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量:根据一定的法则或程序,对事物的属性在量上给予确定和描述的过程。
教育测量:根据一定的法则或程序,对教育活动的某一方面,给予数量化的描述。 广义:是根据一定的法则用数值来描述教育领域内事物的属性,是事实判断的过程。 狭义:是针对学校教育影响下学生的学业、智能及其它有关教育的心里属性等各方面从量的规定性上予以确定和描述的过程。 评价:衡量判断人物或事物的价值。
教育评价:全面搜集和处理(数学)课程与教学的设计与实施过程中的信息,从而作出价值判断、改进教育决策的过程。主要对象:①课堂教学评价②学生评价③教师评价 教师:责任心、事业心、爱心、专业素养、专业教育素养
测量以评价为目的,评价以测量为基础 数学教育测量的类型:
(对象)学业成绩测量、能力测量;
(功能)准备性测验、进展性测验、总结性测验; (参照系)常模参照性测验和目标参照性测验;
(来源)标准化测验、自编测验。 教育评价的类型:
(目的时机)诊断性、形成性(布卢姆)、终结性;
(时间)连续、离散;
(价值标准)相对性评价、绝对性评价、个体内差异评价(自我评价)。
数学教育测量评价直接和最终指向的对象是学生。首要任务:学生的数学学习状况与学生数学能力的发展。
对学生数学学习的测量评价:
①数学基础知识②数学能力③数学学习态度与情感。
测量与评价的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①课堂教学目标是否明确、适当,是否遵循课程标准和教学大纲的要求,并能够根据实际需要做出适当的调整。
②教学目标是否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③教学内容是否围绕教学目标选取,并契合学生的承受能力和发展需求。
④教学方法的选择是否遵循教学内容与学生实际的要求,并能够提高教学效率和学生学习兴趣。⑤学生的参与度与参与面是否足够深广。
功能:信息功能、导向功能、管理功能、诊断功能、激励改进功能。
平均分数是用得最多的一种集中量数。 试题、某个子项目:难度和区分度;试卷、整个项目:信度和效度 信度:衡量测验分数的一致性或可靠性的一个指标。
效度:测验有效性或准确性的指标。(效标关联效度、内容效度、结构效度) 数学评价的步骤: ①制定评价标准 ②选择评价手段 ③实施评价
④分析并作出决策 题型设计的基本问题:设计目的、题型选择、局部与整体(试卷的整体测试效果最好) 题型设计的主要任务:具体设计试题。 基本原理:目的性设计原理(题型与测试目的、题目立意与课标一致) 有效性设计原理(题目与被测学生的实际一致)
体现命题思想原理(知识立意和能力立意有所侧重)
协调性设计原理(题型数目与分值、稳定与创新协调)
数学题型设计、选择、编制的基本原则: ① 处理好不同题型之间的关系(根据考查
目的合理安排各种题型) ② 不同测试目标(双基、数学能力、情感
态度) ③ 层次性和综合性 ④ 试题与试卷
数学试题的基本功能:
①考查学习内容;②考查学习目标(试题功能与使用的目的保持一致、题目和任务表述清楚、题目陈述应简明扼要、题目能有效测量学习结果、题目之间克服重复现象) 在中小学数学测试的试题选择中,必须坚持一个基本的思路:题型的选择、设计和编制必须符合测试的目标和要求,满足导向性、科学性、全面性、适应性原则。
科学性原则:
①命题的内容不能超出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
②试题涉及的知识结构合理 ③试题的难易比例配搭恰当
④试题的文字、语言表达、图形、序号、标点符号要准确无误
⑤题型的设计要符合测试的目标和要求 ⑥试题的参考答案和评分标准要正确、准确、便于操作。
试题绝对难度:从解答要求的角度,试题测试考生的知识、技能和能力等方面的深浅程度或高低程度。
相对难度:从考生的角度,评价试题的要求相对于考生整体水平的适应程度。
设置干扰项的方法:概念混淆法、条件疏漏法、计算差错法、推理错乱法、题意误解法、集合变更法、字符误用法、图形错觉法、顺序颠倒法、逻辑排列法。 调控填空题难度的一般方法:改变题设或提问方式;变动参数;换个说法
试卷设计的基本原则:一致性、适度性、整体性、规范性、度量性、导向性、创新性、完备性。
试卷形成的基本程序:
1.学习文件,领会精神,制定命题蓝图; 2.先难后易,先分后和,筛选与完善入卷试题,将试题拼接成卷;
3.从整卷中,在局部上,对试题进行调整与优化,进行卷面版式设计;
4.设身处地,多向审问,使参考答案与评分标准趋于规范与合理;
5.慎之又慎,方式多样,确保校对效果。 命题过程中的民主原则:畅所欲言原则、不追究错误、推迟判断、少数服从多数 表现性评价:通过学生完成实际任务来表现学习成就的评价。 表现性评价的特点:
1.偏重对知识运用的考查; 2.存在多种多样的答案;
3.更能反映学生思考问题的过程和解题策略;
4.创设接近学生的情景,便于考查学生的真实能力。
表现性评价的价值:
1.考查学生多方面表现,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为终身学习打基础; 2.体现知识与技能的综合运用; 3.鼓励学生找出多种答案;
4.反映学生发展上的差异,有助于个性化的教学,使学生的潜力尽可能地得到发展; 5.检测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掌握程度。
表现性评价的标准:可操作性、真实性、具有吸引力、与有关的知识技能建立联系、能对学生进行个别评价、有清楚明确的指导用语。
表现性任务的类型:开放性问题、调查和实验、数学日记、成长记录袋。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教育测量与评价重点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