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一 第1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 认识厘米和用厘米量 学习 目标 单元 1 学科 数学 年级 2 1. 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知道1厘米的实际长度,初步学会用学生尺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2. 在实际测量与交流中,了解测量方法的多样性,初步体会测量单位的必要性。 3. 初步尝试估测物体的长度,培养学生估量物体长度的意识和能力。 重点 掌握1厘米的实际长度及初步会用尺子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难点 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导入新课 1.导入。 课件出示图片。 教师活动 学生思考问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使学生“身临其境”的学数学, 提问:很久以前人们如何度量物体的长度呢? 题,并回答。 课件播放教材第2页上的三种古人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讲授新课 2.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课件出示一个大人和一个小孩用1拃测量课桌宽的图,这样测量出的长度一致吗? 教师示范1拃(从大拇指到中指的长度叫做“1拃”),学生亲自动手体会“1拃”。 量的都是课桌的长,为什么测量结果不一样呢?当测量相同的物体出现测量结果不一致,那该怎么办呢? 归纳总结:在测量物体长度时应该选用相同的长度单位,也就是要统一长度单位(板书:统一长度单位)。 3.认识厘米。 学生动手测量课桌长有几拃?指生汇报。 学生汇报测量结果。并说说你有什么发现? 回答:每个人一拃的长度不一样,所以结果不一样。 学生在活动中互相交流、探究,找出各把尺子中的共同点。真正能让学生在活动中充分地动口、动脑、动眼、动手。 平时我们测量物体长度时要使用什么工具啊?课件出示尺子图,同时请同学们拿出直尺,仔细观察,你能在直尺上发现什么? 你知道1厘米是多长吗?请你在直尺上找出1厘米。 注意课件演示1厘米的长度。 总结:每相邻两个数字之间的距离都是1厘米。 感知1厘米的实际长度。 生活中有哪些物体大约是1厘米。 1.刻度线。 2.数字。 3.长度单位的表示符号。 0~1之间、2~3之间、3~4之间……的长度。 同桌互相比划1厘米。 教学认识1厘米时,注重引导学生以合作探究为主要的学习方式。 在学生认识了1厘米的基础上引导他们了解2厘米、3厘米等几厘米的具体长度,进一步认识厘米。 比一比哪个手指的宽大约是1厘米,用1厘米 比较田字格的宽和图钉的长。 认识2厘米、3厘米、4厘米等。注意0刻度线。 归纳总结: “厘米”是较小的长度单位,也可以用“cm” 表示。在尺子上,每两个相邻数字所对的刻度线之间的距离都是1厘米。 4.用厘米量。 测量纸条的长度。 课件出示纸条、直尺。 总结测量方法: 把刻度尺的“0”刻度对准纸条的左端,再看纸条的右端对着几,纸条就长几厘米,也就是几个1厘米。 试一试:读出课件上物体的长度。 注意0刻度线。 讨论交流测量纸条长度的方法。 说一说是怎样测量的?测量时要注意什么? 学生通过量一量,画一画,等活动对厘米的认识更加深刻了,对厘米的用途也得到了充分的体验。 总结测量方法: 在用尺子测量纸条的长度时,要注意把尺子的“0刻度”对准纸条的左端,再看纸条的右端对着几,纸条的长度就是几厘米。 巩固提升 1.填空。 说出下面铅笔的长度。 根据课件出示的内容填写。 2.如何用没有0刻度线的尺子测量纸条的长度。 3.下面哪种测量方法正确?在它下面的括号内画“√”。 注意辨析:不能正确掌握测量物体的方法而出错。 第一个在测量时物体一边应该与直尺零刻度线对齐;第三个在测量时直尺应该保持水平。 课堂小结 厘米的认识与测量: 1.在测量物体长度时应该选用相同的长度单位,也就是要统一长度单位。 2.在用尺子测量纸条的长度时,要注意把尺子的0刻度对准纸条的左端,再看纸条的右端对着几。 板书 认识厘米和用厘米量 1.认识厘米 直尺上的“0”表示起点开始。 厘米用“cm”表示。 2.认识1厘米 刻度0到1,2到3,??都是1厘米。 3.用厘米量 谈谈自己的感在学生们认识了 说出每种测量方法正确与否。 通过练习巩固所学,提高认识。 受,说说收获。 厘米的基础上,引导他们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周围的事物。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一单元《长度单位》∣人教新课标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