全死了。他们象躯壳一样疯狂的跳舞,时间在折磨着他们,“每一秒钟象一只蚂蚁似的打他们的心脏上面爬过去,那么快的,却又那么多”。
写作特色
穆时英的小说集中体现了“新感觉派”特色。 一.
快节奏地剪辑生活片断,采用“空间并置”结构方式。为了适合表现繁华、喧闹、复杂、快节奏的现代都市生活,穆时英也在小说中大量地采用了电影蒙太奇的手法来组合画面和情节,从而使不同的画面和情节之间产生连贯、呼应、烘托、对比、暗示等艺术效果。《夜总会里的五个人》简直可以说是不用镜头的电影分镜头剧本,其中每一段落都可以视为一个镜头或系列画面。电影手法的运用带来了穆氏对中国现代小说结构的变革,过去的小说都是在时间里展开故事情节,而他的小说结构带有空间化的特点。
二.
印象式的描述,把光怪陆离的都市夜晚,用简单的色彩表现出来,赋予读者极大的想象空间。《夜总会里的五个人》中写道“红的街,绿的街,蓝的街,紫的街??强烈的色调化装着的都市啊!霓红灯跳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穆时英——夜总会里的五个人赏析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