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精选教案
【评析:为什么要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呢?一是因为从上面第二种数方格的方法中,就有不少学生得到启示;二是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与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在结构上有相同的地方,引起了学生的思考。只有经过检验和验证,才能得出科学的结论,这也是数学严谨性的体现。教师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宽松、和谐而又热烈的研讨氛围,鼓励学生开拓思维,积极探求猜想的合理性和准确性。公式的推导是建立在学生对平行四边形与长方形关系理解的基础之上,体现了发现特点、建立联系、形成认识的思维过程,学生不仅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
4.应用公式,解决问题。
(1)你能计算出下面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吗?(口答。)
师:看第二题,如果把它剪拼一下会变成什么图形? 生:正方形。 师:为什么?
生:底和高相等的平行四边形剪拼后就会变成正方形。 师:看第三题,为什么不用18×15呢?
生:因为15米是底边12米的高,而不是邻边的高,底和高得对应起来。 师:你能求出邻边上的高是多少吗?
生:因为同一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相等的,可以用12乘15求出面积后再除以18,就能得出邻边上的高。
(2)解决“每一块玻璃的面积是多少”。
(3)想一想:下图中两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相等吗?为什么?
小学数学精选教案
师:你还能画出与这两个平行四边形面积相等但形状不同的平行四边形吗?试试看。
(学生动手试画,展示交流,重点解决“等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相等”、“面积相等的平行四边形不一定等底等高”。)
【评析:练习的安排由易到难,形成一定的梯度,体现分层教学,以满足不同的学生需求。第(1)题主要让学生熟悉和理解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其中求第三个图形邻边上的高检测学生灵活运用公式计算——只要已知两个量,就可以求出第三个量;第(2)题与情境导入对应,运用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解决实际数学问题;第(3)题主要让学生在面积计算中发现“等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相等”、“面积相等的平行四边形不一定等底等高”。】
5.总结收获,拓展延伸。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学生谈收获。)
师:看来大家的收获还真不少。正像同学们说的,其实各种平面图形之间都有一定的联系,也是可以互相转化的,我们今天就是将平行四边形转化为已经学过的长方形,从而找到了计算平行四边形面积的方法。在以后的学习中,我们还将继续运用转化的方法来研究各种图形。
【评析:师生共同回顾本节课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等方面的收获,学生总结概括的能力得到一定的发展。】
6.板书设计。
【总评】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一课是一节传统的“旧课”,如何把一节“旧课”新上,教师用灵活的教学实践诠释了全新的理念。
1.构建“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课堂教学模式。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课堂教学模式给学生提供了宽松的、民主的自主与合作发展空间,通过小组成员的协作互助,共同解决问题,每一位学生的能力都得到培养,潜能得到开发。本节课中,教师引导学生围绕“猜想——探究——合作——交流——汇报”的活动展开,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与
小学数学精选教案
自主性,引导学生合作、探究,使学习成为在教师指导下的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
2.“以学定教、顺学而导”的教学方式重新定位教师与学生的角色。
新课程标准强调: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活动的指导者、参与者、合作者。本节课中,教师从让学生“学”的角度组织、设计教学活动,让学生经历数方格、剪拼平行四边形的探究过程,使学生在获得数学知识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都得到了进步和发展。
3.密切数学与现实的联系。
联系生活对于学生学好数学的作用是毋庸置疑的。本节课中,教师精心选择练习题,充分体现了“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教学理念,练习的设置体现了层次性、针对性和时效性。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五年级上册数学青岛版《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教学设计(2)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