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三 晶体管单管共射放大电路实验报告
一、 实验目的:
1.学习电子线路安装、焊接技术。
2.学会放大器静态工作点的测量和调试方法,分析静态工作点对放大器性能的影响。 3.掌握放大器交流参数:电压放大倍数、输入电阻、输出电阻、最大不失真输出电压和频率特性的测试方法。
4.进一步熟悉常用电子仪器及模拟电路设备的使用方法和晶体管β值测试方法。
二、实验原理:
(一)实验电路
图3.1中为单管共射基本放大电路。
图2-1 共射极单管放大器实验电路
(二)理论计算公式: ① 直流参数计算:
IBQ?
VCC?VBEQRB;式中:VBEQ?0.7V
ICQ?IEQ?IBQ??VCEQ?VCC?ICQRC
② 交流参数计算:
18
rbe?rbb'??1?βAV???R'L?rbe?;26(mV)IEQ(mA)'式中:rbb的默认值可取300ΩR?L?RC∥RLAVS?Ri?AVRS?Ri
Ri?RB//rbeRO?RC(三)放大电路参数测试方法
由于半导体元件的参数具有一定的离散性,即便是同一型号的元件,其参数往往也有较大差异。设计和制作电路前,必须对使用的元器件参数有全面深入的了解。有些参数可以通过查阅元器件手册获得;而有些参数,如晶体管的各项有关参数(最重要的是β值),常常需要通过测试获取,为电路设计提供依据。另一方面,即便是经过精心设计和安装的放大电路,在制作完成后,也必须对静态工作点和一些交流参数进行测试和调节,才能使电路工作在最佳状态。一个优质的电子电路必定是理论设计和实验调试相结合的产物。因此,我们不但要学习电子电路的分析和设计方法,还应认真学习电子调节和测试的方法。
1. 放大器静态工作点的调试和测量:
晶体管的静态工作点对放大电路能否正常工作起着重要的作用。对安装好的晶体管放大电路必须进行静态工作点的测量和调试。
① 静态工作点的测量:
晶体管的静态工作点是指VBEQ、IBQ、VCEQ、ICQ四个参数的值。这四个参数都是直流量,所以应该使用万用电表的直流电压和直流电流档进行测量。
测量时,应该保持电路工作在“静态”,即输入电压Vi=0。要使Vi=0,对于阻容耦合电路,由于存在输入隔直电容,所以信号源的内阻不会影响放大器的静态工作点,只要将测试用的信号发生器与待测放大器的输入端断开,即可使Vi=0;但是输入端开路很可能引入干扰信号,所以最好不要断开信号发生器,而是将信号发生器的“输出幅度”旋钮调节至“0”的位置,使Vi=0。对于直接耦合放大电路,由于信号源的内阻直接影响待测放大器的静态工作点,所以在测量静态工作点时必须将信号发生器连接在电路中,而将输出幅度调节至0。
在实验中,为了不破坏电路的真实工作状态,在测量电路的电流时,尽量不采用断开测点串入电流表的方式来测量,而是通过测量有关电压,然后换算出电流。在本实验中,只要测出VBQ、VCQ、VCC电压值,便可计算出VBEQ、VCEQ、ICQ、IBQ。计算公式如下(计算前,需知道RB、RC的值):
式中:RB = R1 + RW
VBEQ?VBQ;ICQ?IBQ?VCC?VCQRCVCC?VBQRB19
VCEQ?VCQ为减小测量误差,应选用内阻较高的直流电压表。(500型万用表的直流电压档内阻为20KΩ/V,数字万用表直流电压档的内阻为10MΩ。)
② 静态工作点的调节方法:
静态工作点的设置是否合适,对放大器的性能有很大的影响。静态工作点对放大器的“最大不失真输出幅值”和电压放大倍数有直接影响。当输入信号较大时,如果静态工作点设置过低,就容易产生截止失真(NPN管的输出波形为顶部失真。见图3.2(a));如果静态工作点设置较高,就容易出现饱和失真(NPN管的输出波形为底部失真。见图3.2(b))。当静态工作点设置在交流负载线的中点时,如果出现失真,将是一种上下半周同时削峰的失真(见图3.2(c))。这时放大器有最大的不失真输出幅值。
ttt(a)(b)(c)图3.2 静态工作点与输出波形的关系 因此,当放大器需要处理大信号时,应将静态工作点设置在交流负载线的中点;对于前置放大器,由于处理的信号幅度较小,不容易出现截幅现象,而应着重考虑放大器的噪声、增益、输入阻抗、稳定性等方面,所以一般设置静态工作点在交流负载线中点以下偏低位置。
调节静态工作点一般通过改变RB的阻值来进行。若减小RB的阻值 ,可使ICQ增大,VCEQ减小;增大RB则作用相反。调节工作点前,应先用图解法根据交流负载线确定最佳工作点的值(ICQ、VCEQ),然后给待测放大器加电后,用万用表测量VCEQ ,调节RB ,使VCEQ达到设计值。必要时,需要在放大器输入端输入一定幅度的正弦信号,用示波器观察输出波形,并调节RB,使输出信号的失真最小。实验中,为调节静态工作点方便,RB采用了可变电阻RW(当然,如果改变VCC和其它元件的数值也会影响静态工作点,但都不如调节RB方便)。实际应用电路中在Q点调节好后,将RW换为阻值相同的固定电阻。
2. 放大器动态指标测试:
本次实验中要测试的动态指标如下:电压放大倍数AV、输入电阻Ri、输出电阻Ro、最大不失真输出幅值和通频带fbw 。实用放大电路常常还要测试谐波失真系数、噪声系数、灵敏度、最大不失真输出功率、电源效率等参数。这些参数也很重要,但限于实验课时限制,本次实验不进行测试。
① 电压放大倍数AV的测量: 首先调节放大器静态工作点至规定值。
用低频信号发生器(XD22型)输出1KHz正弦波信号VS ,用屏蔽线将正弦波信号接至放大器的输入端(线路图中的A点和地之间,注意将屏蔽线的外层屏蔽网接地)。调节信
20
号发生器输出幅度为规定值,用示波器(XJ4241型)观察输出电压VO的波形,注意输出不应产生失真。如果存在失真,应再次检查静态工作点和电路元件的数值,这些方面都正确的话,应减小输入信号的幅值。
D?o??′XD-22VsRSIi′y2a·?′ó?÷RoCDViRiVo'VoRL图 3.3 晶体管单管共射放大电路交流参数测试 用电子管毫伏表(GB-9型)测量Vs、Vi、Vo,由下式计算: AV?AVSVOViV?OVS
图中Vi、Vs、Vo以电子管毫伏表测得,用示波器观察输出波形在不失真情况下测量。 ② 输入电阻Ri的测量: 根据输入电阻的公式可知:
Ri?Vi Ii由于输入电流Ii 的直接测量比较困难(直接在输入端串入电流表测量Ii 将对放大器引入较大的干扰信号),所以在测量 Ii 时,采用了间接测量的方法。在电路输入端串入采样电阻RS,用电子管毫伏计测量RS两端的电压Vs和Vi ,由RS上的电压降便可换算出输入电流Ii 。公式如下:
Ii?VS?Vi Rs根据Vi和Ii便可计算出Ri 。 ③ 输出电阻RO的测量: 根据输出电阻的公式可知:
'?VO??RO???1?V??RL
?O?式中: VO’—负载电阻RL开路时的输出电压(将图3.1中的C、D开路)
VO —带负载输出电压,连接RL后测得。
然后按公式计算RO。
在上述测量过程中注意保持输入电压Vi的频率和幅值不变。
21
④ 最大不失真输出幅值的测量:(最大动态范围)
放大器的静态工作点确定之后,其“最大不失真输出幅值”就确定了,但由于Q点不一定是在交流负载线的中点,所以不一定是该电路能够达到的最大值。测试“最大不失真输出幅度”的电路接线同AV的测试电路相同。在测量过程中,将输入信号VS的幅值由小逐渐增大,并注意观测VO的波形,当波形刚开始出现失真时,这时的输出电压VO的幅度就是该电路对应当前工作点的“最大不失真输出幅度”。记录该波形和幅值,并注意首先出现的是“截止失真”还是“饱和失真”,可分析出静态工作点是偏低(首先出现截止失真)还是偏高(首先出现饱和失真)。参看图3.2的失真波形。为使电路能达到最大的不失真输出幅度,应该将静态工作点调节到交流负载线的中点。为此,应根据当前工作点情况,将Q点适当调高(Q点偏低时)或调低(Q点偏高时)。同时,逐步增大输入信号的幅度,用示波器监视输出波形,每当波形出现失真时,就根据失真情况微调RW,改变静态工作点,使失真消除。当波形上下半周同时出现削峰现象时,说明静态工作点已调节在交流负载线的中点上,用示波器测量最大不失真输出电压的幅值VOP-P,或用电子管毫伏表测量最大不失真输出电压的有效值VOM有效。两者之间的关系为:
VOP-P=22VOM有效。 ⑤ 放大器频率特性的测量
.lg | AV |Avm0.707Avm≈20dB/dec-20dB/decfΔΦf≈LfHf≈-45-90-135-180-45°/dec≈-45°/dec.图3.4 单管放大器的频率特性曲线 放大器频率特性反映了放大器对不同频率输入信号的放大能力。放大器的频率特性用频率特性曲线来表示。频率特性曲线直观的反映出电压放大倍数AV 、附加相移ΔΦ与输入信号的频率f之间的关系。
单管阻容耦合放大器的频率特性曲线如图3.4所示。Avm为中频(信号频率f0=1KHz)电压放大倍数。当输入信号频率的变化时,电压放大倍数下降3dB(为中频放大倍数的12≈0.707倍)时对应的频率分别称为下限截止频率和(fL)和上限截止频率(fH),并定义通频带fbw为:
fbw =f H - fL
22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单极管放大电路实验报告.doc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