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因数中间或末尾没有零的乘法 课型:新授课
学习内容:P47页例1、P47“做一做”、 P49页第1题 学习目标:
1. 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2.通过笔算乘法计算的全过程,掌握算理和计算的方法。 重难点:
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正确计算。 预习流程: 一 、学前准备
1.回忆: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时,先用一个乘数( )上的数去乘另一个乘数,得数的末位与乘数的( )对齐,再用这个乘数的( )上的数去乘另一个乘数,得数的末位与乘数的( )对齐,再相加即可。 2.用竖式计算。
19×3= 230×4= 145×2= 13×24=
3. 想一想:笔算13×24时,2与13相乘的积末位要和24中的( )对齐。
二 、探究活动
探究(一):因数中间或末尾没有零的乘法计算方法 1 、自学课本P47页内容,完成下列题目:
估一估,145×12约是( ),猜一猜145×12的值可能在( )和( )之间。
2、求该城市到北京大约有多少千米?你能尝试用竖式计算吗? 1 4 5 × 1 2
2 9 0 . . . . . .表示( )×( )的积
第二部分积该怎样写?表示( )×( )的积
3、笔算对了吗?用计算器验算一下。 4、想一想:
(1)先用两位数( )上的数去乘另一个因数,得数的末位和两位数的( )对齐。
(2)再用两位数( )上的数去乘另一个因数,得数的末位和两位数的( )对齐。
(3)然后把两次乘得的数( )起来。 三、自我检测
1.做一做。(教材第47页“做一做”)
1 3 4 1 7 6 4 2 5 2 3 7 × 1 2 × 4 7 × 3 6 × 8 2
3 2 2 1 4 5 6 7 9 2 8 6 × 2 4 × 2 7 × 1 3 × 3 5
2.先笔算,再用计算器验算。(教材第49页第1题)
254×36 54×145 537×45 87×165
3、某市郊外的森林公园有124公顷森林。1公顷森林一年可滞尘32吨,一天可从地下吸出85吨水。
(1)这个公园的森林一年可滞尘多少吨? (2)这个公园的森林一天可从地下吸出多少吨水?
4.星光大剧院可以容纳987人观看演出,大型童话人偶剧《小红帽》每张入场劵18元。
(1)现已售出826张入场券,收款多少元?
如果剩余的入场券按每张16元出售,这样还可以收款多少元?
5.拓展练习:小东两位数乘法时,将乘得的积写错了数位,错误情况如下,结果与正确答案相差多少?
×
2 0 1 1 3 4 3 3 5
课题:因数中间或末尾有零的乘法 课型:新授课
学习内容:P4页例2、P48“做一做第1题”、 P49页第6题 学习目标:
掌握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计算方法,进一步认识0在乘法运算中的特性。 重难点:
掌握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计算方法以及竖式的简便写法。 预习流程: 一、学前准备:
1.口算。
50×60= 120×7= 41×20= 19×40= 20×15= 9×60= 100×5= 25×30= 2.说一说你是怎样计算因数中间或末尾不是0的乘法?
(1)先用两位数( )上的数去乘另一个因数,得数的末位和两位数的( )对齐。
(2)再用两位数( )上的数去乘另一个因数,得数的末位和两位数的( )对齐。
(3)然后把两次乘得的数( )起来。 二、探究活动
探究:因数中间或末尾有零的乘法
1.自学教材第48页例2。 (1)160×30=
方法一:可以先口算:16×3= ,再在积的末尾添( )个0。 方法二: 1 6 0 × 3 0
先算: ,再在积的末尾添( )个0,请你把竖式补充完整。
(2)106×30= (用刚才计算的简便方法,自己列竖式试一试)
想一想:
(1) 写竖式时,如何处理“0”和“非0”数字的对位?怎样进
行简便运算?
(2) 怎样确定积的末尾零的个数?
结论:因数中间或末尾有零的乘法计算方法,先把因数末尾的0用虚线隔开,乘完后再数数两个因数( )共有几个0,就在乘得的积( )添上几个0,乘的时候还要注意:0乘任何数都得( )。 三、自我检测
1.计算下面各题。(教材第48页“做一做”第1题)
2 2 0 1 0 8 3 6 0 5 8 0 × 4 0 × 7 0 ×2 5 ×1 2
2.公园的一头大象一天要吃350千克食物,饲养员准备了5吨食物,够这头
大象吃20天吗?(教材第49页第6题)
3.在 中填上“>”“<”或“=”。(教材第49页第6题) 120×20 12×200 500×10 10×550 16×400 210×4 19×300 30×180
4.拓展练习:用3,4,0,8组成一道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算式,乘积最大是多少?最小呢?
课题:积的变化规律 课型:新授课
学习内容:P51页例3。 学习目标:
通过观察,能够发现并总结积的变化规律。 学习重难点:
自己发现并总结积的变化规律。 预习流程: 一、学前准备
1.填空。
8×2=16 ,我们把8和2是( ),16是( )。 2.一个小学生折4只纸鹤,2个小学生能折多少只纸鹤?20个,200个小学生呢?请你列出算式并求出结果。
二、探究活动
1.自学教材第51页例3。 观察这两道题,你有什么发现?
(1)6×2=12 (2)20×4=80 6×20=120 10×4=40 6×200=1200 5×4=20 2.先独立思考:小组内交流讨论:
(1) 第(1)组题中,第2、3题同第1题比,第二个因数分别乘了10、( ),积各有什么变化?
(2)第(2)组题中,第2、3题同第1题比,第一个因数分别除以了2、( )、( ),积各有什么变化?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四上数学第四单元三位数乘两位数导学案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