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地球有哪些物理性质?
①密度:地球内部深处物质的密度是随深度递增的,在深度984km,2898km和5125km的地方做跳跃式增加。这表明地球内部物质是不均匀的,而地核的物质可能处于高密度状态; ②压力:地球内部的压力受上覆物质质量的影响,随着深度的增加而递增; ③重力:指地面处所受的地心引力和该处的地球自转离心力的合力; ④磁性:地磁子午线与地理子午线间有一夹角,称为磁偏角;⑤电性 ⑥发射性(地热):
⑦弹性:纵波(P):在固、液和气体介质中均能传播,速度较快; 横波(S):只能穿过固体物质,传播速度较慢。 2.什么是地球层圈构造?
地球的结构是指地球的组成物质在空间分布和彼此间的关系。地球物质的成分和分布是不均匀的,具有层圈结构。地球固体表面以上的各层圈为外部结构,地球固体表面以下的各层圈为内部结构。
地球的外部结构包括自地表以上的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和土壤岩石圈。 地球的内部也具有圈层结构,包括地壳、地幔和地核等三个主要层圈。 3.为什么地震波速度变化可以作为划分地壳内部圈层构造的主要依据? 地震波在地内的传播速度是随深度而增加的,并在数处做跳跃式的变化,从而间接地分析了解地内物质分布的情况;此外,横波不能通过地心,只能穿过固体物质,纵波在固、液和气体中均能传播。
4.地壳结构主要特点是什么?海洋地壳与大陆地壳有何差异?
根据厚度的组构分为陆地地壳和海洋地壳,根据地壳组成物质的差异,分为花岗岩质层(硅铝层)和玄武岩质层(硅镁层)。
陆地地壳:双层结构,地面起伏较大(高山、高原),地壳厚,莫霍面下凹; 海洋地壳:单层结构,地壳薄,莫霍面上凸。
5.什么是地质作用?怎样区分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他们各包括哪些内容?
由于自然动力引起地壳的物质成分、构造和地面形态发生运动,变化和发展的各种作用,称为地质作用。
内力作用:以内力作为营力的地质作用,主要作用于地球的内圈并最终反映到地壳。 外力作用:外能所产生的地质作用,主要作用于地球的外圈和地球的表层系统。 内力作用主要形式:构造运动、地震作用、岩浆作用和变质作用等方式。
外力作用主要形式:地球外圈对地壳的风化、侵蚀、搬运和沉积过程,并对地球的表层系统进行改造。
6.什么是矿物?矿物与元素、岩石有何关系? 矿物是在地质作用下产生的,具有一定的化学成分和物理性质的天然物体,是组成岩石的基本单元。
矿物是在地壳及上地幔中的化学元素经过各种地质作用所形成的,并在一定条件下相对稳定的自然产物。
组成地壳的固体物质在地质学中称为岩石,地壳是由岩石组成的,岩石又是由矿物组成的,矿物是各种化学元素组成的化合物。
7.说明晶质体矿物与非晶质体矿物的区别,各举五个晶质体矿物和非晶质体矿物的例子? 晶质体:内布质点(分子、原子、离子等)在三维空间上有规律排列的固体,这种规律主要表现在质点的周期重复,从而构成所谓格子构造。因此,按照现代的概念,物质中凡是质点作规律排列,即具有格子构造者均称为结晶质。
非结晶质:凡内部质点在三维空间不成周期性重复排列的固体。
在晶质体中,习惯上还根据肉眼对晶粒的能否分辨而分为显晶质和隐晶质。 晶质体:岩盐、石墨、石英、玻璃、氯化钠晶体、长石、白云石、方解石。 非晶质体:蛋白石、褐铁矿、火山玻璃、琥珀、水铝英石。 8.什么叫类质同象?为什么会产生类质同象? 在一定结晶条件下,矿物晶体中部分质点的位置被另一化学性质相似的质点所代替,但不破坏本身的结晶格架,这种现象叫做类质同象。
因为他们离子半径大小相近,离子电荷符号相等,总电价相等。 9.矿物的化学组成有哪些类型?
单质矿物:由一种元素构成的矿物称为单质矿物,如自然金、金刚石等。
化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组成的矿物称为化合物,包括吸附水和结构水两类。 吸附水:是由于吸附作用而存在于矿物中的水称为吸附水。 结构水:参加矿物晶格构造的水称作结构水。
10.矿物有哪些物理性质?为什么说他们是鉴定矿物的主要依据?
①矿物的光学性质:是指矿物对可见光的反射、吸收和折射等性质,包括颜色、条痕、光泽和透明度。
颜色:矿物对可见光波进行选择性吸收和反射后,所呈现的色调称为颜色。根据成因,可将矿物分为自色,他色和假色三种。
自色:矿物自身固有的颜色为自色。(重要鉴定特征) 他色:矿物因混入各种带色杂质所染成的颜色称为他色。一般不能作为矿物的主要鉴定特征。 假色:由于矿物内部的裂隙或表面氧化膜等引起光线干扰作用所呈现的颜色为假色。只对少数矿物具有鉴定意义。 条痕:指矿物粉末的颜色。对于浅色矿物或透明矿物来说,因其条痕均呈白色或极淡的颜色,故鉴定意义不大。
光泽:指矿物表面对可见光的反射能力。按反射光的强弱,光泽可分以下几种:
①金属光泽:反光极强②半金属光泽:反光较强③金刚光泽:反光不具金属感④玻璃光泽:反光不具金属感且相对较弱。
透明度:矿物的透光能力称为透明度。肉眼鉴定时,以矿物边缘能否透过光线为标准。 ②矿物的力学性质:指矿物在外力作用下(如敲打、刻划、弯曲、拉伸、压力等)表现出来的各种特性,包括硬度、解理、断口、韧性等。
硬度:指矿物抵抗外来机械作用(如刻划、压入、研磨)的能力。
解理:矿物受打击后,沿着一定结晶方向裂开,形成光滑平面的性质,称为解理。裂开的光滑平面,称为解理面。
断口:如果矿物受受力后,沿任意方向破裂,并呈各种凹凸不平的形状,称为断口。 韧性:矿物抵抗刀割、锤击、弯曲、拉引等外力作用的能力称为韧性。 ③其他性质:相对密度、磁性、电性、发光性、易燃、特殊气味。
相对密度:矿物的密度与同体积4℃纯水的密度之比称为矿物的相对密度。 磁性:矿物可被磁场吸引,或能吸引铁屑等物质的性质,称为磁性。 矿物的电性包括导电性和压电性。 导电性:矿物对电流的传导能力。
压电性:矿物的晶体具有机械能与电能的转换能力。
发光性:某些矿物在受到外界能量刺激时,能够发出可见光的性质称为发光性。
矿物的化学成分不同,晶体构造不同,所以表现出不同的物理性质,有些可以凭感觉识别,是肉眼鉴定矿物的主要依据。
11.为什么解理发育的矿物,断口就不可能发育?
没有解理或解理不清的矿物才易形成断口,解理的完善程度是与断口的发育互为消长的。如果是解理发育的矿物,受外力时,沿一定方向裂成光滑的平面,与断口定义冲突,所以断口就不可能发育。
12.矿物的光学性质和发光性是一回事吗? 不是。矿物的光学性质是指矿物对可见自然光的反射,吸收和折射等性质,包括颜色、条痕、光泽和透明度。
发光性是指某些矿物在受到外界能量刺激时,能够发出可见光的性质。 13.角闪石与辉石有什么区别? 普通角闪石呈现长柱型甚至细柱状,断面呈假六方形或菱形,含有角闪石的岩石基质颜色浅,看起来比较干净;普通辉石称呈现短柱状甚至粒状,断面呈现正八面形或正方形。
在显微镜下,都有两组解理的颗粒,角闪石的两组解理相交120多度,辉石两组解理相交大约是直角,非常清晰。
普通角闪石完全解理,解理交角呈124°-54°,辉石两组解理呈87°和93°交角,依次区别于辉石。
14.方解石与白云石有哪些主要区别?
白云石呈灰白色,有玻璃光泽,解理完全,晶面稍弯曲,硬度为3.5-4,再冷稀盐酸中反应缓慢;方解石主要为无色或白色,晶面平直,硬度为3,遇冷稀盐酸剧烈起泡。 15.何为地壳运动?地壳运动有哪些主要类型?
由内营力引起地壳结构改变、地壳内部物质变位的构造运动称为地壳运动。主要类型:⑴水平运动指沿平行于地表(即沿地球切线方向)的运动,依地理方向(东、南、西、北)来表明其运动方向⑵升降运动:垂直于地表(沿地球半径方向)的运动,表现为上升运动或下降运动。
16.什么是岩层产状要素?如何测定?
岩层产状指岩层在空间产出的状态和方位的总称。除水平岩层成水平状态产出外,一切倾斜岩层的产状均以其走向、倾向和倾角表示,称为岩层产状三要素。 岩层产状有两种表示方法:
①方位角表示法。一般记录倾向和倾角 ,如205∠65,即倾向为205°,倾角65°,其走向则为295°或115°。
②象限角表示法。一般测记走向、倾向和倾角,如N65°W/25°SW,即走向为北偏西65°,倾角为25°,向南西倾斜。
走向:是指岩层面的水平延长方向,一般用走向线的方位角或方向角来表示。走向线是指岩层面与水平面的交线。
倾向:是指岩层面的倾斜方向,他与走向垂直,倾向也是以方向角或方位角来表示。
一个岩层面,其走向有两个方向,角度相差180°,而倾向只能有一个方向。对于同一岩层面,倾向与走向相差90°。
倾角:是岩层面与水平面所夹得最大锐角。
17.什么叫褶皱?褶皱那那些类型?在野外如何识别? 岩层受力作用而形成的一系列连续弯曲。
背斜:一般中部岩层向上弯曲,两侧岩层常向外倾斜,内部为时代较老的岩层,向两边渐变为时代较新的岩层,并且两边对称出现。向斜:通常中部岩层向下弯曲,两侧岩层多向内倾斜,其外部岩层时代较老,向内部渐变为时代较新的岩层,并且两边也对称出现。 在野外对褶皱进行观察的方法:⑴先沿垂直岩层走向的方向进行观察。当岩层重复出现对称分布时,便可以肯定有褶皱构造,否则没有⑵在分析岩层新老关系组合。如果老岩层在中间,新岩层在两边是背斜;如果新岩层在中间,老岩层在两边则是向斜⑶最后分析岩层产状。如
果两翼岩层均向外倾斜或向内倾斜时,倾角大体相等,为直立背斜或向斜;倾角不等者,则为倾斜背斜或倾斜向斜;若两翼岩层向同一方向倾斜者,则为倒转背斜或倒转向斜。 18.什么叫裂隙?有哪些类型?
通常把岩体中产生的无明显位移的裂缝叫做裂隙。由构造应力作用形成的裂隙叫做构造裂隙或节理,节理没有倾向。构造应力按力学性质,可分为张裂隙和剪切裂隙两种。另外,对那些形态微细,分布密集,相互平行排列的构造裂隙,又称为劈理。
张裂隙:是由张应力作用形成的裂隙,往往在褶皱轴部等张应力集中的地方最发育。剪切裂隙:是由剪应力作用产生的裂隙。劈理:实际上就是密集的构造裂隙。 19.什么叫断层?断层有哪些类型?
通常把岩体中有明显位移的裂缝叫断层。
根据断层两盘的相对位移-断层的类型:⑴正断层:上盘相对下降,下盘相对上升,断层线一般较为平直,断层面的倾角一般大于45°。若两条以上的正断层,断层面相向倾斜,两断层面间的岩体相对下降,两边岩体相对上升,组合成地堑,常形成狭长的凹陷地带;相反,若断层面相背倾斜,两断层面间岩体相对上升,两边相对下降,组合成地垒,多构成块状山地⑵逆断层:上盘相对上升,下盘相对下降⑶平推断层:断层两盘沿断层面走向在水平方向上发生相对位移,而无明显上下位移的断层。
根据断层的力学性质-⑴压性断层:由压应力作用形成,走向垂直于主压应力方向,多成逆断层⑵张性断层:张应力形成,走向垂直于主张应力作用方向,多成正断层⑶扭性断层:剪应力作用下形成。
20.如何确定地质的年代?
地层年代,有绝对年代和相对年代之分,绝对年代是指地层形成到现在的实际年数,主要是根据岩石中所含放射性元素的蜕变来确定的。相对年代,就是判别地层的相对新老关系,通常用以下方法确定:⑴地层层序法。以沉积岩的生成原理来确定地层的新老关系。沉积岩形成后,如果未经剧烈的变动,则位于下面的地层较老,位于上面的地层较新⑵古生物法:根据化石来确定地层的年代⑶岩性对比法:曾经在同样环境的地区,如果利用化石或其他方法确定了某一局部地区的地层年代后,则在另外地区,就可以通过岩性对比来确定年代。 21.什么是震源、震中、震中距?
地震的发源地称为震源,震源在地面的垂直投影位置为震中,震中附近的区域叫做震中区,震源到震中的垂直距离称为震源深度。根据震源深度,地震可分为浅源地震、中源地震和深源地震。地面上某一点到震中的距离叫做震中距。 22.震级和烈度有何区别?
震级反映地震释放的能量大小,只跟地震释放的能量多少有关,它是用“级”来表示的。烈度是表示地面受到地震影响和破坏的程度,它是用“度”来表示的,目前我国采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推荐的烈度表,共分12度。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而烈度则各地不同。 23.什么是地震序列?为什么要研究地震序列?
在一定时间内(几天或几个月)发生在同一地质构造带上,且具有成因联系的一系列地震,称为地震序列。在一个地震序列中,能量最大的一次地震称为主震,主震之前发生的地震叫做前震,主震之后发生的地震叫做余震。
研究地震序列的目的是判断地震发展趋势,以便监测地震,及时采取抗震防灾的政策。 24.什么叫风化作用?
地壳表层的岩石在大气和水的联合作用下以及温度变化和生物活动的影响下,所发生的一系列崩解和分解作用称为风化作用。 25.风化作用有哪些主要类型? 按作用因素和作用性质不同,可分为⑴物理风化:指岩石在外力影响下,机械的分裂成碎屑,
只改变大小与外形,而不改变成分的过程,其产生的原因以地球表面的温度变化为主。主要类型有:①矿物岩石的差异性胀缩②水的冻融作用(冰劈作用)③矿物的水化与结晶膨胀作用⑵化学风华:是指岩石在地表与水、氧气、二氧化碳和生物分解的气体及有机质等长期接触,在原地逐渐发生化学反应而分解,不但改变其物理状态,而且改变了化学成分的作用。主要类型有:①溶解作用②水化作用③水解作用④氧化作用⑶生物风化:生物及其生命活动对岩石、矿物产生的破坏作用称为生物风化,实际上也表现在物理和化学两个方面。 26.影响风化作用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①岩石性质:⑴岩石的矿物成分:矿物成分单一的,受热后差异膨胀较小,因而较能抵抗风华。成分复杂的,因各矿物的抗风化强度不一,部分矿物先行风华,就会促使岩石崩解。矿石由于矿物成分不同,颜色也不同,通常深色的矿物吸热多且快,比浅色矿物容易风化。岩石内各种矿物风化的难易还和矿物抵抗风华的稳定性有关,稳定性大的难风化⑵岩石的结构:矿物颗粒细小且呈等粒状结构的岩石,比粗粒状的和斑状的岩石抵抗物理风化的能力较强;坚硬致密的岩石,抵抗风化的能力较强,而疏松多孔的岩石与水分、空气接触面积大,容易进行化学风化⑶岩石的构造:岩石有层理或片理裂隙的易被水分空气侵入而引起风化②岩石所处的环境条件:①气候Ⅰ极地气候:温度低,因水的冻结融化而产生的物理风化作用强烈,化学风化微弱,风化产物中黏土很少Ⅱ沙漠干旱气候带:物理风化为主,以温度变化的作用占优势Ⅲ温带湿润气候区:温和多雨,植物生长茂盛,化学和生物风化占重要地位Ⅳ热带湿润气候区:温度较高,雨量丰富,化学和生物风化特别强烈和迅速②地形和植被:坡地或陡崖地段,表面风化产生的岩屑不断下坠,使新鲜岩石不断向外暴漏,风化的速率比山麓快;由于地形和植被不同所引起小范围气候的差异,对风化也有影响。 27.如何划分风化带?
在野外,一般根据岩石的颜色、结构和破碎程度等,将风化带分为五带:⑴全风化带:岩矿全部变色,结构被破坏,用手可压成土状,强度很低⑵强风化带:岩矿全部变色,结构大部分被破坏,松散破碎完整性很差,单块为新鲜岩石的1/3或者更小⑶弱风化带:部分矿物变色,结构部分破坏,单块为新鲜岩石的1/3-2/3⑷微风化带:稍比新鲜岩石暗淡,结构未变,有少量风化裂隙,比新鲜岩石略低。 28.影响风化壳形成的因素是什么? ⑴气候:温度与湿度均影响矿物的分解,水分的多少还直接决定从岩石内移出的元素是否向侧移动或向下移失⑵地形:地形部位高,物质易于淋失,风化壳向酸性方向发展较快;反之洼地易接受自高处流入的盐基物质,并接受堆积,风化壳不易向酸性方向发展⑶时间:风化壳的发展需要一定的时间,地面发育年龄越久的地段,风化壳也有较深的发育程度⑷矿物成分:含盐基丰富的岩石,进行酸性风化壳阶段,需较长的时间;含盐基少的岩石,则易成为酸性风化壳。
29.研究风化壳有什么意义?
⑴岩石风化与工程建设:岩石受风化作用后,改变了物理、化学性质,其变化的情况随风化程度的轻重而不同。岩石风化程度越深的地区,工程建筑物的地基就越不稳固,岩石的边坡越不稳定。因此,岩石风化程度对工程设计和施工都有直接影响。工程建设前,必须对岩石的风化程度(速度、深度和分布)进行调查和研究。①查明风化程度,确定风化层的工程性质,以便考虑建筑物的结构和施工方案。②查明风化厚度和分布,以便选择最合适的建筑地点,确定风化层的清基,确定加固的措施③查明风化速度和引起风化的主要因素,对那些直接影响工程质量的风化速度快的岩石层必须制定预防风化的正确措施④对风化层的成分,特别是黏土的含量和成分进行分析,因他们直接影响地基的稳定性。 ⑵岩石风化与寻找地下水资源:岩石风化过程中扩大了孔隙和裂缝,由于风化裂隙沟通性能较好,有利于大气降水的渗入,所以再有较厚风化壳的裂隙中,能找到较好的地下水⑶矿物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地质地貌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