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课 阿拉伯帝国》中考过关训练(含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共33题,共92分)
1.下列有关宗教的材料,符合伊斯兰教教义的是( ) A.“众生平等”“忍耐服从”
B.忍受苦难,死后可以升入“天堂” C.宇宙间唯一的神是真主“安拉” D.修身养性,炼制丹药,以求得道成仙
2.622年,穆罕默德率领一胜信徒迁居,建立了一个以共同信仰为基础的宗教社团,即穆斯林公社。横线处应填写( ) A.巴比伦 B.麦加 C.麦地那 D.巴格达
3.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穆罕默德在宗教和政治活动中的大事( ) ①基本统一阿拉伯半岛 ②创立伊斯兰教 ③出走麦地那
④开始在麦加传播伊斯兰教 A.①②③④ B.④①②③ C.②④③① D.①④③②
4.阿拉伯帝国是一个政教合一的国家,其创建者穆罕默德( ) A.既是政治领袖,又是宗教领袖 B.只是政治领袖,不是宗教领袖 C.只是宗教领袖,不是政治领袖 D.不是宗教领袖,也不是政治领袖
5.伊斯兰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它产生于阿拉伯地区的内部原因是( ) A.国家四分五裂,社会矛盾重重 B.外部势力的人侵 C.穆罕默德潜心研究 D.中国隋唐制度的兴盛
6.(广西钦州期末)622年是伊斯兰教教历元年,在这一年发生的大事是( ) A.穆罕默德创立了伊斯兰教 B.阿拉伯半岛基本统一
C.麦加的克尔白神庙改为清真寺
D.穆罕默德在麦地那建立了阿拉伯国家的雏形
7.6世纪末7世纪初,关于阿拉伯半岛形势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阿拉伯半岛的居民大多过着游牧生活
B.各部落之间为争夺水源与牧场,相互仇杀 C.阿拉伯半岛盛行氏族部落的多神崇拜 D.只信奉真主安拉,排斥其他一切神灵
8.“公社成员都以兄弟姐妹相待,禁止相互仇杀,公社内外事务都要听从穆罕
默德的决定。”文中的“公社”建立在( ) A.麦加 B.麦地那 C.巴格达 D.拜占庭
9.在阿拉伯文化史上,出现了一部广为流传的民间故事集。它就是( ) A.《查士丁尼法典》 B.《聊斋志异》 C.《汉谟拉比法典》 D.《天方夜谭》
10.伊斯兰教的创立者是( ) A.穆罕默德 B.哈里发 C.苏丹 D.释迦牟尼
11.下列历史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是( ) ①麦加贵族承认穆罕默德的政治和宗教领袖地位 ②阿拉伯半岛基本统一
③穆罕默德带领信徒出走麦地那 ④穆罕默德创立伊斯兰教 A.④③①② B.④③②① C.③①④② D.①②③④
12.(湖南怀化中考)西方有一句谚语:“中国人的头,阿拉伯人的口,法兰克人的手。”据此你认为在东西方文化交流中起桥梁和纽带作用的是( ) A.中国人 B.阿拉伯人 C.法兰克人 D.罗马人
13.以下评述符合阿拉伯数字的是( ) A.担当了沟通东西方文化的角色 B.是“智慧宫”的主要体现
C.是阿拉伯人对世界文化的独特贡献 D.是阿拉伯文学的瑰宝
14.它在伊斯兰教的旗帜下,8世纪中叶时建立了地跨三洲的大帝国,把东方和西方连接起来。该帝国是( ) A.阿拉伯帝国 B.古希腊 C.古代波斯 D.奥斯曼土耳其
15.恩格斯说:“历史上的伟大转折点有宗教变迁相伴随,只是就迄今存在的三种世界宗教——佛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而言。”伊斯兰教创立时的历史转折主要表现在( )
A.阿拉伯半岛上开始出现奴隶制城邦 B.多重危机使阿拉伯半岛动荡不安 C.阿拉伯奴隶社会正日益发展
D.阿拉伯承袭了被征服地区的封建生产关系
16.“他们把中国的古代发明辗转传人西亚和欧洲等地,他们在不同文明之间搭起了文化交流的桥梁。”这里的“他们”指的是( ) A.伊朗人 B.罗马人 C.希腊人 D.阿拉伯人
17.将中国的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印度发明的0到9的数字符号,印度的稻米、棉花和食糖等传入欧洲的是( ) A.蒙古人 B.阿拉伯人 C.意大利人 D.土耳其人
18.阿拉伯帝国时期,哈里发不仅独揽国家的军政大权,同时,他也是伊斯兰教的最高领袖。这反映阿拉伯帝国实行怎样的统治( ) A.封建专制统治 B.奴隶主贵族统治 C.资产阶级统治
D.政教合一的专制统治
19.7世纪,穆罕默德建立穆斯林公社,标志着政教合一的阿拉伯国家的雏形由此诞生的地点是( ) A.麦加 B.巴格达 C.耶路撒冷 D.麦地那
20.下列国家中,不属于地跨欧、亚、非三大洲的帝国的是( ) A.波斯帝国 B.亚历山大帝国 C.罗马帝国 D.古埃及帝国
21.(2018江苏宜兴期中)622年,穆罕默德顺应阿拉伯社会的发展趋势,创立阿拉伯国家的雏形是在( ) A.麦加 B.耶路撒冷 C.麦地那 D.巴比伦
22.7世纪初,分散的阿拉伯部落以宗教信仰为纽带形成了统一的国家,他们信奉的宗教是( ) A.佛教 B.基督教 C.道教
D.伊斯兰教
23.7世纪初,穆罕默德创立的伊斯兰教在阿拉伯半岛应运而生。对“应运”的理正确的是( ) A.公民权利扩大 B.人民渴望统一 C.奴隶经济发达 D.半岛初步统一
24.阿拉伯半岛各部落遣使麦地那,表示放弃旧的信仰,皈依伊斯兰教。至此,阿拉伯半岛基本统一。这一时期应是( ) A.622年左右 B.630年左右 C.751年 D.830年
25.西欧有一句谚语:“中国人的头,阿拉伯人的口,法兰西人的手。”其中“阿拉伯人的口”主要说明了( ) A.阿拉伯人善于言辞 B.阿拉伯人喜欢交际
C.阿拉伯人的口非常有特色
D.阿拉伯人在东西方文化交流中的桥梁作用
26.(2018甘肃白银一模)沙特阿拉伯王国的国旗上写着:“万物非主,唯有真主,穆罕默德是……的使者。”伊斯兰教教徒信奉的神灵是( ) A.宙斯 B.如来佛祖 C.安拉 D.耶稣
27.(2018四川安顺四模)下列关于阿拉伯人的说法,正确的有( ) ①发明了从0到9的计数法 ②创立了伊斯兰教
③创作了文学名著《天方夜谭》
④在东西方文化交流与传播中起了积极作用久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28.为实现阿拉伯半岛的统一和阿拉伯国家的建立,穆罕默德创立了( ) A.犹太教 B.伊斯兰教 C.基督教 D.佛教
29.穆罕默德是阿拉伯半岛上一位有着重要影响的人物,探究其原因主要有( )
A.创立了基督教
B.促进了阿拉伯半岛的统一
C.建立了一个地跨亚、欧、非三大洲的大帝国
D.开创了中央集权的先河
30.(2018湖南邵阳期末)阿拉伯数字在我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运用得相当广泛,它的创造者和传播者分别是( )
A.古代印度人;阿拉伯人 B.古代阿拉伯人;罗马人 C.古代印度人;巴比伦人 D.古代阿拉伯人;埃及人
31.632年,阿拉伯半岛已基本统一。它实现统一的最主要特点是( ) A.半岛各部落承认穆罕默德的统治地位
B.穆罕默德在麦地那建立阿拉伯国家的雏形 C.统一进程与伊斯兰教的创立和传播同步 D.把土地分给农民耕种,收取赋税
32.佛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并称为世界三大宗教,它们在产生和发展过程中各自都形成了严格的宗教教规。以下对宗教活动的描述符合教规的是( ) A.基督教教徒在教堂里诵读《古兰经》 B.伊斯兰教教徒在寺庙里拜佛 C.佛寺中供奉着释迦牟尼的塑像 D.伊斯兰教的清真寺里供奉着耶稣像
33.(长沙中考)佛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并称为世界三大宗教。其中,伊斯兰教诞生于( ) A.中国
B.巴勒斯坦地区 C.阿拉伯半岛 D.古印度
二、材料分析题(共2题,共8分) 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一本历史书中对某帝国有以下描述:“这帝国盛行伊斯兰教,商人拥有能在逆风中航行的商船,从非洲运来黑奴,从印度输入米、棉及蔗糖,从唐帝国进口丝绸,首都巴格达因此成为当时世界重要的大都会。”
材料二 《一千零一夜》以古波斯语的《一千个故事》为蓝本,吸收印度、阿拉伯、埃及、希腊等地童话、传说、传奇等,以插叙手段连缀成书。 (1)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材料一中的“帝国”是哪一国家? (2)材料二中的《一千零一夜》又叫什么名字? (3)材料二说明了阿拉伯人的什么特点?
(4)阿拉伯人对世界文化的传播和交流起了什么作用?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2018部编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12课 阿拉伯帝国中考基础知识过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