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规划任务
自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经济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农民的生活水平也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富裕起来的农民对居住条件,居住环境及居住水平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于旧村建设选址随意、布局散乱,致使市政设施配套建设受到一定的限制,从而阻碍了村庄建设现代化发展的进程;基于以上建设背景,结合村庄建设现状,拟在村庄旧址基础上进行文明生态村建设规划,规范村庄建设,改善居住环境。
为了适应社会发展同时满足村民建设要求,本次规划任务重点是: ⒈ 合理布局用地,划分居住组团,完善公建服务设施和公用工程设施的配套建设,改善道路交通条件。
⒉控制建设用地。认真执行土地政策,提高土地利用率。
⒊竞选住宅选型。本着经济、美观、舒适、实用的原则,选择住宅选型。 ⒋美化村庄环境。以造型丰富、色彩亮丽明快的建筑与丰富的绿化相结合,创造宜人、美观、舒适的生活环境。 (二)规划目标
立足于大各庄村现状土地、人口及建设现状,充分利用土地,努力实现“设施完善,功能齐全,环境优美的文明生态村”的规划目标,力争实现经济繁荣,各业昌盛,生态和谐的建设目标,与时俱进,全民建设小康村。 (三)规划期限
为有利于宏观调控村庄发展,指导村庄建设,本次规划的期限为2006--2020年。
(四)规划范围
村庄总体规划的范围确定为村域行政划分范围。 村庄建设规划的范围确定为现状村庄建成区。
第三章 村域总体规划
一、社会经济规划
大各庄村在今后十年村域经济的发展中应以第二产业的规模化、产业化和市场化发展来带动第三产业的发展。
⒈农业方面:贯彻因地制宜的方针,合理调整种植结构;从全局出发,综合组织生产力布局,最大限度的开发利用土地。强化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及水土保持。引进优良品种,逐步实现农业生态种植,改善生存环境。 ⒉第二产业方面:大各庄村在今后的发展中,充分利用该村广泛的生产加工群众基础、初具规模的产业市场,实现优势带动,推动全村经济的快速发展。 ⒊第三产业方面:充分利用该村广泛的生产基础,在现有基础上,强化物资集散的职能,积极谋划专业市场的建设,进一步拓宽销售渠道。同时完善配套休闲、餐饮、娱乐等服务业,注重服务质量、服务水平的提高。充分利用交通优势,积极发展运输服务业、促进商品流通市场的发展,推动城镇化的发展进程。 ⒋贯彻落实可持续发展战略,合理配置区域基础设施建设,努力实现资源共享,确保区域生态环境的动态平衡。
⒌完善和配套幼儿园的教学设备,搞好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创办成年学校、文化站、普及科学文化知识,提高村民素质。规划期内,儿童入学率达100%,100%的少年儿童完成九年义务教育,95%的青少年完成高中或中等专业学校学业,全村劳动力100%具有初中文化水平,65%的劳动力具有专业技术水平。 ⒍完善医疗设施,提高医务水平,满足全村防疫、就医的需要。
二、村庄建设规划
依据康仙庄乡土地利用规划,在村域范围内界定禁止建设区,非农建设区和控制发展区。
禁止建设区:将基本农田保护区、具有特殊生态价值的自然保护区、水源保护地、历史古迹保护区、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自然和人文景观区、重要的防护绿地以及国道省道两侧的控制区划定为禁止建设区。禁止建设区内不得进行任何建设活动。
非农建设区:将村庄建设用地和村域内其他非农建设用地划定为非农建设区。非农建设区内可以规划建设,可以进行经依法审批的开发建设和采矿采沙等活动。
控制发展区:将村域范围内除禁止建设区和非农建设区以外的地域划定为控制发展区。控制发展区内应保持现状土地使用性质,凡在控制发展区内进行非农建设项目开发的,须征得国土资源部门同意后,按规定程序报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批准。
根据大各庄村所处的地理位置,将大各庄村建成区东面、南面和北面的大片一般农田划定为禁止建设区,;将规划的大各庄村建成区及发展备用地划为非农建设区;村庄建成区紧挨着的东侧用地即拆迁后的原有宅基地,划定为控制建设区,可以进行合法的建设开发。
三、 基础设施规划
在村域范围内确定公路、电力、电信线路、变压器、给水点、垃圾填埋场等基础设施的位置及走向,加强村域机耕路建设,结合村内贯穿南北地沟渠进行绿化建设,美化环境,维护生态平衡。
第四章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划
一、村庄建设现状及存在问题 (一)建设现状
大各庄村地势比较平坦,村庄建设用地比较集中。村庄住宅绝大部分为一层平房,建筑布局相对规整,但由于院落大小不一,前后左右错落,布局较为灵活,住宅建筑质量参差不齐。
村庄内部道路结构基本清晰,道路较宽敞通畅。主路与胡同的街道路面部分硬化。
住宅组织以一层平房院落为主。大部分布局规整,南北朝向居多。 村庄采用自来水管道集中定时供水。由于村内企业众多,耗电量较大,供电需求紧张。
现状没有排水设施,生活污水除各户自行消化一部分外,随街道依地形自然渗透、排放;雨水则依地形排放,容易在雨季造成积水。现状垃圾堆放较随意,宅前屋后空地随处可见,严重影响景观。
村庄内设有村委会、诊所、小卖部、小学等公共设施。 (二)存在问题
⒈村庄内缺乏公共绿地,沿街绿化无序发展,庭院绿化亦有待增加,未形成完整的生态绿化体系。
⒉村庄公共服务设施不健全,缺少必要的公共活动场地,村民生活多有不便; ⒊村庄整体环境有待完善,村庄内行道树、排水沟、垃圾收集点及处理设施缺乏、不配套。
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划
规划要求村庄各项建设,必须在严格执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标准的基础上进行,在完成道路、绿化、市政设施的前提下,注重环境综合效益,进行村庄美化、亮化建设,力争实现全方位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规划目标。 (一)村庄性质、建设规模与发展方向 1. 村庄性质
根据大各庄村地理位置、主导产业和综合条件分析,本次规划确定大各庄村是以居住和商业为主的中心村。 2.建设规模 ⑴人口规模
大各庄村2006年现状人口为2100人,按0.5的折算系数折合常住人口。规划采用分项指数法进行人口规模预测。规划期末按3500人控制。 ⑵用地规模
为响应国家节约建设用地、保护农田的号召,规划建设多层住宅楼,进行生态家园规划,改善居住环境,节约土地。
规划建设用地,遵循旧区改造和新区建设相结合的原则,逐步把村庄的旧区拆迁,一部分建设多层住宅,其余腾出的土地用于农业建设。这样原有村名和新增村民住宅安置问题得以解决。 3.发展方向
鉴于大各庄村建设现状,本次规划本着节约建设用地的原则,综合分析确定大各庄村建设规划应在现有基础上以旧区改造为主,先建设住宅小区,逐步搬迁。改造后的拆迁空地留作发展备用地。 (二)规划布局 ⒈布局原则
(1)准确分析用地条件,科学确定村庄用地发展方向; (2)正确处理对外交通与村庄建设的关系,合理布局;
(3)改善村庄景观环境、生态环境及生活环境,创造良好的村庄环境; (4)节约土地,合理确定村庄各类用地布局及各项建设用地指标; (5)远近期结合,提出远景设想以确保规划的连续性。 ⒉规划布局结构
根据建设现状及规划要求,规划布局结构为“一心二区一绿地”。 一心:即在村庄新建的居住区主入口处建设的商业带。 二区:指规划的工业小区、住宅区。
一绿地:指在村庄内东环路的东侧建设的绿化带,为居民提供茶余饭后的休闲空间,并有力于环境的保护。同时加强街道绿化,实现“点、线、面”结合的绿化结构。
㈢主要用地规划 ⒈村民住宅用地规划
居住功能是中心村的核心功能,为提高住宅档次,改善人居环境,丰富景观,规划大各庄村的中部,建设一个高标准的住宅小区。设计本着美观、实用、方便、舒适的原则,注重形式新颖、功能合理,以求创造美观实用的现代化农村住宅。配套各种公共服务设施,完善路网结构,加强基础设施配套建设,提高村民居住质量。
⒉村庄公共服务设施用地规划
中心村具有一定的服务功能,因此需要配备一定的公共服务设施,针对村庄的公共服务设施的实际情况,作如下规划:
①行政管理类:布置在村庄新建居住区主入口处,同时兼有物业管理。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霸州市康仙庄乡大各庄村新农村建设规划(2)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