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你认为哪种定价目标更有利于企业长期利益的实现?
案例五 隧道承包与政府补贴
案例来源:本案例是从陈章武《管理经济学》的习题编纂而来。
学习目的:本案例涉及企业决策、政府政策和地区经济等方面的知识。通过本案例的学习,使学员学会在企业实际决策过程中运用差别定价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进一步理解政府(补贴)行为的不同选择对企业决策及社会经济发展带来的重要影响。 学习方式与要求:在课堂讨论的基础上,课下形成分析报告。 课堂讨论时间:1学时。 案例内容:
1.从县城到某镇要绕很远的山路,县政府考虑要打一条隧道,并对过往的车辆征收费用,估计过隧道的需求函数为
P=25—0.5Q
这里P是对通过的每辆车征收的费用(元),Q是每天通过的车辆数,若隧道建成后分摊折合每天的固定成本是500元,而没有变动成本。现在县政府准备以招标的方式公司承包,考虑到经营现状,县政府准备给以某种形式的补贴并给公司充分的定价权,建设费用和收益都归公司。 你认为会有公司愿意投标吗?假如你是该公司的经理,你该如何参与竞标?
2.从县城到某镇要绕很远的山路,县政府考虑要打一条隧道,并对过往的车辆征收费用,过隧道的需求函数白天和晚上存在着差异,需求函数分别为: Q白=36-1.5P白+20r Q夜=10-0.5P夜+30r
这里P是对通过的每辆车征收的费用,Q是每天通过的车辆数,r是该地的经济增长率。若隧道建成后分摊折合每天的固定成本是500元,而没有变动成本。预计下一年度的增长率为8%,两年后的增长率为10%。现在县政府准备以招标的方式公司承包,考虑到经营现状,县政府准备给以某种形式的补贴并给公司充分的定价权,建设费用和收益都归公司。
你认为会有公司愿意投标吗?假如你是该公司的经理,你该如何参与竞标?
3.从县城到某镇要绕很远的山路,县政府考虑要打一条隧道,并对过往的车辆征收费用,过隧道的需求函数白天和晚上存在着差异,需求函数分别为: Q白=36-1.5P白+20r
Q夜=10-0.5P夜+30r
这里P是对通过的每辆车征收的费用,Q是每天通过的车辆数,r是该地的经济增长率。若隧道建成后分摊折合每天的固定成本是500元,而没有变动成本。现在县政府准备以招标的方式公司承包,考虑到经营现状,县政府准备给以某种形式的补贴并给公司充分的定价权,建设费用和收益都归公司。
你认为会有公司愿意投标吗?假如你是该公司的经理,你该如何参与竞标?
附:管理经济学教学用主要实例:
1、 涨价减收和减价增收 见教材第69页 2、 初装费与月租 见教材第70页 3、 忍痛宰牛 见教材第70页 4、 顾客总是对的 见教材第70页 5、 限制性定价决策
由教材第244页第8题演变而来 6、 电力的短期与长期成本
电力企业的规模经济性主要体现在发电的技术上,电厂容量越大,发电越便宜。主要的制约因素是电的传输成本。电产量越是集中在一个单独的大容量厂生产,电被输送到地理位置较分散的用户所需的传输成本越高。
电力企业的短期成本线与长期情况有很大区别。发电系统必须在短期甚至一天中满足用电量的巨大波动(电是无法储存的),高峰时段要比非高峰时段生产和传输更多的电。然而电力企业不可能通过调整其固定容量来适应每天的用电波动,因为这种波动随时都在发生,且都是暂时的变化。所以其短期产量的增减会沿着SMC和SAC进行调整,特别在容量固定条件下,会发生平均成本和边际成本的递增(至少在用电高峰,产量增大时会出现)。
从技术上讲,在较高产量下的短期成本递增有两个主要原因:(1)配套发电设备都有其设计能力(capacity),短期超过设计能力是可以的,但会发生如过热损失、击穿风险等情况。(2)任何发电系统都有分厂,各分厂又各有不同的技术参数(产出/燃料比率)。效率最高的设备用于满足基本需求的连续供应,低效设备作为替代设备,在需求增加时才加入到生产中来,平均成本也随之上升(低效设备要耗费更多的燃料,但具有造价低、点火快等特点)。
上述关于电力调度的事例说明,总电力系统必须考虑各生产分厂SMC的递增,若各分厂的SMC不递增的话,就不存在调度问题,所有的发电任务都分派给效率最高的厂就可以了。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管理经济学MBA案例(2)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