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社会性游戏
独自游戏、平行游戏、分享游戏、合作游戏 二,幼儿期儿童游戏的特点 1,游戏内容由简单到复杂
2,游戏的步骤由无计划到有计划 3,游戏的形式由简单模仿到创造 4,游戏的各类由少到多 5,游戏持续的时间由短到长 5,游戏的成员由少到多 三,游戏的意义(4点)
第四节 幼儿行为问题及其矫治
一,口吃
1,原因:1,语言表达与思维发展不协调2,环境压力3,模仿4,学习多种语言
2,矫治:1,减轻环境压力,增强儿童自信2,引导儿童想好后再说,放慢语速,并经常进行朗诵练习,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二,攻击 工具式攻击、语言式攻击
1,原因:1,生理的2,社会性的:受惩罚3,对父母行为的模仿4,电视中的暴力镜头 2,矫治
三,沉迷于电视
第六章 儿童期行为与社会环境
第一节 生理的发展及相关的问题(书223页)
第二节 同龄群体的形成与意义
一,同龄群体的定义和分类
1,定义:一群年龄相仿,关系密切,并且在以建立的社会关系基础上进行互动的孩子组成的群体。
特征:1,在一定的规则基础上相互交往2,成员具有强烈的归属感3,具有明确或暗含的行为标准4,发展使成员朝向完成共同目标而一起工作的组织。 2,分类:1,正式群体:有组织,比较严密。2,非正式群体
二,同辈群体的形成
同辈群体形成的条件:1,儿童的生理能力有了长足的发展2,儿童开始进入小学,对父母的依赖减少3,。。。4,。。。。 研究表明,合作与共同目标在群体形成过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竞争与挫折会增加群体中的敌意;当共同目标被引入,以及群体需要共同努力时敌意会减少。 三,同辈群体对儿童的影响
1,同辈关系差的儿童与下列问题相关:行为不适,焦虑以及总体上不愿参与到环境中去。 2,儿童能够在同辈关系中学会控制自己的攻击性冲动
3,对同辈排斥的儿童在以下情况存在更大的危险,退学,精神不健康,犯罪。
第三节 儿童期的学习活动
一,学习动机
定义:激发并维持学习活动达到学习的动因和力量。学习兴趣是学习动机最活跃因素,是在学习活动中产生积极主动并富有成效,分为直接、间接兴趣。 兴趣特点:深化,分划,抽象化,专门化,广泛化
二,学习态度
1,对老师的态度2,对班级的态度3,对作业的态度4,对分数的态度
第四节 儿童的行为问题及其矫治
一,儿童多动症 (1),特点:智力正常,活动过多,不听别人劝阻,注意力不集中,冲动,任性,学习困难 (2),原因:1,由于胎儿或婴儿发生了脑组织器质性损害2,大脑皮层生理功能异3,家族中遗传4,心理因素影响
(3),矫治方面:对于病情较轻的儿童在以行为治疗为主,对于病情较重的儿童在以行为治疗的同时应在医生指导下选用一些药物。
1,对患儿提出契合实际的要求2,加强注意力的培养3,强化儿童的良好习惯 二,儿童焦虑症
(1)特点:过度焦虑反应、社交性焦虑 害怕,紧张,局促不安的表现
(2)原因:1,老师或父母过于苛求儿童2,过分溺爱儿童3,教育方法不当4,意外变故 (3),矫治方法 A,防范方法:1,提出适当的学习要求2,采取适当的教育方法3,意志和性格的培养 B,对患儿的心理治疗:1,根据的病原因,解除诱发焦虑的心理因素2,引导患儿多参加一些集体活动3,调整患儿的思维结构4,家庭辅助治疗。 四,儿童强迫症
指儿童不可克制的摊牌的呈现某些观念或行为并有情绪障碍和适应困难。
(1) 特点:1,强迫计数2,强迫自己反复做同样的动作3,强迫自己做仪式性的动作。 (2) 原因:1,患儿的性格过于严肃和拘谨2,患儿父母有不良性格特征3,父母对于儿童过于苛求
(3) 矫治:1,树立患儿的信心2,培养患儿的兴趣爱好3,进行意念训练,用意念努力
对抗强迫行为4,采用行为对抗治疗方法5,父母要及时纠正自己的不良性格和不适当的教育方法。
第七章 青少年行为与社会环境 第一节 青少年发展中的性问题
一,青少年的认知发展 二,青少年的性心理发展 (1),青少年性意识发展的阶段:(性意识:青少年对性的理解、体验与态度。) 1,抵触阶段——朦胧阶段 2,好感——模糊向往的特点 3,依恋——肤浅性、不稳定性 4,爱情——深刻性、稳定性
(2)青少年性意识发展的引导
1,抵触阶段:克服和防止异性青少年之间的对立情绪,从积极方向消除心理上的隔膜和反感。
2,好感阶段:正确的认识和客观的对待青少年在这一时期所具有的特征,不能简单粗暴地加以干涉和制止,向青少年宣传青春期发育的特点,消除对异性的好奇感,建立对性的科学的正确的态度。
爱情阶段:循导善诱,正确引导。
三,性教育
(1) 性教育的任务:1,应该让青少年对自己的身体有一个基本的了解,尤其是青春期身体的发展变化。2,应该让青少年更多地知道关于性的知识3,应该让青少年了解更多的有关社会和心理方面的知识。
(2) 父母在性教育中的角色
(3) 学校在性教育中的角色
第二节 青少年的社会性发展
一,自我意识的发展。
(1) 自我评价的发展:1,自我 评价的主动性、自觉性和独立性有所提高2,自我评价
的途径有所增加3,自我评价的形象有所丰富 (2) 自我体验的发展:1,成人感:青少年感到自己已经长大成人,渴望参与成人角色,
要求独立,得到尊重的体验和态度。2,自尊感:是社会评价与个人的自尊需要之间相互关系的反应(自我尊重、受社会尊重)
(3) 自我控制的发展 二,青少年道德的形成与发展。
(1) 父母在青少年道德形成中的任务:1,父母要成为独立的人2,与子女一起谈论独立
的价值3,帮助青少年择善而言4,帮助青少年观察受欢迎的程度并挑战群体道德
(2) 青少年道德发展的特征:1,能够逐渐的独立的按照伦理道德标准要求自己2,道德
心理中自我意识明显化4,道德形成为习惯逐步巩固5,道德结构中的组织形式完善化。
三,社会性交往的发展
1,与父母的交往:一方面青少年要意图显示独立性,不愿被父母当作小孩来看待,另一方面青少年又依赖父母,特别在意父母对他们形为的评价。 2,与教师和同学的交往。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人类行为和社会环境教学大纲(2)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