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单元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第22课 祖国统一大业
1.为了完成祖国统一大业,邓小平提出了“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构想。“一国两制”的确切含义是( )
A.一个国家,两种法律制度 B.一个国家,两种社会制度 C.一个国家,两种文化制度 D.一个国家,两种经济制度
解析:“一国两制”中的“一国”是指一个国家,即中华人民共和国;“两制”是指两种制度,即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台湾实行资本主义制度。故选B。
答案:B
2.1982年2月邓小平指出“统一后,台湾仍搞它的资本主义,大陆搞社会主义,但是是一个统一的中国”。这个观点表明( )
A.统一的前提是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B.台湾问题的核心是一个中国 C.“一国两制”只适用于台湾 D.中国政府一定要实现祖国统一
解析:由“一个统一的中国”可以看出,不管两岸的社会制度有何区别,但国家就一个,故选A。
答案:A
3.下列两图代表着中国解决历史遗留问题的成功范例。它践行的是( )
A.政治协商制度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B.“九二共识” D.“一国两制”构想
解析:题干中的图片分别是回归后的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区旗,这是“一国两制”构想实践的结果,故选D。
答案:D
4.(2016·潍坊期末)1983年,邓小平说:“要实行统一,就要有个适当方式,所以我们建议实行第三次合作,而不提中央与地方谈判。双方达成协议后,可以正式宣布,但万万不可让外国插手,那样只能意味着中国还未独立,后患无穷。”这表明他( )
1
A.坚持和平统一为唯一方式 B.提出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 C.倡导两党间进行对等谈判 D.重申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
解析:从“就要有个适当方式,所以我们建议实行第三次合作”,可知邓小平主张与国民党进行第三次合作,故C项正确。
答案:C
5.(2017·绵阳期末)1987年,台湾岛内掀起了“老兵返乡运动”。一群老兵用歌声、用标语、用亲情,呼吁尽快打开海峡两岸探亲的通道!老兵的行动( )
A.说明“两岸三通”的实现 B.呼应了“一国两制”的提出 C.受到香港回归祖国的影响 D.表明国民党主张和平统一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2008年“两岸三通”实现与“1987年”不符,故A项错误;80年代初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故B项正确;1997年香港回归祖国,故C项错误;材料不涉及国民党,故D项错误。
答案:B
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实现祖国统一,是海峡两岸的神圣职责,也是全世界所有热爱祖国的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我们希望李登辉先生从现实出发,以国家、民族利益为重,顺应民意,担当起历史的责任,为祖国统一、民族振兴作出贡献。
材料二 20世纪20年代末,闻一多先生以悲愤的心情写下了《七子之歌》。诗中将香港、澳门、台湾等地比作流落在外的七个孩子,盼望着他们回到祖国的怀抱。
(1)结合材料一,为什么说“实现祖国统一,是海峡两岸的神圣职责”?
(2)结合所学知识及材料二,分析1945年以来,香港、澳门和台湾三地与祖国大陆的关系发生的重大变化。
(3)我国政府在对台湾和香港、澳门的政策方面有何异同?
解析:第(1)题从历史因素、民族利益两方面组织答案。第(2)题分别回答香港、澳门的回归和台湾与中国的合与分。第(3)题从方针与特权两方面分析。
答案:(1)台湾自古以来就是祖国大陆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实现祖国统一,符合国家、民族利益,顺应民意。
(2)香港、澳门分别于1997年和1999年回归祖国;台湾1945年回归祖国,1949年大陆解放后,国民党败退到台湾,形成了台湾与祖国大陆的分离。
(3)相同:都实行“一国两制”;不同:台湾与祖国大陆统一后可保留军队。
2
基础巩固
1.从1979年开始,祖国大陆对台湾的政策有了重大发展,“重大发展”的含义是( ) A.提出了“一国两制”的构想 B.不再提统一台湾的问题 C.从武力统一到提出和平统一 D.呼吁尽快实现国共第三次合作
解析:A项是邓小平在20世纪80年代提出的,B项明显不正确,D项发生在1981年。 答案:C
2.20世纪80年代初,邓小平指出:“现在进一步考虑,和平共处的原则用之于解决一个国家内部的某些问题,恐怕也是一个好办法。”这里的“某些问题”应指( )
A.国家统一 B.所有制问题 C.民族关系
D.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关系
解析:20世纪80年代,中国的内部问题是国家统一问题。三大改造、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的确立,说明所有制问题、民族关系、政党关系在20世纪80年代以前都已经解决了。故A正确。
答案:A
3.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构想后,中国与英国为解决香港问题进行多次磋商,中国方面坚持的基本立场是( )
A.收回对香港的管理权 C.保持香港的现有制度
B.收回对香港的主权 D.实行港人治港
解析:主权问题是不能谈判的,收回香港主权是中国方面的原则立场。 答案:B
4.根据“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我国首先成功解决了( ) A.南海诸岛问题 C.台湾问题
B.香港问题 D.澳门问题
解析:1997年香港回归,“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首先在解决香港问题上得到成功运用。 答案:B
5.下面两幅图片所反映的两种政治制度最主要的区别是( )
3
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50周年 香港特别行政区区徽 A.社会制度不同 C.享受权利不同
B.实施群体不同 D.主要作用不同
解析:材料中广西壮族自治区和香港特别行政区制度上的不同是前者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后者实行资本主义制度,因此,本题选A。
答案:A
6.(2017·宿迁期末)“就在21世纪的钟声即将敲响之前,从神州大地上消除了最后一块帝国主义侵略造成的殖民地的残痕,完整而彻底地完成了民族独立的历史使命。”完成这一“历史使命”的根本保证是( )
A.澳门的回归 C.中国的强大
B.“九二共识”的确定 D.“一国两制”的提出
解析:中国的强大,综合国力的增强,国际地位的提高是中国收回澳门的根本保证,故C项正确。
答案:C
7.如图是20世纪80年代,中国邮政总局针对台湾问题发行的一套纪念封。结合时代背景及图片含义,请你为其拟定一个贴切的标题( )
A.天地海面一线牵 B.和平统一反“台独” C.“九二共识”促统一 D.海峡两岸盼通邮
解析:图片中和平鸽嘴中所衔的信封,体现了海峡两岸盼望通邮,故选D。 答案:D
8.(2017·温州期末)台湾歌手王少峰在其创作的歌曲《海峡两岸》中写道:“相逢太美分离太痛,海峡两岸情意浓。”海峡两岸的“分离”源于( )
A.国共内战 C.屈辱外交
B.日本侵华 D.列强干涉
4
解析:海峡两岸的“分离”导致台湾问题的出现,它源于国共内战,国民党集团败退台湾,故A项正确。
答案:A
能力提升
9.1978年,邓小平说:“在解决台湾问题时,我们会尊重台湾省的现实。比如,台湾省的某些制度可以不动,那边的生活方式可以不动,但是要统一。”这里,邓小平初步表述的解决台湾问题的构想是( )
A.一国两制 C.和平统一
B.一国一制 D.武力解决
解析:尊重台湾省的现实,“某些制度可以不动”,表明A项正确。 答案:A
10.(2017·海淀期末)下图反映的是台湾第一个返乡探亲团于1988年1月抵达北京时手持的小旗子和穿的夹克。这些材料反映了当时( )
A.海峡两岸长期隔绝的状态被打破 B.海峡两岸达成“一个中国”共识 C.海峡两岸接受“一国两制”构想 D.海峡两岸实现通邮、通航、通商
解析:海峡两岸长期隔绝的状态被打破是1987年台湾当局被迫允许民众回大陆探亲,因此才有1988年台湾返乡探亲团到达北京,故A项正确。
答案:A
11.1995年美国《财富》杂志代表西方社会发表了《香港已死》的预言文章。12年后,《财富》的姊妹杂志《时代》以25页的专辑否定了《财富》的预言。这从根本上说明( )
A.西方社会反对“一国两制” B.中美关系由对抗走向缓和 C.“一国两制”适合香港发展 D.西方对华态度发生根本变化
解析:由《财富》预言“香港已死”到《时代》否定《财富》的预言,承认香港繁荣发展,从根本上说明了中国政府“一国两制”政策的正确性。故本题选C项。
答案:C
12.(2017·西城期末)大陆海协会会长汪道涵与台湾海基会董事长辜振甫进行多次会
5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人教版必修1:第六单元 第22课 祖国统一大业 作业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