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速度——走进京沪高速铁路深度报道之六
新舞台,新摇篮
《国际商报》记者 许霞 徐莲英
8月18日下午6时,在中铁八局京沪高铁项目部办公室里,项目部书记吴德良特别向记者介绍了工程师焉海勇。
2008年,焉海勇从西南交通大学毕业后来到了京沪高铁工地,在项目部的培养和他自己的努力下,很快成为技术骨干,而后又走上了了工程部部长岗位,如今已经是中铁八局京沪高铁项目部的副总工程师。 “有专门的见习大纲,涵盖了现场技术管理的各个方面,等于是一个成长教材。”焉海勇告诉记者,“而具体的工作中,各个方面都有实施的细则,想不成长都不行。”
京沪高铁的建设,为中国的铁路建设者提供了前所未有的舞台。
借助这个舞台,各参建单位各展其能,充分调动参建人员的积极性,为中国铁路事业培养了一大批面向未来的铁路建设人才。
系统培训,如火如荼
穿越风景秀丽的琅琊山,建设中的京沪高铁土建五标从滁州开始,一路延伸,经南京、镇江到常州,数以万计的建设者从全国各地汇聚而来??在这里,他们将参与建设京沪高铁这一中国乃至世界历史上最高标准的高速铁路。 由中铁三局联合中铁五局、中铁八局负责施工的京沪高铁土建五标的主要工程量为:正线长度171.1公里,其中,路基长达42.2公里,正线桥梁70座共125.1公里,隧道8座共3.8公里,正线铺轨长度607.2公里,另包括滁州、镇江和常州三座车站。
“工程的技术标准非常高,对基础沉降、结构变形、无砟轨道铺设都提出了毫米级的控制要求。”中铁三局京沪高铁常务副指挥谢大鹏告诉记者,“新技术新工艺应用多、施工控制难度大,区域沉降、软土地基、岩溶地质、基础设施变形沉降标准严、站前站后工程接口多,这些都是工程的主要特点。” 京沪高铁超高技术标准,对建设者的素质也提出了极高的要求。
“轨道板厂既要生产CRS-II型轨道板,又要生产CRS-I型轨道板,对于参建职工的知识储备和技术修养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在中铁三局京沪高铁项目部滁州轨道板厂,负责人郭汝涛告诉记者。 为了“铸造世界上最好的无砟轨道板”, 滁州轨道板厂已拿出50多万元资金用于技术培训和技术开发。“选送了大批技术人员去厂家、板场等地学习,以满足京沪高铁建设需求。”郭汝涛说。
经过精心的学习培训工作,板厂建设人员全心全意投入到了板厂的建设中去,并成为了京沪高铁全线第一个毛坯板生产线通过业主验收的板厂。 由于参建者众多,层次复杂,对参建者的培训工作就显得异常浩大。
据了解,为满足京沪高速铁路建设对高素质人才的要求,全面提升京沪高速铁路参建人员的专业素养与综合素质,中铁三局京沪高铁项目部成立了培训管理
领导组,制定了《施工技术与管理培训实施计划》。 培训过程中,“一是‘走出去’学习,项目部主要管理和技术人员先后参加了京沪公司举行的培训班。二是‘请进来’授课,聘请专家和老师集中授课。三是‘沉下去’普及,派老师到所属各单位组织岗前培训等各类培训班。”谢大鹏告诉记者,“项目部和各工区已累计举办培训班162期,累计培训人数达 14000余人。”
如此浩大的培训规模和频繁的培训频率,是任何一个行业的任何一家企业,都很难做到的。而在京沪高铁长达1300多公里的建设战线上,这样的培训工作,却成为了一种常态。
“通过培训,培养施工人员严肃的科学态度,掌握工艺标准,树立建设世界一流铁路的责任意识,为优质建设京沪高铁提供了强有力的保证。”中铁三局京沪高铁项目部书记傅俊凯说。
火热竞赛,人杰频出
参与京沪高铁建设的,有曾参与过秦沈铁路、武广客运专线、郑西客运专线等铁路建设的各工程局职工,也有初次登上铁路建设舞台的新人,也有来自全国各地的劳务工人??
“作为国家重点项目的京沪高铁,所需人才不但数量多,而且要求成长快,以适应建设形势的需求。”吴德良说。
在具体的管理中,项目部积极提供锻炼机会,“先让他们做方案,互相交换学习,再由总工审核,对他们进行指导纠正。”吴德良说,“灵活用人,大胆用人,谁更优秀,就选拔任用谁。”
详细而具体的培训和开明而灵活的用人,极大地激励了参建职工的积极性和责任心,让项目部在质量、进度、安全等各个方面做出了优异的成绩。
在今年4月的综合大检查中,中铁八局京沪高铁项目部一次性获得业主3张“绿牌”奖励,极大地鼓舞了建设者的士气。 另一方面,各参建单位还积极开展竞赛活动,在竞争中发现人才,培养人才。 近日,中铁三局京沪高铁项目部特别在镇江梁场举办了一次大练兵式的员工岗位练兵技能大赛,突出考核作业班组整体标准化作业的水准,检测员作业技能,推动创建精品工程,促进安全生产。
“岗位练兵技能大赛,旨在建立‘学习型’组织,进一步贯彻落实铁道部推进标准化管理的有关要求,充分调动广大员工学习科学、学习技术的积极性,弘扬爱岗敬业精神,造就作风顽强、技术过硬的员工队伍。”傅俊凯告诉记者,“中铁三局参加京沪高铁建设的23个单位都派出了代表队参赛。大赛设有钢筋工、混凝土工、测量工、架梁作业、技术室内业管理、群众安全监督员安全知识竞赛等10个竞赛项目,基本涵盖了京沪高铁各主要施工生产环节,共有1000余名选手和110个班组同台角逐。”
这次大赛历时三天,各类参赛选手、班组经过激烈的角逐,9个班组夺冠,被授予“工人先锋号”称号,近百名员工受到表彰奖励,9名获得第一名的选手被授予“金牌员工”称号。
类似的活动,中铁五局京沪高铁项目部也不甘落后。在中铁五局京沪高铁项目总队办公室,高悬着“再战一百天”的宣传标语,而在此之前,他们已经举办了“大战一百天”的竞赛活动。
项目经理田波告诉记者,除此之外,项目总队还举办了“建功立业劳动竞赛”和“每月十星”的评选活动。“项目领导不参与‘每月十星’的活动,”田波说,“主要是对专业技术人员和基层管理人员以及基层劳动者中贡献突出的个人进行激励和表彰。”
在中铁五局常州制梁场,记者看到了挂贴在墙壁上的“每月十星”获得者的照片。获得者涵盖了管理、技术、学习、生产、测量、搅拌、电焊、钢筋工、农民工等各个方面。
梁场实验室的石燕就是“每月十星”的获得者之一。作为一个曾参与过各条高速公路建设和武广客运专线建设的职工,石燕对京沪高铁的建设标准深有感触。
“京沪高铁对混凝土的耐久性要求很高,我们的耐久性指标需要通过检验电流通过量等各方面的指标进行检验。像电流通过量这样的标准,是以前没有的。”石燕说,“管理体系、质量标准等各方面的提升,既考验建设者,也锻炼建设者。”(来源于:国际商报2009-10-14-3b)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中国速度——走进京沪高铁深度报道之六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