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民防 服务民生
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提出,社会建设与人民幸福安
康息息相关,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社会体制改革,扩大公共服务,完善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建设和谐社会。可以说,当前,重视民生、服务民生、改善民生已成为政府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作为履行战时防空袭、平时防灾害双重职能的民防部门,终极追求目标是为了人民。因此,民防建设的重中之重是以人为本,紧贴民生,服务民
生。
一、把握防空防灾一体化建设重点,整合利用人(民)防资源,关注民生
随着人们经济活动和社会活动的日益增多,发生危害的可能性也随之增加。美国9.11恐怖袭击、SARS疾病侵蚀全球以及5〃19四川汶川大地震等人为灾害和自然灾害,给世界带来了巨大危害,阻碍了经济发展,影响了国家稳定,威胁了人类安全。为了应对战争的威胁,同时也为了预防和减轻平时的灾难,借鉴国外民防的成熟做法和部分省市的试点经验,积极参加平时的防灾救灾,实施人防向民防转变,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现代社会复杂脆弱的一面,经常考验着政府部门的协调能力、动员能力和快速反应能力。政府部门在改革关键时期需要更多地关注民生问题,要把实现全体社会成员
的公共利益,保证人们的健康和安全作为政府的重要职责,依赖组织化的体制、民众共享的价值观和共有的行为规范,借助现代技术特别是信息技术的支持,建立控制风险的预警体系,应对风险成为迫切需要。灾害一旦发生,政府部门应充分发挥公共管理职能,积极组织各方力量,及时控制局面,遏制局势发展,减轻灾害后果。人防部门平时在维护社会稳定,保障经济建设健康有序发展中发挥作为,尤其在参与抗灾救灾中为党委政府部门提供通信保障方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2008年年初,罕见的雨雪冰冻灾害在我国南方部分地方突如其来,造成了电力、交通、通信中断,引发了公共应急危机,许多人(民)防部门充分发挥人防优势,调动人防资源,及时启动人防应急预案,出动人防指挥车进行流动协调;利用无线短波电台保持通信联系;利用人防工事安置滞留旅客、提供人员避寒、车辆疏散、物质储备;组织专业队伍参加电力、通讯设施抢修等。近年来,我省、市、县三级人民防空办公室相继增挂了民防局牌子,使充分利用人(民)防资源,整合人(民)防资源有了一个良好开开端。省市范围内实现了电视会议系统和程控电话连通,为充分利用人(民)防资源,整合人(民)防资源提供了物质基础。机关准军事化建设日益完善,人防队伍整体素质不断提高,为充分利用人(民)防资源,整合人(民)防资源提供了智力支持。但是,对于挂牌后人防如何实现向民防转变,人防向民防转变中应着力解决哪些关键问题,认识还须深化,还须统一;人防在社会上的影响面还不广,影响力还不大;指挥建
设水平发展还不平衡,硬件设施和人才队伍发展还不协调。为此,人(民)防要抓住机遇,以防空防灾一体化建设为重点,整合利用人(民)防资源,挖掘自身潜力,寻求更大作为。
一要树立人(民)防建设协调发展的观念。人民防空与防灾减灾是统一于民防工作的两个方面,具有诸多共性。两者都是为了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国家的安全稳定、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都是围绕预防和救援的准备与实施而进行的活动;面对的都是突发性、毁坏性的事件。民防要实现的目标就是:战时为防空袭斗争服务,平时为防灾减灾服务,实行平战结合,人防工程建设与国家基本建设、城市建设相结合,平时的准备与战时的需要相结合,战时的防空与防灾、减灾、救灾相结合。人防工程仍然是对付现代高技术空袭的主要、基本防护手段,同时是抗震救灾保持地面建筑稳定的重要措施。据资料统计:美国、俄罗斯、瑞士等国家修建的民防工程,可容纳人员占人口总数的比例,分别为57%、68%、85%,以色列为100%。因此,人防工程作用重大,需经得起时间和战争的考验,只有严格按技术要求设计、施工、监督、管理,确保工程质量,完善水、电、通风等基本配套设施,才能为平时生产经营、战时人员隐蔽的安全提供最基础的保证,真正体现以人为本。
二要充分发挥应急指挥平台作用。人防指挥体制,是经过长期战备建设形成的重要人防资源,信息灵通、通信发达、
警报先进、指挥高效、设施完善,在处置突发公共事件和重大自然灾害等方面同样能发挥良好的协调作用。以人防信息化为重点,在组织调查的基础上,编制灾害种类、救灾预案和救援力量等信息资料,与政府其他部门进行资源整合,建立综合信息储存、分析、共享平台。借鉴兄弟省市民防局的做法,平时对内的民防信息系统主要用于为政府处置灾害决策提供依据服务,承担预备指挥中心和现场指挥中心的任务;对外的民防信息系统主要用于为公众及时了解灾情提供信息服务,进行防灾预报等。
三要利用人(民)防警报系统服务社会。根据城市建设发展规模,合理布设,保持一定比例、一定覆盖面和一定技术水平的警报,优化警报建设布局,提高预警报知能力,保证防空防灾报警。并且不断优化拓展防空警报功能,服务人民群众。比如,我区近年来积极探索利用防空警报功能进行了分时段为民报时,就极大地宣传了人(民)防的影响力。 四要加强专业队伍训练。加大人防专业队伍平时训练力度,培养与新形势相适应的专业人才,将新的科学技术和新的防护手段运用于训练和演练当中,提高抢险救灾能力。专业队伍在参加平时的生产建设时,再进行技术推广,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建设服务。
二、利用疏散基地建设平台,积极投入新农村建设,服务“三农”
如何将疏散基地建设融入项目所在地的经济社会建设当中,为改善当地民众的生存状态、生活水平、文化教育和健康水平,创造条件,牵线搭桥,已成为了新时期人(民)防建设平战结合工作的又一个新思路。搞好人口疏散基地建设,不能仅仅只为疏散而建,还要结合新农村建设,充分开展城乡经济技术挂钩,利用城市的人力、技术、资金等优势,扶持农村经济发展,促进城乡互助合作,把城市的优势辐射到农村,为农村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改善疏散地区的环境,达到平时帮助农村发展经济,搞好建设,增进城市疏散单位与农村人口疏散基地的联系,战时实现顺利疏散、妥善安置的双重目的。
一要帮助农村建设基础设施。将疏散基地选址纳入当地新农村建设整体规划,尽可能做到:“一笔投资,多种效益”、“一个资源,多方共享”,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为打造农村新型经济创造条件。结合疏散基地建设,帮助农村通水、修路、建桥、建客运站等;改善水利循环,提升防御自然灾害能力和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二要帮助农村搞好社会建设。为疏散基地所在地培训专业人员,参与社会公共建设和公共服务。比如:挑选合适人员,组建医疗救护队伍等专业队伍,进行医护技能培训,添置医疗器械,建立日常诊疗制度,开办乡村医院。既改善农村的就医环境,提高医疗水平,又成为专业队伍训练基地,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发展民防 服务民生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