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从牵面房出来时,两只提箩都是满满的,这下都变得浅浅的,特别是二婶家那个暗花提箩,好像浅得更厉害!
莫不是有人趁我上树捉蝉的时候,偷面了?连生看了看四周,连个人影都没有。只有一轮白花花的太阳,毒毒地炙烤着大地。他有些急了,自家的面少了还好说,二婶家的面不能少!二婶像母亲一样爱自己,可不能对不起二婶啊。连生看看自家的提箩,又看看二婶家的提箩,弯腰从自家提箩里拿出一挂面来,放进二婶家的提箩里。二婶家提箩里的面,恢复到了原来的样子,而自家的面浅了。 那是一大碗面呢!连生记得,有天晚上,母亲煮了面,他觉得很好吃,就多吃了一碗。他吃完面,却发现母亲的碗里没面了,最后,母亲只喝了面汤。为此,他责怪了自己好多天。这下,又无端少了一碗面,到时肯定又会少了母亲的。 那不行!连生弯下腰,把刚放进二婶家提箩里的那挂面,拿出来,又重新放进自家的提箩里。可目光触到二婶家的提箩时,他一下子懵了:二婶家提箩里的面,少得他不敢看了。【B】他连忙扭过脖子,又斜眼瞄了一下那个暗花提箩,像做了贼一般。
连生把那挂面又放进了二婶家的提箩里。可看了自家的提箩,他又心痛了。他想将那挂面重新拿回来,可手伸了几次,还是缩了回来。
此时,那只蝉因麻绳的拉拽,不停地鸣叫着,连生听得有些心烦,解开麻绳,放了那只蝉。
母亲回来了,见他像个蔫茄子,惊讶地问,不舒服?连生不答,母亲很疑惑。这时,二婶提着那箩面过来了,手里还捏着一杆小秤。二婶说,嫂子,二先生的面称错了。母亲一惊,称错了?不会吧,二先生的秤向来很准。二婶笑了笑,说,这次不准了。
母亲看了一眼连生,又转头看向二婶,问,少了多少?二婶说,不是少了,是多了,多半斤多呢,我回家提起那箩面时,觉得沉沉的,一称,还真是重了。母亲接过秤,也称了自家那箩面。一称,母亲的脸就阴了,说,少了,少了半斤多呢。怎么会这样?母亲和二婶一齐把目光转向连生。连生满脸晴朗瞪大两眼,看着两提箩面。儿子情绪好转,母亲的心情也好了,毕竟跟儿子比起来,少半斤面太小菜了。
不过,母亲还是想问个清楚明白,连生就把路上的事说了。听完,母亲和二
第16页(共30页)
婶都大笑起来。连生更疑惑了,问,提箩里的面怎么看着比原来浅了呢?母亲说,我的傻儿子,你提着撞来撞去的,原来的空隙撞没了,看着就浅了。
连生一下子跳起来朝门外飞去,眨眼功夫就消失在那片竹林里。二婶在后面喊,连生,晚上到我家吃面呀。
没听到回声,只听到竹林那边,传来一片悠扬的蝉鸣。
(作者;夏艳平,有删改)
(1)围绕“换面”这件事,连生主要做了哪些事?请将相关情节用简洁的语言填写在横线上。
①在去换面的路上,连生怕耽误换面,任由捉到的蝉飞了; ② 在换面返回路上,连生上树捉蝉,系好蝉后发现面少了 ; ③ 连生来回调整(几经减增或倒腾)两箩面,心烦放蝉 ; ④知晓面没少的原因,连生飞进竹林。
(2)结合全文内容,说说文中画直线部分对“二先生”的介绍有什么作用。 (3)根据括号内的要求,赏析文中A、B两处画波浪线的句子。 A.脆嫩的回声就像小鸟般扑楞着飞过来。(从修辞的角度)
B.他连忙扭过脖子,又斜眼瞄了一下那个暗花提箩,像做了贼一般。(从描写方法的角度)
(4)文章的主要事件是“换面”,“蝉”却贯穿始终。结合具体内容,简析“蝉”在展开情节方面的作用。
【分析】本文以“蝉”为线索,写了连生换面的全过程,表现了人与人之间美好的情意。文章先写连生竹林捉蝉,母亲唤回连生换面;在换面的途中,蝉儿趁机飞走,连生惦记换面未追;回家的路上,连生上树捉蝉,可是下树后发现箩里的面少了,他惊慌起来;连生在两家的箩里来回倒腾面,烦躁中放了鸣蝉;最后连生弄清了事情的缘由,又高兴起来,跑进竹林畅听蝉鸣。
【解答】(1)本题考查概括文章主要事件。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抓住关键语句来概括及可。结合文章内容,第一个空:从“听到蝉声,连生走不动了,放下提箩朝树上看”“心不由一紧:面,好像少了”中概括为:在换面返回路上,连生上树捉蝉,系好蝉后发现面少了; 从“他想将那挂面重新拿
第17页(共30页)
回来,可手伸了几次,还是缩了回来。此时,那只蝉因麻绳的拉拽,不停地鸣叫着,连生听得有些心烦,解开麻绳,放了那只蝉。”中概括为:连生来回调整(几经减增或倒腾)两箩面,心烦放蝉。
(2)本题考查理解语句的作用。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语句内容的基础上来分析作用即可。结合语句内容,从“二先生人品好,老少无欺,从不短人斤两”中可知,二先生具有淳朴的性格特点,为后文面多面少的问题都与二先生无关做铺垫;从“人们说,吃了二先生牵的面,寡淡的日子也平添了几分滋味”中可知,乡村的社会环境是淳朴美好的,人际关系是谐的、美好,体现了浓郁的人性美、人情美。
(3)本题考查赏析语句。
A:结合题目的提示,从修辞手法角度来赏析。按照“指出修辞手法,分析修辞的用法,然后分析表达效果,最后看表达感情”的格式来赏析即可。结合语句内容可知,把“回声”传来比作“小鸟”,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声音的脆嫩、活泼;“扑楞”是拟声词,先声夺人,引发读者对出场人物天真、活泼特点的想象。
B:结合题目的提示,从描写方法角度来赏析。结合语句内容,可以从动词角度来赏析,按照“找出运用的动词,结合语境分析动词的表达效果,并指出表达的感情”的格式来分析即可。“扭”、“斜眼瞄”属于动作描写;“扭脖子”写出了连生在面对二婶家面少时,逼迫自己接受现实,不看箩筐里的面;“斜眼瞄”写出了连生忍不住要看又不敢正眼看的矛盾、自责、心虚等复杂心理,表现了他的淳朴。 (4)本题考查理解文章的情节。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抓住关键语句来分析其在情节发展中的作用即可。结合内容可知,本文主要写换面,从“连生上树捉蝉引发了发现面少了、然后调整两提箩面”这两个故事情节中可知,描写“蝉”具有推动情节发展的作用;从“刚才那只飞走的蝉也正在使劲叫呢,那叫声格外悠长,格外响亮”“于是,用一根细麻绳,一头系住蝉,一头系在提箩上,蝉只能围着提箩打转转了。”“此时,那只蝉因麻绳的拉拽,不停地鸣叫着,连生听得有些心烦,解开麻绳,放了那只蝉”等语句中可知,具有增加情节波澜的作用。文章开头写连生捉蝉回来,结尾又写捉蝉去,这样首尾呼应,使故事情节完整。总之,描写“蝉”的内容,丰富了故事情节使文章具有趣味性。
第18页(共30页)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2018年河南省南阳市宛城区中考语文一模试卷及答案考点详解(4)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