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教育家霍懋征
著名教育家霍懋征去世 成就获国家领导多次肯定
这是1986年,霍懋征与孩子们在一起。新华社发。
2001年9月,霍懋征重返讲台上教育示范课,以此度过自己80岁生日。
霍老师离开我们了。但,真正的教育家不会死去。她的思想、精神,早已融入中国教育的长河里。 “霍老师走了。”
当我接到民进北京市委常务副主委吴文彦的电话时,一时无语。“真的吗?”我不禁问了一遍。“是11日去世的,18日举行告别仪式”。他低声回答。
我仍然无法接受这个事实。不久前的1月21日,我还代表民进中央去北京医院看望霍老师呢。看着病榻上的霍老师,那么安详与宁静,对我们点头致意,我还握着她的手祝福她健康活到一百岁呢!
当时的感觉,霍老师的身体恢复得不错。她的女儿拿着霍老师最喜欢的一本影集,其中有温总理看望她的合影,还有她与学生们的合影。她的女儿告诉我,只要把这些照片给妈妈看,她就会露出欣慰的笑容。我还在想,等到春暖花开时,我再来看她,听她讲教育故事,向她请教教育问题。可没想到,这一次见面,竟成永诀。
与霍老师见面不多,但每一次都印象深刻。几年前,在海淀区为清华大学附属小学特级教师窦桂梅举行的语文教学思想研讨会上,我第一次近距离接触霍老师,她在女儿的陪同下参加了会议,还做了热情洋溢的讲话。她的女儿告
诉我,妈妈和她们一起成立了霍懋征教育思想研究的工作室,她们是教育世家,孙女也已经做上了家族的第四代老师。
一位80多岁的老人,亲自参加一个年轻老师的研讨会,让大家非常感动,霍老师却觉得非常自然。她说,能为年轻教师的成长做点小事,她最开心。 作为教育学者,我对霍老师其实并不陌生。我早就知道,霍老师是新中国第一批特级教师,从教60多年,从来没有一个学生掉队。她帮助后进生成长的许多故事,我也能如数家珍。我也知道,在基础教育界,一直有“南斯北霍”(“南斯”指南京以母爱教育闻名的斯霞老师)之称。我还知道,周总理曾称她为“国宝”,温总理称她是“把爱心献给教育的人”,刘延东称她为“教育大家”。
到民进中央工作后,我开始关注作为民进人的霍老师。我发现,霍老师不仅是著名教育家,而且是成绩卓著的社会活动家。她担任了许多社会职务,对每个职务都尽心尽责。民进中央的同志告诉我,霍老师曾说过,“只有知情,才能出力”,所以她把随政协外出视察或参观、访问、讲学等,都看成是学习调查、掌握情况、了解民意的好机会。有一年的全国两会上,霍老师对中小学生负担过重的情况非常痛心。于是,她一方面直接向教育部部长反映情况,一方面和民进中央妇委会的同志撰写了《为孩子们呼喊》。
退休后,霍老师依然没停止她为教育事业四处奔走的脚步,足迹遍及大江南北,对边远地区的各种讲学指导的邀请,她几乎有求必应。她甚至为此当上了平顶山市教育顾问、柳河县教育顾问、东莞市长安镇教育顾问、平湖镇教育顾问,还有老君堂小学名誉校长、三元小学名誉校长等。去年教师节刘延东看望霍老师时,她曾骄傲地指着墙上一张自己70多岁骑着牦牛去四川山区讲课的照片说:“他们都说我\人生七十古来稀,我骑上牦牛就十七\!”
霍老师离开我们了。但,真正的教育家不会死去。她的思想、精神,早已融入她的学生们的血液中,融入中国教育的长河里,也融入中国民主促进会的传统中。
\国宝教师\霍懋征去世 60余年没让一个学生掉队
2010年02月13日 10:39 来源:北京晨报 罗德宏[我要发表评论][推荐朋友][打印本稿] 2月11日零时35分,当代著名教育家、我国首批特级教师、曾被周恩来总理称为“国宝”的霍懋征老师因病与世长辞,享年89岁。 霍懋征1921年9月18日生于山东省济南市,1943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数理系。是年,自愿赴北师大第二附属小学任教(即北京第二实验小学)。60年来她在北京第二实验小学辛勤耕耘,任语文教师、副校长至1998年,是历次教育改革的带头人和成功经验的创造者。在基础教育界,一直有“南斯北霍”(“南斯”指南京师范附小的斯霞老师)之称。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这是霍老师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座右铭。在她的眼中,“没有不可教育或教育不好的”学生,“相信人人都可以成才”。60多年的从教生涯,她创造出没有让一个学生掉队的奇迹。
霍懋征1956年被评为全国首批特级教师,多次荣获北京市模范教师、北京市“三八”红旗手、全国“三八”红旗手等称号,先后担任北京市妇联副主任、全国妇联执行委员、中国教育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小学语文教学研究会常务理事等职务。曾当选为民进中央常务委员、全国政协常务委员。
霍懋征“育人必先育德,教人必须教心”以及“家庭是老师的第二教室,社会是教学的大课堂”等思想已成为我国当代教育史上的宝贵财富。周恩来总理称她为中国的“国宝”。1979年,她被誉为“中国当代教育家”。温家宝总理称她是“把爱心献给教育的人”。国务委员刘延东称她为“教育大家”。 (责任编辑:单晓冰)
霍懋征:没有教不好的学生
霍懋征,1921年9月生于山东济南一个教师家庭,1943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毕业时,这位大学高材生放弃留校机会,毅然选择了小学教师的岗位,一教就是60年。1956年,35岁的她被评为共和国首批特级教师,被
周恩来总理称为\国宝\。她的小学语文教学经验在全国各地推广,人们把她和南京的斯霞并称为\南斯北霍\。
2004年教师节前,温家宝总理来到霍懋征家里,看望这位为小学教育奉献了毕生精
力的83岁的老教师。此前几个月,温总理曾在北京几名教师的来信上亲笔批示:\霍懋征老师的模范事迹,充分说明高学历人才从事基础教育具有深远意义。\教师节后,教育部党组做出决定,在全国教育系统开展向霍懋征、邹有云、黄静华、盘振玉、林崇德五位模范教师学习的活动。
温家宝总理来看望时,
差点挤不进她的小屋
北京阜成门外白堆子,钓鱼台国宾馆北门附近一栋居民楼里,二层一套略显狭窄的居室,就是霍懋征老师的家。按下门铃,开门的是小保姆,冲出来\汪汪汪\迎接客人的,则是两只大\京吧\。进到屋里,霍老师笑着说:\我喜欢小生命,是'陆海空三军司令',那屋鱼缸里养着小金鱼,阳台上是鸟。每天我在这屋写东西,外面鸟语花香,屋里小狗围着。闲了就喂喂鱼,喂喂小鸟、小狗。\
走上阳台看看,果然挂着两副鸟笼,各养着一对鹦鹉。阳台一角还支了个小课桌,霍懋征说:\我爱坐在这儿看书写东西,你看这里视野多好!\我探头往外面看看,下面紧临着一个十字路口,车来人往,市声嘈杂,用今天时尚的住宅标准来看,这里绝不是个\宜居\的地方。但年已耄耋的霍老师倒把小阳台当成闹中取静的所在,也许她是凭借阳台这个窗口,在保持和外面大时代的沟通?
霍老师告诉我,这屋里的两只大狗是\京吧\,另一间屋里有着另一个狗家庭--三只小\博美\。\每天两只大狗跟我一床睡。晚上看完电视,我一站起身来,关上灯,它们就乖乖地跟着我去卧室了。\她又一指沙发上、柜子上的许多绒毛玩具,\那些都是给小狗玩的\。
84岁的霍懋征,身材高大,腰板挺直,精神健旺。大概是因为一辈子教小孩儿吧,率直的性格和天真的童心始终没有离开这位老人。她带有几分自豪地告诉我:\昨天上医院检查了,什么病也没有,血压也正常。\虽说早就退了休,但她每天依然伏案工作近10个小时。
我们在沙发上落座。环顾四周,温总理和霍老师的合影摆在显眼的位置,还有几个镜框里是她和学生们的合影,照片上的学生有髫龄少年,也有鬓发灰白的中年人。谈话自然地回溯到去年教师节温总理的探望。霍懋征说,总理来之前,国务院秘书处的同志先来了一趟,\来看看我的房子。他们说你还有间大点的房子没有?我说对不起,我没有。\这些年来霍懋征当然有机会调换大一点的房子,但都被她婉拒了。\我觉得没有必要,再说在这里也住习惯了。\月5日那天,一开始总理都进不来屋,因为市里的领导们已经把屋子挤满了。\
从当天的电视新闻中,人们看到了温家宝总理和霍懋征老师亲切交谈的一幕。那是一个教师家庭出身的总理,对一个毕生从教的老教师的敬慕。报纸上记载了温总理的一段话:\我对教师很有感情,我的爷爷、父亲、母亲都是教师。\温家宝深情地回忆说:\那时家里很小,夜里我睡醒了还看到他们在备课,我很敬重教师这个职业。\
霍懋征很有感触地说,这一辈子自己真的挺幸福:1949年作为教师代表到天安门参加开国大典,亲耳听到毛主席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看见五星红旗冉冉升起。\当时解放军列队通过天安门,骑兵连好威风啊,有红马连、白马连??我那时就暗下决心,一定当一个新中国的好老师。\五六十年代她多次受到毛主席、周总理接见,周总理在接见时称她为\我们的国宝\。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著名教育家霍懋征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