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灾害地理学

来源:网络收集 时间:2018-12-02 下载这篇文档 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或QQ: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灾害地理学

姓名:宋宗强

学院:药学院 班级:中药一班 学号:2014515159 指导老师:高素芳

中国自然灾害

摘要:

灾害指凡危害人类生命和生存条件的各类事件,通称为灾害。灾害的发生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自然变异;二是人为影响。前者形成的灾害例如地震等,称为自然灾害;后者形成的灾害例如火灾等,称为人为灾害。自然灾害是指给人类生存带来灾祸的自然现象和过程,往往带有自然变异的特征或变异的性质;目前主要的灾害类型,人类无法根除,只能预防或避免。人为灾害(有时称为人为灾害)由人类不合理的活动导致而成,包括环境污染、粮食危机等。这类灾害只要人们给予重视并制止,是可以制止的。 (摘自:灾害地理学通论第一章灾害概论灾害的含义)

中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严重的少数几个国家之一。中国的自然灾害种类多,发生频率高,灾情严重。中国自然灾害的形成深受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的影响,有明显的南北不同和东西分异。广大的东部季风区自然灾害频发、灾情比较严重的地区,华北、西南和东南沿海是自然灾害多发区。

中国幅员辽阔,地理气候条件复杂,自然灾害种类多且发生频繁,除现代火山活动导致的灾害外,几乎所有的自然灾害,如水灾、旱灾、地震、台风、风雹、雪灾、山体滑坡、泥石流、病虫害、森林火灾等,每年都有发生。自然灾害表现出种类多、区域性特征明显、季节性和阶段性特征突出、灾害共生性和伴生性显著等特点。 (摘自:好搜百科《中国自然灾害》中国概括部分)

正文:

我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五千多年的悠久开发历史过多地改变了我国的自然条件。从一定意义上说,频繁的自然灾害就是这种已大为改观的人工自然、半人工自然导致的必然结果。我国人口众多,不论在历史上或今日都是世界上首屈一指的人口大国,同时我国又是以农业为主的国家,大多数人口依靠农业活动而生活,众多的人口,相对匮乏的土地资源,加上落后的农业生产方式,迫使人们为了摆脱贫穷与落后而向大自然进行过量的索取。建国后,我国又在加速向工业化推进,在此过程中,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往往就以频繁发生的种种自然灾害的形式表现出来。

灾害地理学是研究地理环境中各类自然灾害的发生、发展和分布的地理规律,及其对地理环境影响和防治对策的地理学分支学科。是应用地理学与自然灾害学之间的交叉学科。学校开展《灾害地理学》研究的目的,是使学生初步了解灾害现象、认识灾害规律、研究灾害对策、探讨治理措施,培养读者对自然灾害的地理思维能力;学会收集灾害信息、整理灾害资料、掌握研究方法;学会灾中自救、互救,减少伤亡损失;初步掌握灾害研究的野外考察方法。

灾害种类有很多。中国的自然灾害主要有气象灾害、地震灾害、地质灾害、海洋灾害、生物灾害和森林草原火灾。下面让我们来探讨一下这些自然灾害。

<1>气象灾害概念:指大气对人类的生命财产和国民经济建设及国防建设等造成的直接或

间接的损害。它是自然灾害中的原生灾害之一。一般包括天气、气候灾害和气象次生、衍生灾害。气象灾害是自然灾害中最为频繁而又严重的灾害。 气象灾害种类:气象灾害有20余种,主要有以下种类:(1)暴雨:表现为山洪暴发、河水泛滥、城市积水。(2)雨涝:表现为内涝和渍水。(3)干旱:主要有农业、林业、草原的旱灾,工业、城市、农村缺水。(4)干热风:其中包括干旱风和焚风。⑸高温、热浪:表现为酷暑高温、人体疾病、灼伤、作物逼熟。⑹热带气旋:包括狂风、暴雨和洪水。⑺冷害:是

由于强降温和气温低造成作物、牲畜、果树受害。⑻冻害:由于霜冻,作物、牲畜冻害,水管、油管冻坏。⑼冻雨:表现为电线、树枝、路面结冰。⑽结冰:体现在河面、湖面、海面封冻,雨雪后路面结冰。⑾雪害:其中包括暴风雪和积雪。⑿雹害:会导致庄稼毁坏、房屋破坏。⒀风害:表现在倒树、倒房、翻车、翻船。⒁龙卷风:是局部毁坏性灾害。⒂雷电:可能会发生雷击伤亡。⒃连阴雨(淫雨):对作物生长发育不利、粮食霉变等。⒄浓雾:体现在人体疾病、交通受阻。⒅低空风切变:表现在(飞机)航空失事。⒆酸雨:表现在作物等受害。

气象灾害特点:(1)种类多。如大家熟知的暴雨洪涝、干旱、热带气旋、严寒、雷暴、连阴雨、浓雾及沙尘暴等。(2)空间范围广,可以说,地球上处处都有气象灾害。(3)时间跨度大。一年四季都可能有灾害。干旱等灾害持续时间长。(4)频率高。我国的旱、涝、风、冻等灾害年年都有,平均每年出现旱灾7.5次,涝灾5.8次,登陆我国的热带气旋6.9个。(5)群发性突出。例如雷雨、冰雹、大风、龙卷风等强对流天气在每年3~5月常有群发现象。(6)灾害链。气象灾害往往引发、加重洪水、泥石流、风暴潮和植物病虫害等其它自然灾害。(7)灾情重。联合国公布的1947~1980年全球因自然灾害造成人员死亡达121.3万人,其中61%是由气象灾害造成的。

<2>地震灾害概念:指由地震引起的强烈地面振动及伴生的地面裂缝和变形,使各类建(构)

筑物倒塌和损坏,设备和设施损坏,交通、通讯中断和其他生命线工程设施等被破坏,以及由此引起的火灾、爆炸、瘟疫、有毒物质泄漏、放射性污染、场地破坏等造成人畜伤亡和财产损失的灾害。

地震灾害种类:按震级大小可分为七类:超微震(震级小于1级)、弱震(震级小于3级,人们一般不易觉察)、有感地震(震级大于等于3级、小于4.5级,人们能够感觉到,但一般不会造成破坏)、中强震(震级大于等于4.5级、小于6级,可造成破坏的地震)、强震(震级大于等于6级、小于7级)、大地震(震级大于等于7级)和巨大地震(震级大于等于8级)。 地震灾害特点:(1)地震灾害具有突发性。由于地震预报还处于研究阶段,绝大多数地震还不能做出临震预报,地震的发生往往出乎预料。地震的突发性使得人们在地震发生时不仅没有组织和心理等方面的准备,而且难以采取人员撤离等应急措施进行应对。(2)地震成灾具有瞬时性。地震在瞬间发生,地震作用的时间很短,最短十几秒,最长两三分钟就造成山崩地裂,房倒屋塌,使人猝不及防、措手不及。人类辛勤建设的文明在瞬间毁灭,地震爆发的当时人们无法在短时间内组织有效的抗御行动。(3)地震造成伤亡大。地震使大量房屋倒塌,是造成人员伤亡的元凶,尤其一些地震发生在人们熟睡的夜间。据1988年“国际减轻自然灾害十年”专家组的不完全统计,二十世纪全球地震灾害死亡总人数超过120万人,其中伤亡人数最多的是1976年7月28日我国唐山7.8级大地震,死亡24.2万余人,重伤16.4万余人。1900~1986年间地震死亡人数占在所有自然灾害死亡人数的58%,其中中国的地震死亡人数最多,占42%,这主要是因为以前中国的房屋抗震能力差,人口密集。统计表明,约60%的死亡是抗震能力差的砖石房屋倒塌造成的。

<3>地质灾害概念:指在自然或者人为因素的作用下形成的,对人类生命财产、环境造成

破坏和损失的地质作用(现象)。如崩塌、滑坡、泥石流、地裂缝、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及沼泽化、土壤盐碱化,以及地震、火山、地热害等。 地质灾害种类:地质灾害的种类主要有以下四种:(1)滑坡:是指斜坡上的岩体由于某种原因在重力的作用下沿着一定的软弱面或软弱带整体向下滑动的现象。(2)崩塌:是指较陡的斜坡上的岩土体在重力的作用下突然脱离母体崩落、滚动堆积在坡脚的地质现象。(3)泥石流:是山区特有的一种自然现象。它是由于降水而形成的一种带大量泥沙、石块等固体物质条件的特殊洪流。识别:中游沟身长不对称,参差不齐;沟槽中构成跌水;形成多级阶地等。(4)地面塌陷:是指地表岩、土体在自然或人为因素作用下向下陷落,并在地面形成塌陷

坑的自然现象。

地质灾害特点:地质灾害是地质动力活动与人类社会相互作用的结果,或者说是地质动力系统与社会经济系统相互作用的反映。因此,地质灾害不但具有多种自然属性特征,而且具有多种社会属性特征。这些特征主要表现为:地质灾害的必然性或不可避免性;地质灾害的周期性;地质灾害的群发性;地质灾害与社会经济的互馈性;地质灾害的可防御性以及地质灾害防治的长期性等。

<4>海洋灾害概念:指源于海洋的自然灾害。海洋灾害主要有灾害性海浪、海冰、赤潮、

海啸和风暴潮;与海洋与大气相关的灾害性现象还有\厄尔尼诺现象\和\拉尼娜现象\,台风等。 海洋灾害种类:海洋灾害主要有风暴潮、灾害海浪、海冰、赤潮和海啸五种。(1)风暴潮是由台风、温带气旋、冷锋的强风作用和气压骤变等强烈的天气系统引起的海面异常升降现象,又称风暴增水或气象海啸。(2)灾害性海浪是海洋中由风产生的具有灾害性破坏的波浪,其作用力每平方米可达30-40吨。(3)海冰指海洋上的一切冰,包括咸水冰、河冰和冰山等。(4)赤潮是指海洋浮游生物在一定条件下暴发性繁殖引起海水变色的现象,它也是一种海洋污染现象。(5)海啸是由水下地震、火山爆发或水下塌陷和滑坡所激起的巨浪。

海洋灾害特点:主要有三大特点:一是种类多,分布范围广。二是频率高,破坏性大。三是海洋灾害造成的损失急剧增长。

<5>生物灾害概念:在自然界,人类与各种动植物相互依存,可一旦失去平衡,生物灾难

就会接踵而至。如捕杀鸟、蛙,会招致老鼠泛滥成灾;用高新技术药物捕杀害虫,反而增强了害虫的抗药性;盲目引进外来植物会排挤本国植物,均会造成不同程度的生物灾害,危及生态环境。 生物灾害种类:由于人类的生产生活不当、破坏生物链或在自然条件下的某种生物的过多过快繁殖(生长)而引起的对人类生命财产造成危害的自然事件。其中包括赤潮、农作物病虫害、森林病虫害、蝗灾与鼠害。

生物灾害特点:不仅造成农作物大面积减产,甚至绝收;还导致农产品大批量变质,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生物灾害主要表现为种类多,危害大,灾情东部严重于西部。

<6>森林草原火灾概念:森林火灾是指失去人为控制,在林地内自由蔓延和扩展,对森林、

森林生态系统和人类带来一定危害和损失的林火行为。森林火灾是一种突发性强,破坏性大,处置救助较为困难的自然灾害。草原火灾因自然或人为原因,在草原或草山、草地起火燃烧所造成的灾害,草原火灾除造成人民生命财产损失外,主要是烧毁草地,破坏草原生态环境,降低畜牧承载能力,并促使草原退化。

森林草原火灾种类:林火发生后,按照对林木是否造成损失及过火面积的大小,可把森林火灾分为森林火警(受害森林面积不足1公顷或其它林地起火)、一般森林火灾(受害森林面积在1公顷以上、100公顷以下)、重大森林火灾(受害森林面积在100公顷以上、1000公顷以下)和特大森林火灾(受害森林面积1000公顷以上)。

森林草原火灾特点:一是火势猛,速度快,火头高,由于草原开阔,河流少,火借风势迅速蔓延;二是发生火灾时,由于草原风向多变,易形成多岔火头,能见度又小。极易形成火势包围圈。造成人畜伤亡事故;三是火灾发生后,过火后的牲畜卧盘形成暗火,有时长达几个月。留有死灰复燃的隐患。

中国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疆域南起曾母暗沙(北纬4°附近),北至漠河附近的黑龙江上(北纬55°多),南北相距约5500公里;西从帕米尔高原(东经73°附近),东到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汇流处(东经135°多),东西相距约5000公里。陆地面积约960万平方千米,东部和南部大陆海岸线1.8万多千米,内海和边海的水域面积约470多万平方千米。因此我国自然灾害的空间分布及其地域组合,与自然和社会经济环境的区域差异具有很强的相关性。如,多发生在春秋两季的干旱主要分布在西北、黄土高原和华北;多发生在夏季的暴雨、洪涝灾害主要分布在广

阔的东部季风区。自然灾害的空间分布还呈现一定的共轭性,比如季风的强弱变化导致了南涝北旱或南旱北涝,以及一个地区先涝后旱或先旱后涝现象。

我国是世界上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初步统计,我国70%以上的人口、80%以上的城市,承受着多种灾害的威胁。我国的地理条件和气候条件都十分复杂,自然变异强烈,并且我国的城市人口众多,经济基础和防灾减灾能力相对薄弱,灾害所带来的影响远远大于发达国家。 中国是一个自然灾害频繁的国家,我们才活短短20 年就碰见了50年不遇的泥石流,80年不遇的沙尘暴,120年不遇的大地震。所以学会居安思危,在灾中自救、互救,减少伤亡损失;初步掌握灾害研究的野外考察方法。

“减灾防灾,人人有责”。面对自然灾害,每个人都应尽力按以下方法去做:(1)学习有关各种灾害知识和减灾知识;(2)经常注意收听国家和地方政府发布的灾害信息,不听信谣传;(3)做好个人、家庭的各种行动准备和物质、技术准备;(4)注意观察周围的自然变异现象;(5)一旦发现某种异常的自然现象,不必惊恐,但要尽快向有关部门报告,请专业部门作出判断;(5)灾害一旦发生,应发扬大无畏精神,组织大家和个人自卫;(6)灾前作好个人和家庭躲避和抗御灾害的行动安排,选好避灾的安全地方,一旦灾害发生,个人要组织大家进行避灾;(7)在救灾行动中,首先要切断可导致次生灾害的电、火、煤气等灾源;(8)要掌握一定的医疗救护知识,准备一些必备药品,以便在灾害期间医疗系统不能正常工作的情况下,及时自救和救治他人。

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灾害种类多、分布地域广、发生频率高、造成损失重。不管你身处何地,尽可能的保障自己的是必要的。我们每个人增强应对和处置突发事件能力,保障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出门在外,平安第一。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灾害地理学在线全文阅读。

灾害地理学.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本文链接:https://www.77cn.com.cn/wenku/zonghe/332036.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Copyright © 2008-2022 免费范文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 邮箱:tiandhx2@hotmail.com
苏ICP备16052595号-18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