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论文——引领学生自主探究 共建和谐健康课堂 张蔚民

来源:网络收集 时间:2018-12-02 下载这篇文档 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或QQ: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2013年度 参评论文

——小学生探究学习能力的培养初探

引领学生自主探究 共建和谐健康课堂

安徽省巢湖市东风小学 张蔚民

2013-1-26

引领学生自主探究 共建和谐健康课堂

——小学生探究学习能力的培养初探

【摘要】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总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

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2011版课标也指出:好的教学活动,应是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主导作用的和谐统一。在我们的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致力于营造民主氛围、创设问题情境、推进探究过程、适时给予点拨,使得我们的学生敢说、敢问、敢做、敢想,体验到数学奇境的乐趣,成为具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发现者和探索者。

【关键词】 自主探索 和谐 健康 探究热情

新课标指出:好的教学活动,应是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主导作用的和谐统一。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创设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数学情境,设计能突出认知矛盾的问题,引领学生自主探索的学习欲,师生共同共建一个和谐健康向上的绿色课堂。只有在这样充满了探究学习的氛围中,学生才能体验到数学乐园的趣味,成为具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发现者和探索者。那么,怎样才能引领我们的学生在课堂中成为数学学习的探究学习者呢?

一、“我敢说”——营造民主氛围,激发探究热情

陶行知先生说过:“创造力最能发挥的条件是民主。只要民主才能解放大多数人的创造力,而且是使最大多数人的创造力发挥到最高峰。”可见教学民主是学生自主探究学习能力培养的关键所在。因此我们教师必须改变自己的心态,转变自己的角色,真正由权威的讲授者变为与学生共同探讨学习的引导者和同行者。在教学活动中要把引领学生自主探索学习放在首要位置,充分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尊重学生,学生就敢想、敢说、敢做,教师以友好、宽容、平等面对每一个学生,我们就会拥有一个和谐、民主、愉快的健康绿色环境。

如在教学《圆的面积》时,我首先引导学生回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方法。接着问:圆是否也可以运用转化的思想来进行面积公式的推导呢?于是学生纷纷拿出手中的学具进行拼和摆,不一会儿学生汇报拼好的图形。他们拼出图形几乎都是近似的长方形,就在我准备教学下一个环节时,有一个学生高高地举着手,我知道他可能有不

同的方法,于是我让他站起来说一说。他说:老师我还可以摆成三角形,不只是否可以。一语激起千重浪,在惊喜之余我说:你的想法太棒了!同学们,还能拼成什么图形呢?于是同学们又开始探究其它的拼法。不一会儿纷纷说出了还可以拼成梯形。并根据这两种图形也同样推导出圆的面积公式,学生的兴奋溢于言表。

由此可见,只要课堂充满民主和谐的氛围,学生的探究热情就会被激发出来,学生的创造智慧是被点亮的。这样的活跃、和谐、民主、平等、欢乐的课堂,就会成为师生充满激情、发挥智慧、张扬个性的生命活力场所。

二、“我敢问”——创设问题情境,提供探究平台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起于疑,疑解于问。”亚里士多德也说过:“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学生的探究学习离不开问题,问题是探究学习的核心。学生有了认知的矛盾冲突问题,才会有探索的欲望。问题情境创设是促使学生建构良好认知结构的推动力,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措施。为此,教师要联系生活实际,创设问题情境,并把新学习的数学材料的基本原理、基本结构等抽象的知识,设计成学生可以操作的探索活动,把原本固定的没有感情色彩的书本知识变成生机勃勃的,富有生命力的探索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探索,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同时获得广泛的数学探索活动经验。要达到这一目的,教师在教学前就要对教学内容进行精心设计、精心组织。要充分考虑到学生提出的问题和采取的方法,并为其创设情境话题和提供充足的探究用的学具,以帮助学生多角度、多侧面地探究知识。只有精心组织,才能充分调动全体学生探究的积极性,并发挥其集体作用,既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又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充分调动每

个学生的聪明才智,促使学生自主地探究学习知识。

如在教学《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时,可这样安排学生探究:首先,给每个学生发三组小木棒,其中一组可以组成三角形,一组是两根木棒的长度和等于第三根的长度,一组是两根木棒的长度和小于第三根的长度。然后让学生分别用这三组木棒摆三角形,并分别量出各组木棒每根的长度。最后,教师把学生量得的三组木棒长度分列在黑板上,并就此提出“请你用一个等式或不等式表示三条线段能够组成三角形的条件”的问题。这时,学生一般会在能够组成三角形的那组数据里寻找关系式。有的会提出两线段的积大于第三条线段的关系式,有的会提出两根木棒长度的商与第三根的长度比较,不管学生用哪种方式,教师都板书到黑板上,然后引导他们一一筛选,最后只剩下所要得到的结论。这种精心设计的探究活动,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增强学生探索问题、研究问题的能力。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都是在动脑、动手的探索过程中获取知识,学生享受着成功的喜悦,使知识的学习变得轻松愉快,同时也让学生获得自主探索知识的经验和能力。

三、“我敢做”——推进探究过程,体验探究乐趣

著名数学家波利亚说过:“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由学生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新课标也指出:“教学中注重结合具体的学习内容,设计有效的数学探索活动,使学生经历数学的发生过程,是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的重要途径。” 在数学教学中,我十分注重让学生参与探究的过程,精心设计一些让学生动手操作的活动,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体验探究的乐趣。

例如在《梯形面积的计算》一课的教学中,学生已掌握了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方法,于是在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的基础上,我

采用“猜测——验证——归纳”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进行探究。 我鼓励他们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研究梯形的面积公式,学生大胆的猜测梯形的面积和什么有关,并尝试数方格、割补法、拼摆图形等多种方法进行探究。通过用眼看,用手做,和同学交流,在全班讨论,孩子们很快发现了梯形面积的计算方法,总结归纳出了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是主角,我只是活动的组织者、参与者,和学生共同探究、共同研讨。从孩子们欣喜的表情和参与的热情来看,这种探究学习的方式他们很喜欢。探究学习让学生增长了知识,锻炼了能力,也体验到了成功的快乐。

四、“我敢想”——适时给予点拨,指明探究方向

学生在探索过程中遇到困难时,教师的适时给予点拨是必不可少的。

由于小学生的知识、技能有限,探究方法及经验欠缺,在探究过程中,情况变化难测。有时观点一致,有时意见分歧,有时未能到位,有时误入困境。教师除了在课前精心设计,精心组织,充分准备外,更要审时度势,应用教学智慧及时加以巧妙引导,才能使学生的探究发挥更大的效能。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学会学习,提高认识,发展能力,达成教学目标。

例如在教学“圆柱的体积”时,当拿来出木制圆柱体让学生计算体积,再进一步提出计算教室门前大树主干时,学生深感找到统一的计算圆柱体积方法的必要性,又苦于计穷之时,我首先对同学们的探究给予肯定,使同学们的探究热情处于高度兴奋状态。我说:“你们是怎么计算出水的体积的?”学生回答:“把圆柱体水变成长方体水。”我说:“你们不是已经有了方法吗?”“可我们没办法把木制圆柱变成长方体”

“圆柱底面是一个什么形?”“圆!”“你们是怎么把它变成长方形的?”一石激起千层浪,这时很快就有学生提出像等分圆一样去等分圆柱(学具中准备了一个等分圆),将其拼成长方体。学生通过操作,证实确实可行,并通过操作过程找出计算圆柱体积的统一方法——圆柱体积公式。探究的成功让此时的学生完全沉浸在“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式的喜悦之中。

总之,探究式学习无论是作为一种学习方式,还是作为一种教学形态,

就是让我们的数学课堂成为孩子的健康家园和精神乐园,他们在我们的课堂中能说、能问、能做、能想,学习适合每个孩子的有用的数学,还课堂于学生,让学生成为自主探究的学习者!让我们的数学课堂处处充满生机、时时体现活力!

安徽省巢湖市东风小学 张蔚民

2013/2/2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论文——引领学生自主探究 共建和谐健康课堂 张蔚民在线全文阅读。

论文——引领学生自主探究 共建和谐健康课堂 张蔚民.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本文链接:https://www.77cn.com.cn/wenku/zonghe/332013.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Copyright © 2008-2022 免费范文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 邮箱:tiandhx2@hotmail.com
苏ICP备16052595号-18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