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流施工组织设计
1.概述
1.1工程概况
滩坑水电站工程位于浙江省青田县境内的瓯江支流小溪上,距青田县城西门约32km,该电站由拦河坝、溢洪道、泄洪洞、引水系统、发电厂房等建筑物组成。
拦河坝为钢筋混凝土面板堆石坝,坝顶高程171.0m,最大坝高162.0m,坝顶长507.0m。电站属一等工程,主要建筑物按Ⅰ级建筑物设计,相应的临时建筑物为IV级。
1#导流隧洞(截流时段的导流建筑物)位于坝址左岸,为城门洞型,衬砌成型后断面为(宽×高)12×14m。隧洞总长1070m,导流隧洞进口底板高程为34.5m,出口底板高程为32.5m,设计底坡i=0.1869%。 1.2水文气象
坝址多年平均降水量1691.1mm,本流域的气候受东南亚季风影响,四季变化明显,3~4月为初春季节,盛行东北风,细雨连绵,称为春雨期。5~6月春末夏初暧湿太平洋高压气团渐向大陆推进,造成连续降雨,称梅雨期,7~9月为盛夏季节,天气炎热,盛行偏南风,台风频繁,多降热雷雨和台风雨,对本流域影响较大。10~11月为秋季,盛行西北风,天气晴朗,降雨日数最少。12月~次年2月为冬季,盛行北风,海上冷高压常伸入流域内,以及西南季风的影响形成多云天气,雨雪量甚少。多年平均降水日数166天。由于降水量不均匀,造成径流年内分配的不均匀性,水量分配以6月、9月为最多;12月、1月最少。
坝址以上河道长度187km,平均坡降2.53‰,控制集水面积3330km2。坝址多年平均降水量1691.1mm,多年平均流量120m3/s,多年平均径流量37.8亿m3。受降雨量年内分配不均匀影响,径流年内分配也不均匀,主要集中在4~9月,约占年径流量的75.2 %,以6月最大, 6~9月为台风雨。流域气候受东南亚季风影响,四季变化明显,气候温和,坝址多
-1-
年平均气温19.7oC,极端最低气温为-5.3oC,极端最高气温为44oC。坝址河床高程30~34m,枯水期水面宽90~130m,枯水期水深1.0~2.5m。
2.截流时段、标准和方法选择
2.1截流时段、标准选择
根据施工总进度安排,截流时间安排在2005年10月上旬。根据《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组织设计规范》SL303-2004规定,截流标准采用截流时段重现期5~10年的月或旬平均流量。本工程采用10月上旬10年一遇旬平均流量Q=114m3/s作为截流设计流量。 2.2截流条件分析和方案选择 2.2.1截流条件分析
a、由于截流流量较小,1#导流洞的分流条件好。
b、目前上、下游围堰一二期防渗墙已按优化后的施工方案实施完毕。上游围堰一二期防渗墙顶高程分别为EL37.0m,EL38.5m,下游围堰一二期防渗墙顶(围堰、截流戗堤的一部分)高程分别为EL36.0m,EL37.0m。
c、上下游围堰堰址处原河床高程分别为EL34.5m、EL33.5m,相当于预先进行平抛护底2.5m。由于下游围堰防渗墙施工平台的存在,抬高了截流戗堤下游的水位,分担了落差(由投标阶段计算的3.8米落差减为2.3m)。
2.2.2水力计算成果(按单戗立堵方式计算):
截流最终上游水位为38.3m; 截流龙口最大落差为2.3米;
截流龙口最大流速为3.27米/秒(龙口平均宽度5.0米时计算值); 截流龙口抛投最大石料当量直径大于0.5米,相当于0.17吨/块。 基于上述条件和水力计算成果可知:由于上下游围堰防渗墙施工平台的修建,相当于预先对龙口河床平抛石碴块石料及护底,减小龙口水
-2-
深的技术措施,有利于防止合龙过程中戗堤坍塌,减小合龙抛投工程量,降低合龙抛投强度。 2.2.3截流方案
截流采用上游单戗堤双向立堵的方式,龙口布置在上游围堰一期防渗墙施工平台中部靠上游侧位置。截流戗堤与上游围堰结合,截流戗堤轴线长约180m,堰顶高程为39.5m,顶宽12m,上游坡1:1.5,下游坡1:1.4。截流材料采用坝肩开挖利用料和左岸郎回周转料场料,运距0.5Km。
3.截流施工方法
3.1上游围堰非龙口段戗堤施工
戗堤总长约180米,非龙口段戗堤采用先加高二期防渗墙施工平台至设计高程EL39.5米,然后在一期防渗墙施工平台的基面上自右岸向左岸进占的方式形成,所需料源采用就近堆放的右岸坝基开挖料。
戗堤石渣填筑工程量约0.48万m3,非龙口段石碴填筑约0.34万m3, 龙口段填筑约0.14万m3。非龙口戗堤在2005年9月20日开始施工。
根据施工强度,机械设备采用2台3m3和2台3m3的挖掘机,配10台20~32t自卸车,抛填现场320马力推土机进行推铺。
在非龙口段进占将至龙口位置时,抛填物料为粒径0.5m左右的块石料,保护堤头及混凝土防渗墙。 3.2下游围堰戗堤施工
下游围堰石碴戗堤,自2005年8月2日开始进行至2005年9月20日完成围堰右岸非龙口段施工,2005年9月20日开始进行左岸非龙口段施工,并预留与上游围堰对称位置河床35m长度的缺口。戗堤高程35.5m, 戗堤总长约180m。截流后再进行缺口段的施工,缺口段填筑施工3天完成。
3.3龙口段施工
龙口位置抛填物料考虑部分使用渣场备料,龙口段截流需约1400m3
-3-
抛填物料,考虑允许流失料及备用料,共需料1800m3左右。截流时采用双向立堵方式,先抛块石含量较高的混合石渣料,合龙段抛0.5~0.8m3大石块。
3.4截流抛投强度及主要机械设备
合龙计划完成时间5h,其抛投强度约为360m3/h。龙口合拢施工,石渣采用4台3m3反铲挖掘机,12台20~32t自卸车装卸,龙口段配置2台320马力推土机。
4.截流前需达到的施工面貌
a. 导流洞工程完工并具备过水导流条件; b. 上下游围堰防渗墙全部施工完成;
c. 左右岸河床水位以上坝基(趾板)开挖完成;
d. 左岸交通干线(替代原左岸沿江路)包括左岸上游55交通洞及其附属道路、下游80~68交通洞及其附属道路、左岸坝坡75线全部完成;
e. 非龙口段戗堤预进占完成;
f. 截流用石渣、大块石戗堤闭气土料备料完成。
5.目前的施工面貌
a. 导流洞工程已完工,进出口围堰尚未拆除,拆除时间安排在05年08月至09月中旬;
b. 上下游围堰防渗墙已全部施工完成; c. 右岸河床段以上坝基(趾板)开挖已完成;
d. 左岸EL100m以上坝基(趾板)开挖已完成;河床至EL100m以上段坝基开挖05年09月下旬完成;
e. 左岸交通干线(替代原左岸沿江路)包括左岸上游55交通洞及
-4-
其附属道路、下游80~68交通洞及其附属道路、左岸坝坡75线正在施工,完成工程量约85%,其余工程量05年09月中旬完成;
f. 非龙口段戗堤预进占尚未进行,安排在9月下旬施工; g. 截流用石渣、大块石戗堤闭气土料备料:石渣就近利用坝基开挖料,闭气土料利用角湾土料,大块石备料05年08月~09月进行。
6.截流后的度汛方案
6.1截流后的度汛任务
a、2005年10月截流后至2006年3月底,完成围堰填筑、过水保护,使围堰具备拦挡枯水期(当年10月至次年4月)10年一遇标准的洪水能力,相应设计洪水流量2420m3/s;具备与导流洞联合下泄全年20年一遇洪水流量10400m3/s的条件。
b、至2006年3月底完成河床段基坑开挖、坝体一期填筑和坝体保护任务,具备与导流洞联合下泄全年20年一遇洪水流量10400m3/s的条件。
c 、确保大坝上、下游交通道路通畅。
d、建立并维持水情气象预报系统,及时预报汛情。
e、在汛前,做好各工作面、施工临时设施、建筑物的度汛保护,以及堆(弃)料场的排水和护坡工作。 6.2截流后施工导流及度汛标准
滩坑电站坝址实测水文资料系列较长,连续水文资料有48年。围堰修建期(05年10月至06年03月)的导流度汛标准采用实测分月10年1遇的标准,其余按照设计施工导流及度汛标准。具体见表1:
-5-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截流施工组织设计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