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采取相应的治疗,护理,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向患者通报穿刺结果,注意患者的思想、心态,主动关心他们,鼓励他们勇敢地面对现实,适应生活,消除心理负担,以积极的心态治疗疾病,争取早日康复。
10方法改进
胸膜腔穿刺负压引流装置
对于包裹性积液或中小量积液、肥胖或胸膜肥厚的患者,采用传统胸膜腔穿刺方法,穿刺成功率不高,且容易出现并发症。有文献报道利用中心负压吸引装置,持续吸引,抽取真空,自制真空瓶。应用于胸膜腔穿刺术,取得较好临床效果[2]。 使用方法:
① 压吸引瓶一端接中心负压吸引,另一端接灭菌消毒的密闭空玻璃瓶,调节负压不超过0.03—0.04mPa,持续吸引抽取真空,制作真空瓶。
② 按传统胸腔穿刺术的准备工作,预定穿刺点皮肤常规消毒局部麻醉。
③ 用手夹住橡皮管一端,另一端插人已制作成的真空瓶,此时橡皮管内呈负压。 ④ 按预定进针方向缓慢进针,当呈负压的瘪橡皮管突然复张并有液体或气体流入真空瓶,说明针尖已进入胸膜腔,即可停止进针,固定好穿刺针即可。 原理主要是利用中心负压持续吸引,抽取真空,使灭菌消毒的空玻璃瓶处于真空(负压)状态。而当各种原因引起的胸膜腔内积液时,其潜在性空腔不复存在,腔内负压亦随之消失,当呈负压的穿刺针一旦进入胸膜腔时,其内的气体或液体便会流向呈负压的真空瓶,此指标可帮助判断穿刺针是否已进入胸膜腔内,避免穿刺针过深引起脏器的损伤。
优点:可以单人独立操作,节省人力。操作过程完全处于密闭状态,无须用注射器反复抽吸,减少了胸膜腔污染的可能。对判断胸穿针是否进入胸膜腔有一客观指标,克服了传统胸穿针只凭术者经验和手感来判断,避免了穿刺针因进入过深导致脏器损伤,提高了穿刺成功率和穿刺的安全性。中心负压调节一般不超过0.03—0.04mPa,负压适中,引流通畅,流速恒定,不良反应少。 套管针在胸膜腔穿刺术中的应用
方法:用介人治疗用的套管针。穿刺时, 将套管针刺人胸膜腔, 拔出穿刺针, 使套管留在胸膜腔内, 然后经套管注药或引流[3]。
应用套管针行胸膜腔穿刺术, 非常安全可靠。当穿刺针进人胸膜腔后, 拔出针, 套管留在胸膜腔内, 有较大范围的移动。特别适合胸水少、位置低, 离腼肌、肝脏等脏器近的患者。本法成功率高, 可减少副损伤给患者带来的痛苦, 值得临床推广。
引流管在胸膜腔穿刺术中的应用
改良方法为:把胸腔穿刺针(或较粗的长针头针座后的胶皮管)直接与引流管相通,穿刺针进入胸腔后,利用胸腔积液的压力差(流体静压)直接引流。为防止外界空气进入胸膜腔,引流管要弯曲成“U”字型,以密闭引流管。引流出的积液,要直接引流到有刻度的容器内,以准确判断引流液量[4]。 中心静脉导管的应用
用中心静脉导管穿刺针作胸膜腔穿刺[5-6],抽到胸腔积液后,将导丝经穿刺针导入胸腔,拔出穿刺针,把中心静脉导管沿导丝送入胸腔约250px,抽出导丝,接注射器抽液,确认引流通畅后用贴膜固定于胸壁,外端经胶管与引流袋相接,在患者可耐受情况下,让胸液自然流出,首次引流不大于1000ml,夹管,第2天再引流;直至24小时无胸液流出。此方法操作的难度不大,便于掌握,穿刺后进入体腔的中心静脉导管质地非常柔软,进入体腔较长,中心静脉导管较细,创伤小,不需要缝针,固定牢固,患者痛苦少,无后遗症,患者易于接受。与静脉留置针相比不会脱落或扭曲,不受体位的限制,针芯较粗,引流较通畅;而且由于输血器和引流袋的管路较长,患者活动方便。也避免了以前长金属针头易误伤脏器的危险,在气胸患者当肺内气体排除后肺部复张,导管还可随复张的肺被顶到肺尖部,使气体继续排出。操作时间较短,易于固定,值得注意的是,对顽固的结核性及恶性胸腔积液患者采用该法可持续引流积液的同时,亦可注入抗结核药物或化疗药物,操作方便。可根据患者的情况随时调节放液的速度和注药后关闭开关。保持药物在体腔内一定时间,有利于药物发挥其作用,同时还可以随时观察引流液的颜色、性质和量。但中心静脉导管置入胸腔后无法控制其在胸腔内的位置,对充分引流造成了一定的限制。中心静脉导管引流技术不仅“微创”,而且具有可留置、反复引流或注药、不易折断或阻塞等优点,虽耗材的价格较昂贵,但材料来源充足,值得提倡使用。值得一提的是,如胸腔积液性质粘稠或为脓液时,使用细针或细导管易阻塞,应尽早放置10-14F胸腔导管行水封瓶行闭式引流,并可胸腔内注入抗生素及用0.9%氯化钠溶液冲洗导管防止堵塞,排尽脓液,促使肺早日复张。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胸膜腔穿刺术适应症、禁忌症及注意事项(2)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