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课时:失败是成功之母
总第 6 个教学设计
活动目标:
1.激发学生的创造兴趣。
2. 懂得创造中会遇到困难,能够从失败中吸取经验。 3. 培养学生不怕困难、坚持不懈、勇于创新的精神。 活动准备:搜集创造发明的故事。 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境
还记得《充气雨衣的故事》吗?创造是一件非常快乐的事情,我们现在有这样方便、舒适的生活,都源于人类的发明创造。创造成功的秘密是什么呢?这节课我们一起来体会。
二、体验活动:一笔完成。
1、 我们先来画一幅图,同学们数一数,老师一共用了几笔完成这幅图?
(老师画图,学生数笔画。)
2、 提出要求:有人能只用一笔完成这幅图,你能想出好办法用一笔来完成
它吗?注意笔画不能重复。
3、 学生尝试用一笔完成黑板上的图。
⑴两分钟后,请学生停下来,学生说一说在画图的过程中用了哪些办法,不能一笔画成的原因是什么。 原因可能是:a四个圈各不相连
b圈与直线不相连 ??
⑵找到一笔画不成功的原因,想一想怎样克服遇到的困难,继续想办法,一笔画出图形。
4、 交流:没有成功的同学说一说自己还想了哪些办法,为什么没成功;成
功的同学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到用这个好办法,成功地一笔完成图形的。 5、 教师总结:刚才,同学们都能开动脑筋,并能通过一次又一次的实际,
从中发现问题,找到不成功的原因,不断改进和完善。
三、揭示课题
在刚才的活动中,同学们经历了不同次数的失败,在失败中探索,找到原因,终于成功了,如果没有前几次的失败,也许你就无法成功,所以说“失败是成功之母”。(板书)
四、理解“失败是成功之母”
1.在刚才的活动中,同学们体会到失败是重要的,在创造过程中,失败尤为重要。爱迪生是伟大的发明大王,他就是在失败中获得成功的。
11
2.听故事,谈感受。
①教师讲述爱迪生的故事 ②学生谈感受
③学生讲自己收集的故事 ④读爱迪生的名言
a失败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失去战胜困难的勇气 b没有一千次的失败,就没有第一千零一次的成功。 五、实践活动,体验失败与成功
1、 创造之路是坎坷崎岖的,充满着荆棘和峭壁,惟有能挺过失败的
人,才能摘取成功的桂冠。
2、 教师:想亲自体验一下失败与成功吗?我这有一个难题,请同学
们帮我解决。⑴我们的钢笔经常需要加墨水,挺麻烦的,有时忘了加,更是令人着急,天天带着墨水瓶,又怕不小心砸了。为了解决这个难题,有人提议用“双胆钢笔”,你认为这个办法好吗?你能设计一个“双胆钢笔”吗? ⑵学生讨论。
⑶学生学写备忘录。
有个小朋友,设计制作了“警用凉爽型太阳伞”,还写了备忘录呢!
我们来看一看吧。{读教科书第16页的学生作品}
写备忘录可以把我们的设计制作过程记下来“双胆钢笔”,便于进行
总结经验,更好地改进,它也是我们克服困难的见证。
⑷激发学生制作设计“双胆钢笔”的兴趣。
一个孩子用半年多的时间专心做一件事情,需要多么大的毅力啊!他
那不达目的不罢休的意志品质正是创造所需要的。其实,我们也可以留下这样的备忘录,留下我们创造的痕迹。只要做一个有心人,不怕困难和失败,我们都可以创造,要勇于尝试创造;要知道在创造中困难与欢乐同在,汗水与笑声齐飞。同学们,有信心完成“双胆钢笔”的设计与制作吗?祝你们成功!
六、活动延伸
设计制作“双胆钢笔”,并写好备忘录。
12
第四课时
总第 7 个教学设计
活动过程:
一、故事导入,揭示课题
1、 《小小发明家刘晓梦》的故事。 2、 听了她的故事,你感悟到了什么? 二、创造广场,实践导行
1、 教师:同学们,你们做过“鸡蛋撞地球” 的游戏吗?“鸡蛋撞地球”就是在规定的条件下,将鸡蛋包装后让其从三层楼高处落下,以鸡蛋不碎者为赢。 制作材料:生鸡蛋一只,包装材料不限。
包装要求:鸡蛋必须有二分之一以上部分暴露在外,包裹方法不限。
2、 学生分学习小组商讨包装方法,并填写教科书第17页:我的创造过程1—3项
⑴我选择的包装材料: ⑵我选择这些材料的理由: ⑶我准备按以下步骤进行包装: 3、 分学习小组进行游戏。
4、 游戏后,展示自己的创造设计。 5、 填写:我的创造过程4—7项 ⑷在包装过程中,我遇到的困难是: ⑸我是这样解决这些困难的:
⑹我的创造设计成功了(没有成功),原因是: ⑺通过这次创造设计,我的感受是;
6、 以小记者采访的形式,让参加创造设计的同学谈自己的体会,共同分享创造过程中的快乐。 三、说一说,议一议
议一议:有人认为,创造成功了,是快乐的;也有人认为,创造没有成功也是快乐的,你的看法呢?
四、总结激励,延伸导行
教师:我们现在有多少发明创造也许不重要,重要的是应该从小培养自己的创造意识:“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
13
第二单元 从田野到车间
第一课 《让田野告诉你》 第一课时:米粒的诉说
总第 8 个教学设计
活动目的:
1.学生通过倾听米粒的诉说,了解一些粮食的生产过程,知道粮食来之不易。
2.体验农民为此付出的辛劳和智慧,懂得爱惜粮食,勤俭节约,尊重劳动者,珍视劳动成果。 活动准备:
1.从不同渠道收集有关粮食的知识、儿歌、诗词、图片、典故等,并以组为单位进行相应的整理,准备有关实物。
2.教师准备有关多媒体或网络教学资源,也可联系学农基地或附近农作物基地,便于师生实践、体验。 活动过程: 一、亲近粮食
1.分组活动,看、摸、闻本组准备的粮食作物,交流所了解到的关于这些粮食作物的知识,背景诗朗诵《锄禾》。
2.结合课外查找的资料,谈谈自己对粮食作物的了解,大家可以适时补充。 二、探究交流
1.我的诞生“米粒的诉说”。(教材)
2.小小农博会。探究:玉米、高粱、小麦、大豆等粮食作物,它们有着怎
样的故事呢? 将课前学到的相关知识整理成生动的小品、童话、寓言故事,尝试将相应的农产品配画,实物做成标本,帮助大家更多地熟悉多种农产品的生命旅程。 农 产 品 人 们 付 出 的 劳 动 白 菜 紧张的秋收过后,爷爷又开始了新的忙碌——种白菜,平整土地、播种、育苗、移栽、施肥、锄草、除虫??爷爷就像呵护自己的孩子一样精心。 小 麦 高 粱 大 豆 西红柿 西 瓜 ?? 三、走进田野 1. 学生到学农基地或附近农村观察农作物生长现状,即席请教。
14
2.学干农活,体验农民的辛劳,知道粮食来之不易,分享收获的喜悦。师生与农民交流同乐,从而懂得尊重劳动者、珍视劳动成果。 四、拓展延伸
1.餐厅里的对白:模拟学生食堂早、中餐的场景,学生戴食物头饰扮演不同的角色,讲述粮食的故事。
2.针对一些浪费行为进行辨析,为学校和家中的餐厅各设计“节约粮食,珍视劳动”方面的温馨提示卡。
3.了解本地的、身边的一些种植、养殖常识,进一步明白劳动者用他们的付出为人们创造了幸福的生活。
4.收集整理相关农谚、儿歌、故事,提供资源1、2参考。 五、感悟升华
1.心情日记:收集关于珍惜劳动成果、尊重劳动人民的心情日记,进行交流。 2.生活感言:整理“爱惜粮食、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生活感言。尝试用书签、贺卡、书信等形式表达对劳动者的赞美,尊敬和感激。
3.绿色寄望:表白自己对农业现代化、科学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良好愿望。
15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教科版六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教案(3)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