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纲必背古诗文
64篇理解性默写
高中部分16篇重点文句
劝学
1.“--------- ,--------”,通过“木”,与“金”的变化来进一步说明客观事物经过人工改造,可以改变原来的状况。
2.强调学习应当用心专一,并且从正面设喻,指出像蚯蚓那样弱小,如果用心专一也会有成就的句子是“——————,——————,————,————,——————”。 3人们常说:“活到老,学到老。”《荀子·劝学》中的“——————”说的也是这个道理。
4.不坚持什么也做不成;只要坚持就会成功。正如《荀子·劝学》中所说:——————,————,————,————。
5.荀子在《劝学》中说,君子需要通过广泛学习来提升自己的两个句子是:————,————。
6.荀子认为人的知识、道德、才能是通过后天不断广泛学习获得 的。“金”要锋利,需要“砺”;人要改造成为“————”的君子,就要“————”,可见学习的意义是十分重大的。
答案
1“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2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3学不可以已
4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5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6知明而行无过. 博学而日参省乎
逍遥游
1《逍遥游》中,写宋荣子看淡了世间的荣辱,不会因为外界的评价而更加勤勉或沮丧的句子是:——————,——————。
2.《逍遥游》中,用“杯水芥舟”做比喻,说明万物的活动都“有所待”,且“所待”与自身大小的句子是:————,————,————,————。
3.《逍遥游》中,在全文的结构上起承上启下作用的句子是:————,————。 4.“逍遥游”中,庄子在其妙莫测的描写后紧接着以现实社会的四种人具体描述,他们分别“效”“比”“合”“征”,却以世俗之见自视,以出类拔萃的佼佼者自居,从人生的境界上说,他们也仅仅是斥鴳翱翔于蓬蒿之间罢了,并未入道,没有达到真正的“逍遥”。文中描写这四种人的句子是:————,————,————,————。
5.《逍遥游》中作者在彻底否定了“有所待”的万物和现实中的高人之后,才提出自己的观
点——“无所待”才是真正的逍遥,并列举逍遥之境的三种人:————,————,————。
6“逍遥游”中描绘的鲲鹏体形硕大无比,变化神奇莫测,奋飞时遮天蔽日,“————,————”。即使如此,在作者看来也并非逍遥,因为它“————”,依然有所待。
7.在“逍遥游”中,庄子认为真正的逍遥要达到的境界是:————,————,————。 8.“逍遥游”开头运用夸张手法描写鹏之大的句子是:————,————;————,————。
答案
1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
2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 3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
4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徳合一君,而征一国者。 5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6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直上者九万里 去以六月息者 7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
8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师说
1. 在《师说》中,士大夫之族以低位、官职为借口拒绝从师学习的语句是:————,————。
2. 柳宗元曾在《答韦中立论师道书》中说:“今之世不闻有师。有辄哗笑之 。”这与韩愈《师说》中“————,————”所描述的现象一样。
3.求学需要实事求是的精神不懂的就要去探求,或是向别人请教,正如《师说》中所说“————,————,————,————”,否则就会像韩愈在《师说》中批判的对象一样,本末倒置,“————,————。” 4.《师说》中,强调了是为了学道,和他人的年龄的大小无关的两句是:。————,————。
5.从师的态度不同,结果也不同。古之圣人的才智超出一般人很远,“————”,今之众人的才智低于圣人很多,“————”,这就造成了两种截然不同的结果:“————,————”。
6.没有人是天生就懂得道理的,这与《师说》中“————,————?”意思一致。 7.韩愈在《师说》中说从师与年纪无关,比自己年纪大的人,闻道在自己之先,要以之为师,
而“————,————,————”。
8.韩愈认为老师的职能是“——,————”,择师的标准是“——,------,------,------,-------”。
9.《师说》中,韩愈对当时耻于学习的现象发出了两句感叹:“————!————”其中,“久”字写出了当时的耻师现象已成陋习,“难”字写出了从师学习的重要性。 10.《师说》中士大夫指族耻笑求师的原因是:————,——————,——————,——————。
11韩愈认为“————,————”的原因是“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
答案:
1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2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 3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 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4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无乎 5犹且从师而问焉 而耻学于师
是故圣益圣,愚益愚
6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
7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8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9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
10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11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阿房宫赋
1.《阿房宫赋》中的“----,----,----,----”简明扼要地交待了秦朝灭亡的历史过程,和篇首“---,---,---,---”的气势构成鲜明的对比。
2.《阿房宫赋》中,作者运用六组排比句将秦始皇和老百姓之间天壤之别的生活状况进行对比,其中描写乐声之多与市井言语之多是:——-——,————。
3. 不吸取经验教训就会重蹈覆辙。杜牧在《阿房宫赋》中借秦的灭亡像当朝统治者敲响警钟的句子是:————————,————————。 4. 《阿房宫赋》一文中总括秦的纷奢是建立在对人民的剥削和掠夺之上的,并且挥霍无度,将剥削来的钱财像泥沙一样浪费掉,给人民带来了深重灾难的句子是:————,————? 5. 《阿房宫赋》中作者告诫后人只感叹是没有用的,要吸取历史教训,不要让历史重演,如果不能吸取教训终将重蹈覆辙的句子是————,————,————,————。
6.《阿房宫赋》中作者泼墨写意,粗笔勾勒。言阿房宫占地之广,状其楼阁之高的句子是:————,————。
7.杜牧在《阿房宫赋》中表达人同此心,心同此理的句子是:————,————。
8.《阿房宫赋》中从人们的主观感受写宫内歌舞盛况,既是歌舞之纷繁衬托宫殿之多,又为下文美女充盈宫殿做铺垫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阿房宫赋》中从最普遍的民心人性的角度,说明人心没有区别,都追求幸福快乐,挂念小家,对秦始皇的残民以自肥做了有力的抨击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 《阿房宫赋》中,既在广阔的历史背景上引出阿房宫的修建,又起到了统领全篇、暗示主题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阿房宫赋》中,“_______,_________”两句运用倒置式的暗喻,以璀璨晶亮的明星来比喻纷纷打开的妆镜,既贴切有形象。
答案
1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 2管弦呕哑,多于世人之言语
3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4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
5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6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 7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
8歌台暖响,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风雨凄凄
9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 10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 11明星荧荧,开妆镜也
赤壁赋
1. 苏轼《赤壁赋》中,“状难写之境如在目前”,写天上的满月从东面山上升起,似乎也像游人一样,深深陶醉在这良辰美景之中,有意把脚步放得很慢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 2. 苏轼以回答客人的方式在《赤壁赋》中提出了另一种对人生的看法,指出我们若从变化的角度来观察,眨眼之间,万事万物都在变化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又指出如果从不变的角度观察,则万物都是无尽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赤壁赋》中,写箫声的作用和力量,蛟龙听了飞舞起来,寡妇独处孤舟中,听到箫声想到自己身世凄凉,不禁哭泣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赤壁赋》中,写飘飘欲仙的感觉,好像身体在天空中,驾着风飞行,脱离了现实社会,不知道哪里是尽头,并抒发了作者心旷神怡的心情和飘飘欲举的超然之乐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在《赤壁赋》中,苏轼用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概括了曹操军队在攻破荆州后顺流而东下时的军容之盛。
6. 苏轼在《赤壁赋》中慨叹人生的短促、人类的渺小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在《赤壁赋》中,面对浩浩荡荡奔腾不息的长江,吹洞箫的客人由此发出人生的感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 苏轼《赤壁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句完美化用了《楚辞。少司命》中的“望美人兮未来,临风恍兮浩歌”
9. 《赤壁赋》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写游人任一叶扁舟随意飘荡,在辽阔江面上自由来去
答案
1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2盖将其自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 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 3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4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5舳舻千里,旌旗蔽空
6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7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8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 9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氓
1,《氓》中表现女子期盼心上人出现的急切心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氓》中以桑树起兴,借桑树的茂盛喻女子青春年华,借桑树的凋零喻女子年老色衰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
3.《氓》中描写女主人公静下心来反思这段无望的婚姻,发出无限感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4.《氓》表现女子悔恨多于悲伤,决绝而不留恋,并体现出她刚烈的性格特点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女子对爱情的专一男子对爱情却怀有二心。这种鲜明的对比在《氓》中,集中体现在“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中
6.桑葚是甜的,鸠多食易醉;爱情是美好的,人太迷恋则易上当受骗。《氓》中体现着一观点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氓》中的三岁为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现女主人公婚后的辛勤劳作。 8.《氓》中以“淇”和“隰”的有界来喻示爱情的终结和痛苦无边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1.乘彼垝垣,以望复关。不见复关,泣涕涟涟 2桑之未落,其叶沃若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 3静言思之,躬自悼矣。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考纲必背古诗文64篇理解性默写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