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越秀区育才实验学校
2017-2018学年七年级(上)语文第四单元测试(问卷)
出卷人:谭心澄审核人:宣海群李斌蔡海明
说明:
1.本试卷分为选择题部分和非选择题部分,全卷共五大题,22小题,共120分,考试时间为9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答卷上;
3.本卷分“问卷”和“答卷”,本试卷选择题部分必须填在答卷上,否则不答分;非选择题部分的试题,学生在解答时必须将答案写在“答卷”上指定的位置,写在其他地方答案无效;
4.考生解答填空题和解答题必须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作答,如用铅笔作答的试题一律以零分计算。
第一部分积累与运用(共37分)
基础知识积累(7小题,22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粗字的注音,全对的一项是()(3分) A.殉职(xūn)拈轻怕重(niān)狭隘(?i)刨根问底(páo) ....B.鄙薄(bó)哄堂大笑(hōng)模糊(mú)慷慨无私(k?i) ....C.坍塌(tān)参差不齐(chā)呼啸(xiào)惊惶失措(cuò) ....D.附和(hè)小心翼翼(yì)抽噎(yē)干涸开裂(hé) ....2.下列词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帐蓬干燥琢磨沉默寡言 B.废墟晕炫流淌神情恍惚 C.派谴怦怦惊讶天旋地转 D.热忱滑稽突兀漠不关心 3.下列句子中加粗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将中国美食与传统文化融为一体,令观众回味无穷。 ....B.她用了一个上午的时间,把房间扫得干干净净,可谓不毛之地。 ....
C.海信集团总裁刘洪新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专访时表示,“满足用户的细分化需求,我们必须要精.益求精。” ...
D.初学书法应先认定一家,选好一帖,然后专心致志临写,不能好高骛远,见异思迁。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回首过去的学习生活,我们再一次明确了这样的道理:勤奋、踏实是学习成败的关键。 B.人们喜欢的智能手机均内置新版软件移动视窗操作系统,并拥有通话、上网冲浪和观看视频。 C.在阅读文学名著的过程,我明白了许多做人的道理,感悟了人生的真谛。 D.校运会上,李杰用相机把参赛同学拼搏的身影和助威鼓励的话语——摄入镜头。 5.填入下列语段空缺处的句子,顺序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在中国人眼里,人生有四件大事——衣、食、住、行。把衣放在首位,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古人常言“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②而它的起点“修身”当然不能缺少对身体的包装行为 ③即必须首先从外表上塑造出具有儒家风范的形象 ④因为在礼仪之邦,衣是脸面、包装、是身体的体现 ⑤这是士人儒生的人生信念与行为准则
A.①②⑤④③ B.③⑤④①② C.④①⑤②③ D.④①③②⑤ 6.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3分) ..
A.《纪念白求恩》一文夹议夹叙,叙得简明扼要,议得精辟恳切,为议而叙,议从叙出,二者有机结合。 B.《植树的牧羊人》以时间为顺序,作者通过艾力泽·布菲种树的故事,让人相信,人类除了毁灭,还可以像上天一样创造。
C.在《走一步,再走一步》中,英国作家、心理学家莫顿·亨特感悟到面对遥不可及的目标时,不要畏惧,将其分解开来,一步,再一步,体会每一步带来的成就感,最终就能实现自己的目标。
D.《诫子书》中,“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说明“淡薄”“宁静”是实现人生理想的基本要求。 7.名著导读(4分)
(1)《朝花夕拾》里有不少与读书有关的叙述,请写出下面两段文字所属的篇名(2分) ①“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
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赶紧去接过来,打开纸包,是四本小小的书,略略一翻,人面的兽,九头的蛇……果然都在内。 ②“给我读熟,背不出,就不准去看会。” 他说完,便站起来,走进房里去了。
我似乎从头上浇了一盆冷水,但是,有什么法子呢?自然是读着,读着,强记着——而且要背出来。
(2)《朝花夕拾》这本散文集多是写鲁迅先生的童年往事,其中出现的人物形象性格也是各具特点,请指出下面两句话各描写的是哪个人物。(2分)
①其时进来的是一个黑瘦的先生,八字须,戴着眼镜,挟着一叠大小小的书,一将书放在讲台上,使用了缓慢而很在顿挫的声调,向学生介绍自己道……
②一到夏天,睡觉时她又伸开两脚两手,在床中间摆成一个“大”字,挤得我没有余地翻身,久睡在一角的席子上,又已经烤得那么热,推她呢,不动;叫她呢,也不闻。
二、古诗文巩固(2题,共15分) 8.古诗文积累(10分)
(1)根据课本,下列古诗词默写正确的两项是()()(4分) A.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静望乡(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B.终古高云簇此城,秋风吹散马蹄声。(谭嗣同《潼关》) C.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李商隐《夜雨寄北》) D.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
(2)根据课文,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4分)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山入潼关不解平。(《潼关》)
②僵卧孤村不自哀,_____________________。(《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③杨花落尽子规蹄,_____________________。(《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④乡书何处达?_____________________。”(《次北固山下》) (3)根据语境,在横线上填入古诗名句。(2分)
崔颢在《黄鹤楼》中写到:“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而马致远在《天净沙·秋思》中也有两句诗与此意境相似,这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根据课文意思,解释下面文言文句子中加粗词的意义。(5分) (1)非学无以广才(《诚子书》) ..(2)淫慢则不能励精(《诚子书》) ..(3)年与时驰(《诚子书》) .(4)饭疏食饮水(《述而》) .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广州15】2017-2018广东广州越秀区育才实验初一上第四单元语文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