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 天气 1我们关心天气 1.判断题。
(1) 天气总是在不断地变化,它影响着地球上的一切生物。 ( ) (2)天气带来的变化,我们并不能每天都感觉得到。 ( ) (3)天气预报图中的不同符号表示不同的天气。 ( ) (4)为了更好地认识天气,我们要把影响天气变化的因素联系起 来考虑。 ( ) 2.我知道的天气现象。 要用雨伞的天气 适合野餐的天气 感觉寒冷的天气 阵雨、小雨、( )、( )、( ) 多云、微风、( )、( )、( ) 冰冻、有霜、( )、( )、( ) 3.描述今天的天气。今天的天气怎么样?
4.用气泡图表示天气对我们生活的影响。
2天气日历 1.选择题。
(1)记录每天各种天气现象的表格,我们常叫做( )。 A.天气表 B.气温表 C.天气日历 (2)天气符号“ ”表示的天气是( )。 A.晴 B.阴 C.大雨
(3)在观察记录一个月的气温时,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 A.尽量在每天的同一时间进行观察记录 B.遇到周末和假期,应该停止观察记录 C.尽量在同一个地点进行观察记 3温度与气温 1.判断题。
(1)温度是天气日历中重要的记录数据。 ( )
(2)每天教室里的温度和教室外的温度是一样的。 ( )
(3)要等到温度计里的液柱停止上升或下降后,才能读数。 ( ) (4)一般情况下,同一天中午的气温比早上的气温高。 ( ) (5)某小组测得的温度与其他组不一样,肯定是温度计坏了。( ) 4风向和风速 1.判断题。
(1)风向是指风吹来的方向。 ( )
(2)从西北方吹向东南方的风是东南风。 ( ) (3)我们一般用八个方位来描述风向。 ( ) (4)只有用旗子才可以帮助我们估计风速。 ( ) (5)风向和风速是天气观察中的重要数据。 ( ) 2.选择题。
(1)风向可以用( )来测量。
A.风速仪 B、风向标 C 风量仪
(2)风每秒钟行进的距离称为( )。 A.风速 B.风向 C 风量仪 (3)当风向标的箭头指向东时,风向是( ) A.东风 B.西风 C南风 (4)气象学家常把风速分成( )个等级。 A.9 B.1 1 C.13 4.小资料。
我国东汉时的科学家张衡,在公元132年发明了一种候风仪,又叫“相风铜鸟”。这种仪器制作简单,即在空旷的地上立一根五丈高的长 杆,杆上装一只可以转动的铜鸟。人们可以根据铜鸟随风转动的方向判 断风向。这是世界上最早的风向计。西方国家所使用的风向计直到12世纪才开始出现,比张衡的“相风铜鸟”晚了约1000年。 5.降水量的测量 1.判断题。
(1)降水是天气的一个基本特征。 ( ) (2)测量记录降水量的单位是毫升。 ( )
(3)无论什么形状的透明杯子,都可以用做雨量器的刻度杯。 ( ) .(4)在模拟降雨的实验中,喷壶要离开雨量器一定的距离。( )
(5)我们利用降水量柱形图是无法了解不同日期的降水变化的。 ( ) 2.选择题。
(1)下面的天气现象中,( )不是降水的形式。 A.暴雨 B.大雪‘ C.冰冻 (2)( )是测量降水量多少的装置。 A.雨量器 B.,集水漏斗 C.测量试管 (3)自制雨量器的刻度纸条是用来( )的。
A.模拟降雨 B.测量降水量 C.一收集雨水 (4)一天中的降水量是指( 、,j、时的降水总量。 A.6 B.12 C.24
(5)今天下了暴雨,我知道降水量在( )毫米之间。 A.10~25 B.25~50 C.50~100 6云的观测 1.判断题。
(1)云实际上是由无数的小水滴或小冰晶组成的。 ( ) (2)晴天的时候,天空中一定是没有云的。 ( ) (3)云可以看做是天上的雾。 ( )
(4)积云可能会发展成积雨云,并形成雷阵雨的天气。 ( ) (5)靠近地球表面形成的扁平层状云就是卷云。 ( ) 2.选择题
(1)当所有的天空都被云覆盖,这时的天气称为( )。 A.晴天 B.多云 C.阴天
(2)纤细的雨状云是( ),它由微小的冰晶组成。 A.积云 B.层云 C._卷云
(3)看上去像棉花堆一样眄云叫做( )。 A.积云 B.层云 C.卷云
3.人们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总结出了许多根据云的特点来判断天 气的谚语。请你收集几条谚语,写在框中。
7总结我们的天气观察 1、判断题。
(1)对天气观察记录的信息进行整理、总结和分析,可以帮助我们认识天气的某些特征,了解天气变化的一些规律。( )
(2)从“日期—气温”表中,我们无法计算出这段时间的平均气温。( ) (3)从我的观察记录来看,这一个月的晴天天数要比雨天天数多。( ) (4)从我的观察记录看,这一个月的降水形式主要以雷阵雨为主。( ) (5)利用降水量变化柱形图,我们可以了解一段时间的降水情况。( )
2、下表是小明所作某月的降水量记录,请你帮助他完成降水量的数据整理和分析。 某月的降水量记录(单位:毫米) 记录人:陈小明 日 期 降水量 日 期 降水量 1 0 16 26 2 0 17 40 3 0 18 0 4 5 19 0 5 9 20 0 6 5 21 0 7 0 22 5 8 0 23 0 9 0 24 5 10 0 25 0 11 15 26 0 12 0 27 0 13 0 28 0 14 0 29 0 15 9 30 0 我的数据整理和分析 :
(1) 本月中,下雨天共( )天,其中小雨( )天,中雨( )天,大雨( )天,暴雨( )天,大暴雨和特大暴雨( )天。 (2)本月中,每周的降水量统计如下: 周 次 降水量(毫米) 第一周 第二周 第三周 第四周 合计 单元练习 1、判断题
(1)利用一些探测仪器和卫星技术可以准确地观测天气。( ) (2)在天气情况的记录中,不同的符号表示不同的天气。( )
(3)利用天气日历,我们可以方便地分析一段时间的天气变化。( ) (4)从一个月的天气变化中我们可以推测一年的气候变化。( )
(5)温度、风向、降水量、云量都是天气日历中生根的记录数据。( ) (6)同一时间,阳光下和背阴外的温度一定是相同的。( ) (7)风向标的箭头指向风吹来的方向。( ) (8)风速的等级只能用风速仪来测定。( )
(9)气象学家通常把云分为积云、层云、卷云三类。( ) (10)黑压压的乌云实际上就是卷云。( ) 2、选择题。
(1)在我们记录风力的时候,数字“1”表示( ) A、无风B、微风C、大风 (2)27℃读作( )
A、摄氏二十七度B、二十七度C、二十七摄氏度 (3)当红旗朝东飘扬时,风向是( ) A、东风B、西风C、南风
(4)( )是测量降水量多少的装置( )
A、雨量器B、风向标C、温度计
(5)“天有城堡云,地上雷雨临”,这句谚语中的“城堡云”就是( ) A、积云B、层云C、卷云 3、画一画。 天气现象 天气符号 多云 阴天 小雪 小雨 二级风 4.根据小明提供的某一天的天气信息,在下表的相应位置打“√”。 上学时——能见度1O米;需要穿毛衣;许多人外出时都带了雨伞。 中午时——汽车开过时,许多地方都溅起水花;大树被吹得直摇摆。 放学时——天空阴沉沉的;炊烟往东飘去。 天气情况 早上情况 气温情况 云的类型 风向情况 风速情况 口晴天 口多云 口阴天 口雨天 口有雾 口有霜 口有冰 口有露 口炎热 口温暖 口凉爽 口寒冷 口积云 口层云 口卷云 口东风 口南风 口西风 口北风 口无风 口微风 口大风 5.根据下表,画出某地区一年的降水量柱形图。 某地区一年的降水量情况记录表(单位:毫米) 月份 降水量
第二单元 溶 解 1水能溶解一些物质 1.选择题。
(1)我观察到( )的现象,说明食盐在水中溶解了。 A.食盐沉到了杯子底部 B.杯子里的水面升高了 C.在水中看不到食盐了 D.在滤纸上留下了食盐 (2)我观察到( )的现象,说明沙在水中没有溶解。 A.沙沉到了杯子底部 B.在滤纸上没有看到沙
1 50 2 130 3 170 4 110 5 90 6 120 7 80 8 50 9 40 10 30 11 40 12 30 C.杯子里的水面升高了 D.杯子里的水变浑浊了 (3)我观察到( )的现象,说明面粉在水中没有溶解。 A.水变白色了 B.面粉没有沉到杯子底部 C.面粉看不见了 D.在滤纸上留下了面粉
(4)在过滤面粉与水的混合液体的过程中,( )的方法是错误的。 A.为了过滤更多的液体,漏斗里的液体要超过滤纸的边缘 B.在往漏斗里倒液体的时候,我们应该通过玻璃棒引流 C.在过滤过程中,漏斗下端的管口要紧靠烧杯的内壁 2、写出过滤实验中使用的各种实验器材的名称。
2物质在水中是怎样溶解的
1、请写出高锰酸钾在水中的溶解过程。
高锰酸钾进入 轻轻摇晃杯子 搅拌后高锰酸 水中时的状态后 的高锰酸钾 钾的状态
2.选择题。
(1)下列关于“沙不能溶解”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在水中有沙颗粒的沉淀 B.沙能被过滤出来 C.沙均匀地分布在水中
(2)在高锰酸钾刚刚放入水中的时候,( )的地方高锰酸钾最多。 A.透明 B.深紫色 C.淡紫色
(3)( )在水中搅拌后,需要比较长的时间才能沉淀下来。 A.沙 B.食盐 C.面粉
(4)食盐在水中充分溶解后,( )的说法是正确的。 A.水面最咸 B.中间最咸 C.各个地方都一样咸
(5)把少量的( )放入水中充分搅拌后,我们还能看到颗粒。 A.沙 B.食盐 C.高锰酸钾
3液体之间的溶解现象
1、画一画胶水和食用油在水中的分布情况。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四年级科学作业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