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金融学作业一
一.名词解释 1、国际收支 答:国际收支是一种统计报表,系统的记载了在一定时期内经济主体与世界其他地方的交易 大部分交易在居民与非居民之间进行 2、自主性交易 答:指那些基于交易者自身的利益或其他的考虑面独立发生的交易,主要包括经常项目和资 本与金融项目中的交易,如货物和劳务的输出入、直接投资,长期资本流出入、侨民汇 款、赠与等。通常判断一国国际收支是否平衡,主要看其自主交易是否平衡。 3、蒙代尔分配法则
答:可以解决指派问题。根据这一法则,每一政策工具应该分配用于实现其相对有效地影响
的政策目标方面,否则,可能导致经济系统难以达到均衡。 4、特别提款权
答:是由IMF分配,可用于会员国政府之间支付国际收支逆差和归还基金组织贷款的资产。 5、IMF储备头寸
答:亦称普通提款权,它是指会员国在IMF的普通账户中可自由提取和使用的资产。 6、直接标价法 答:又称应付标价法,系统以固定数额的外国货币为标准折算为若干数额的本国货币表示的
汇率。目前世界绝大部分国家采用这种标价法,自由英镑、美元等少数例外。 7、铸币平价
答:以两种金属铸币的含金量之比得到的汇价,被称为铸币平价。在金本位制度下,汇率决定的基础是铸币平价。 8、外汇
答:即国外汇兑,本意是由于国际间的债权债务结算所引起的货币兑换行为。 9、资产结构平衡论 答:该理论认为汇率是由货币因素和实体经济因素所诱发的资产调节的资产平价所共同决定的。
10、即期外汇业务
答:也称外币期权,是一种选择权契约,其持有人即期权买方享有在契约届期或之前以规定的价格购买或销售一定数额某种外汇资产的权利。 11、外币期权
答:也称外币期权,是一种选择权契约,其持有人即期权买方享有在契约届期或之前以规定
的价格购买或销售一定数额某种外汇资产的权利。 12、汇率目标区制度 答;广义的汇率目标区是泛指将汇率浮动限制在一定区域内的汇率制度:狭义的汇率目标区是特指美国学者威廉姆森提出的限制汇率波动范围为核心的。包括中心汇率及变动幅度的确定方法,维系目标区的国内经济政策搭配,实施目标区的国际政策协调一整套内容的国际政策协调方案。 13、货币局制度 答:指在法律中明确规定本国货币与某一外国可兑换货币保持固定的交换律,并且对本国货币发行作特殊限制以保证履行这一法定义务的汇率制度。
14、外汇管理
答:又称外汇管理,它是一国为了防止资金外逃或流入,维持国际收支平衡和本国货币汇率水平稳定,通过法律、法令、条例等形式对外汇资金的收入和支出、输出、存款和放款,对本国货币的兑换及汇率所进行的管理。 二.简答题
1、简述“J曲线”效应及其原因。 答:本国货币贬值后,最初发生的情况往往正好相反,经常项目收支状况反而会比原先恶化,
进口增加而出口减少。这一变化被称为“J曲线效应”。
其原因在于最初的一段时期内由于消费和生产行为的“粘性作用”,进口和出口的贸易量并不会发生明显的变化,但由于汇率的改变,以外国货币计价的出口收入相对减少,以本国货币计价的进口支出相对增加,从而造成经常项目收支逆差增加或是顺差减少。经过一段时间后,这一状况开始发生改变,进口商品逐渐减少,出口商品逐渐增加,使经常项目收支向有利的方向发展,先是抵消原先的不利影响,然后使经常项目收支状况得到根本性的改善,这一变化过程可能会维持数月甚至一两年,根据各国不同情况而定。因此汇率变化对贸易状况的影响是具有“时滞”效应的。 2、简述米德冲突。
答:米德冲突是指在许多情况下,单独使用支出调整政策或支出转换政策而同时追求内、外
均衡两种目标的实现,将会导致一国内部均衡与外部均衡之间冲突。 3、影响汇率变动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答:影响汇率的因素有许多,既有经济的、也有非经济的,各个因素之间又有相互联系、相
互制约、甚至相互抵消的关系。
第一、 国际收支状况。必须指出,临时性的、小规模的国际收支差额,并非一定会影响到
汇率,而长期巨额国际收支差额,必然导致本国货币汇率的升降。
第二、 相对通货膨胀率。货币对外价值的基础是对内价值。如果货币的对内价值降低,其
对外价值及汇率则必然随之下降。
第三、 相对利率,一般而言,国内利率上升会推动本国货币汇率的上升。但利率对长期汇
率的影响有限,而对短期汇率可产生较大影响。
第四、 相对经济增长率。一般而言,经济增长较快的国家,其对外国商品和劳务的需求增
加相对较快,这会使其货币汇率下跌。不过,对于出口导向型国家而言,该结论未必适用。
第五、 财政收支状况,通常,财政赤字的增加一般导致本国货币汇率的下跌,但其影响并
非绝对。
第六、 国际储备。国际储备增加能加强外汇市场对本国货币的信心,因而有助于本国货币
汇率的上升。
第七、 心里预期因素。 第八、 信息因素。 第九、 政府干预因素。
4、在不同的货币制度下,汇率的决定基础及表现形式如何?
答:不同货币制度下汇率的决定基础是不一样的。在金本位制度下,汇率巨鼎的基础是铸币平价。表现为实际汇率应供求关系而围绕着铸币平价上下波动,但其波动幅度受制于黄金输送点。金块本位和金汇兑本位制度下,法定平价成为决定汇率的基础。但汇率波动的幅度已不再受制于黄金输送点,汇率稳定机制已大大降低。在纸币本位下,其所代表的价值量或实际购买力是汇率决定的基础。表现形式为汇率波动剧烈,受经济、政治及心理诸多因素的综合作用。
5、试比较外汇期货与远期外汇业务的异同。 答: 交易合约 规范程度 双方关系 报价 交易者 交易方式 交割方式 流通性 保证金要求 外汇期货交易 标准化合约 买卖双方无直接合同关系 买方报买价,卖方报卖价 法人和自然人均可参加交易 场内交易 绝大部分是现金交割 外汇期货合约可以流通转让 买卖双方必须按规定交保证金 远期外汇交易 非标准化合约 买卖双方具有合同责任关系 银行双向报价 主要是金融机构和大企业 多数是场外交易 绝大多数是实物交割 远期外汇合约不可以流通转让 无需缴纳保证金
外汇远期与外汇期货的相同之处在于两者都是未来买卖外汇的合同,都可用做套期保值或投机的手段。
6、浮动汇率制相对于固定汇率制的优缺点各是什么? 答:浮动汇率与固定汇率是汇率制度中的两端,总体上来说,一方的优点则为另一方的缺点,两者的优劣比较体现以下方面:
(1) 浮动汇率制度下,国际收支平衡不需以牺牲国内经济为代价。固定汇率制度下,
政府则会以牺牲国内经济的平衡来维持汇率的稳定。
(2) 浮动汇率制度保证了一国货币政策的自主性。而固定汇率制度下,一国的货币政
策不具有独立性,尤其在布雷顿森林体系下,其他各国的货币政策都要受制于美国货币政策,全无自主性。
(3) 在有关通货膨胀国际传递方面,浮动汇率制度的支持者与固定汇率的支持者各有
不同的观点,从理论上来看,浮动汇率与固定汇率都存在促进通货膨胀在国际间传递的机制,在固定汇率制度下,当国外发生通货膨胀时,通过一价定律及国际收支盈余所带来的国内货币供给量增加将导致国内物价水平的上升;在浮动汇率制度下,尽管不存在通过一价定律及国际收支盈余造成国内货币供给量增加的压力,但由于各国政府不再受国际收支的“纪律约束”,政府就有可能利用膨胀政策发展国内经济,让汇率去承担国际收支失衡的后果,这将导致物价水平的上涨,各国物价水平的上涨存在刚性与棘轮效应,结果将导致世界通货膨胀率的加速。
(4) 在汇率稳定及外汇投机方面,一般认为固定汇率制度有利于汇率稳定,促进国际
贸易与国际投资的发展,有利于抑制外汇投机。而浮动汇率制度的作用则刚好相反。
浮动汇率制与固定汇率制各有优势与劣势,一国在选择汇率制度时应根据各国的具体情况而定。从理论上来说,影响汇率制度选择的主要是经济因素。比如一国经济的开发程度、其经济规模、其进出口的商品结构和地区结构、其金融市场的发达程度以及国际金融市场的密切程度,以及国内通货膨胀率高低。如果一国经济开放程度高、经济规模小、或者进出口集中于某些产品或某几个国家,一般倾向于采取固定汇率制或钉住汇率制。相反,而采取浮动汇率制度较为合适。 对发展中国家来说,如果选择钉住汇率制,则应着重考虑该国对外经济、政治的集中程度和依附关系,这也是汇率制度选择“依附论”中的主要观点。
7、选择汇率制度时应该着重考虑哪些因素?
答:汇率制度的选择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是一国政府的政策行为。它首先建立在一国所具有的特殊的经济特征的基础上;并且在不同的时期,由于政府所追求的政策目的不同,政府所选择的经济特征的基础之上;并且在不同的时期,由于政府所追求的政策目的不同,政府所选择的汇率制度不同;在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趋势下,一国汇率制度的选择还受其对外经济贸易关系的影响,受国际经济和金融大环境的制约。
如果一国的对外开放程度高,经济规模小,进出口的商品结构单一(集中在某几种商品)或进出口的地区相对集中,则该国倾向于实行固定汇率制或钉住汇率制度;相反,对外开放的程度低,进出口商品多样化或进出口的地区分布多元化,国内通货膨胀率较高的国家,则倾向于实行浮动汇率制度。
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在选择汇率制度时,要取决于他们在经济、政治、军事等方面的对外联系特征。从美国的进口在其进口总额中占很大比重的国家,或者从美国得到大量军事赠与或从美国大量购买均需物资的国家,同美国有复杂的条约关系的国家,往往将本国货币钉住美元,同法国有传统殖民地联系的非洲国家,这倾向于钉住法国法朗,同美国等主要工业国家的政治经济关系较为“温和”的国家,则选择钉住其他货币。 三.论述题
1、国际收支调节政策的分类和政策搭配的核心精神是什么?
答:国际收支调节政策可分为需求调节政策、供给调节政策和资金融通政策。按对需求的不
同影响,需求调节政策可分为支出增减型政策和支出转换型政策两大类。支出增减型政策是指改变社会总需求或国民经济中支出总水平的政策,主要指财政和货币政策。支出转换型政策是指不改变社会总需求和总支出而改变需求和支出方向的政策。这类政策主要有汇率政策、补贴政策和关税政策以及直接管制。从供给角度讲,调节国际收支的政策有产业政策和科技政策。其都旨在改善一国的经济和产业结构,提高产业质量,降低成本,以此达到增加出口商品和劳务的生产,改善国际收支,资金融通政策,主要包括官方储备的使用和国际信贷便利的使用,其与上述政策相互之间具有一定得互补性和替代性。由于在实施过程中,各类政策对于内外均衡的同时实现会产生相互矛盾的效果,必须进行适当的搭配。因此,国际收支调节政策的分类与搭配核心精神在于:当国际收支失衡时,正确使用并搭配各种不同类型的调节政策,以最小的经济和社会代价达到国际收支的平衡的均衡。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国际金融学作业一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