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国与美国关系
摘 要:中国与美国的关系是复杂的、是大国之间基于竞争和共存而不得不发展的关系。因为是大国,所以任何一方都不可能也无法去忽视对方的存在,也不可能不去考虑对方的存在对自己的影响。对于大国来说,国家利益是衡量外交政策得与失的最后标准。国家利益有现实的也有潜在的。虽然中美间存在分歧,但也有诸多共同利益.所以中美需要合作。
关键词:中美、合作、问题、远瞩
美国是一个发达国家的领袖,是国际社会中既得利益国家的代表。而中国是发展中国家的代表,是国际社会弱势群体的代言者之一,其本身也在为争取自己在国际社会中更有利的地位而努力。
看待现实中的中国和美国的关系是无法割裂历史的,作为建立了外交关系,实现国家关系正常化已经三十年的两个国家,在历史上除了两次没有宣战而打起来的战争以外,基本上共存和共利的。而这是两次美国没有取得完全胜利,甚至有一场是自己认为失败的战争。中国与美国的第一次合作是二战时以正式联盟的形式对付日本帝国的扩张。很显然,这一次合作的结果是以日本的完全失败和中美等多国的胜利结束。这次合作给美国留下的财富,就是一个强大的中国是符合美国利益的,是能够在必要时给予美国以切实帮助的,因为中国是一个传统上对外持温和态度的国家。第二次合作,是以非正式联盟对付当时苏联的扩张威胁,最终是使穷兵黩武的前苏联走上了解体的道路。
对美国而言,一个强大的中国是符合自己的利益的,问题是中国的强大到什么程度,最符合美国的利益,是超越美国吗?美国与中国外交所担心的,所考虑也就是这一点。既然中国的崛起已经不可避免,那么如何引导,使其最符合美国的利益显然是对中国外交的轴心。
既不要孤立和放弃中国,又要中国服从美国的领导;既要中国的经济开放而从中国获得利益,又要防止中国的崛起而挑战美国,这想必就是美国对华外交策略的重心吧。实际上,对奥巴马政府来说,旧式的“围堵战略”不太现实,而克林顿的“接触战略”又太理想。结果就是所谓的“第三条道路”(third way)的出台。这种理论的大致内容是:在努力推动中国和世界经济体系的整合的同时不放弃使用政治甚至军事的方法来遏制中国,避免中国对美国构成任何形式的威胁。
第一,当联合国等国际组织不再仅仅是美国的御用工具时,美国就要考量另外的手段来扩张其影响。这些国际组织一直是美国用来扩张其影响力的重要工具。但是,这种情况也在发生变化,用这些组织来达到自己的目标并不象以往那样得心应手了。尽管美国还不会放弃利用这些国际组织来扩展本身的影响力,但是在一些很关键的问题上,美国很显然地向同盟政策倾斜,即通过和美国的盟友合作而非联合国来达到其目标。
第二,结盟是美国让其盟国分担新冷战所需要费用的重要手段。对联盟盟主的美国来说,能否维持这种联盟,不仅取决于其是否有能力不断提供费用来支持公共物品,而且在于其是否有能力让其成员国
来分担维持公共物品所需要的费用。
第三,结盟可以起到直接围堵中国的目标。美国的做法是想和中国周边所有的重要国家结盟(至少是改善关系),并且考虑把军事重点从世界的其它地区特别是欧洲转移到亚太地区。在冷战结束后,美国已经确定了影响亚太地区安全的四个主要热点,即台湾海峡、朝鲜半岛、南中国海和南亚。台湾海峡和南中国海是直接的中国问题,而其他两个热点也直接和中国有关。要维护美国在亚太地区的利益,保证该地区的和平和稳定,就要解决中国问题,这是美国各方面的共识。 美国和台湾的关系。鉴于中国的重要性,美国不会一边倒向台湾。美国的最好政策是保持台湾海峡的现状。只要台湾保持现在这样的事实上的独立,美国就达到了制衡中国的目标。 一、中美需要合作 1.安全利益
中美都是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对维护世界和平和地区稳定都负有重要责任。如果没有中国的适度合作,美国的方案是行不通的。如在海湾危机问题上和政治解决柬埔寨问题上就是例证。在解决核不扩散和全球环境保护问题上,美国也需要中国的合作。 2.经济贸易和科技文化教育方面的利益
中美两国,一个是发展中的大国,一个是经济、科技发达的大国,两国都有广阔的市场,经济互补性很强。中国正致力于加速改革和扩大对外开放,更注重同美国在经济、文化教育方面的合作。美国的资金、技术及管理经验,对推动中国的发展无疑会起重大作用。而中国
的劳动密集型产品又补充美国的大众市场,也有利于美国产业结构的调整。
二、21世纪中美关系的前景
随着国际关系与两国实力的变动,中美关系一直在不断调整修正,目前是否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境界,还难断言。从奥巴马访华过程与胡欧会后所发表的联合声明看来,虽然出现了一些新的气象,但原来存在的分歧似乎并未大幅缩减。 1、中美关系趋于平等
最显明的新现象就是两国已经越来越平起平坐。虽然无论军事或经济实力,中国目前都还无法与美国等量齐观,但差距已逐渐缩小。尤其是2008年爆发的金融危机,彻底揭露了中美两国实力的真貌。除了有形实力增强,中国无形的影响力也在上升。这实在是美国自作孽所致。美国长时间在国际上实行单边主义,霸道干预他国内政,甚至公然违反国际法,发动侵略战争,引发国际怨尤由来已久。相形之下,中国的多边主义,不干预政策,慷慨援外,自然更得人心,对国际政治的影响力渐有凌驾美国之势。美国焦虑之余,自然得想法调整因应。
亚太之行开始,奥巴马就在日本发表政策演说,针对中国的崛起,强调美国无意围堵,并称中国的发展不会成为他国的威胁,一个强大富裕的中国将成为地区发展动力之源,欢迎中国在国际社会中发挥更大的影响。奥巴马的谈话扫除了“中国威胁论”的杂音,否认了美国企图继续围堵中国,更接纳了中国对国际政治的影响。这个谈话有几
分真诚固然难以推估,但是至少反应了中国崛起的事实,让美国的中国政策不得不作调整。 2、美国在台湾问题上的调整
中国的全方位外交是以核心利益挂帅。所谓核心利益就是捍卫国家的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表现在现实层面就是不容台独、藏独等势力分裂国家,也不容任何外国以人权、自决权、宗教自由等藉口,支持分裂势力,干预中国内政。
为建立中美间的战略互信,奥巴马在台湾问题上作了相当的政策调整。这至少表现在以下三点上:
第一,在联合声明中双方重申,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认为这一原则是指导中美关系三个联合公报的核心。
第二,美方重申奉行一个中国政策,遵守三公报。在这里美国没有提《台湾关系法》是理所当然。
第三,美方欢迎海峡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期待两岸加强经济、政治及其他领域的对话与互动,建立更积极稳定的关系。
当然,美国对台政策实质上是否作了根本改变还是大有疑问的。举例来说,在中国十分介意的对台军售上,美国并未让步,其国务卿希拉里还说会继续出售台湾所需要的防卫性武器。 3、竞合基调未改,伙伴关系有待磨合
国际情势的改变,中美实力的拉近,导致奥巴马不得不对中国政策有所调整。这种调整既然是迫于现实,挣扎反覆可以预期。中美关系多年来都处于竞合的基础上,要在短期内建设成面向21世纪积极
合作全面的关系,以及应对共同挑战的伙伴关系,有实质上的困难。政策调整需要时间,歧见化解有待沟通。就目前而言,中美关系竞合的本质尚未改变,新关系有待磨合。
中美两国的关系,直接影响到世界经济的发展。而且一个良好的中美关系不仅符合两国和两国人民根本利益,而且有利于促进亚太地区乃至世界的和平、稳定、繁荣。中美双方,应坚持从战略高度和长远角度出发,加强对话和交流,增进互信和合作,相互尊重和照顾彼此核心利益,妥善处理分歧和敏感问题。中美双方的合作是推动新时期中美关系发展的重大举措。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浅谈中国与美国关系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