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阅读:第七讲 概括文章的中心思想
古韵悠悠
穿井得一人
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家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曰:“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译文:
宋国有一家姓丁的,家中没有井,所以要到远处打水洗涤,因此经常派一个人住在外面。等到他家打了一眼井之后,便对别人说:“我家打井得到一个人。” 有人听到这话,传播说:“丁家打井打出了一个人。”全城的人都谈论这件事,一直传到宋国国君那里。
宋国国君派人去问姓丁的。丁家的人回答说:“得到一个人的劳力,并不是从井中挖出一个人来呀。”早知道是这个结果,还不如不问。
本文选自《吕氏春秋》书卷二十二《慎行论〃察传》。《吕氏春秋》是在秦国丞相吕不韦主持下,集合门客们编撰的一部黄老道家名著。
练习
1.解释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1)及其家穿井( )(2)国人道之( ) (3)对曰( ) (4)若此( ) 2.宋君所听说的事和丁氏所言之事有什么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个故事给你怎样的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美文阅读
浇 花
张丽钧
①阳台上的双色杜鹃开花了,终日里,妖娆的红色与雅洁的白色争艳,静静的阳台显得喧嚷起来。 ②妈妈提来喷壶,哼着歌儿给花浇水。她在看花儿的时候,眼里漾着笑,她相信花儿们能读懂她这份好感,她还相信花儿会在她的笑容里开的更欢——她用清水、微笑和歌声来浇花。
③儿子也学着妈妈的样子,拎了喷壶来给花儿浇水——呵呵,小小一个男孩子,竟也如此懂得怜香! ④一天,妈妈仔细端详她的花儿,发现植株的旁侧生着几株株装的杂草。她笑了,在心里对那杂草说:“几天没搭理你们,偷偷长这么高了?想跟我的杜鹃抢春光,你们的资质查了点!”这样想着,俯下身子,拔除了那杂草。
1
⑤儿子回到家来,兴冲冲的拎了喷壶,又要给花儿浇水。但他跑到阳台上,却忍不住哭叫起来:“妈妈,妈妈,我的花儿哪里去了?”
⑥听到哭闹,妈妈一愣,心想莫非杜鹃插翅飞走了?待我跑来,却发现杜鹃举着笑脸,开得好好的。妈妈于是说:“儿子,这花儿不是在这儿吗?”
⑦儿子哭得更厉害了:“呜呜……那是你的花儿!我的花儿没有了!”
⑧妈妈见儿子绝望的指着原先长草的地方,顿时就明白了。说:“儿子,那哪儿是花呀?那是草,是妨碍花儿生长的草!妈妈把她拔掉了。”
⑨不料儿子却说:“我天天浇我的花儿,它都开了两朵了!呜呜……”
⑩妈妈疑惑地把那几株在草从垃圾桶里翻检出来,发现那蔫蔫的叫不上来的植物确实开着两朵比叶片颜色稍浅的绿色小花儿。妈妈心想:原来这样不起眼的植物在孩子心中也是花儿,我怎么们有意识到呢?她的心温柔的动了一下,俯下身子抱起孩子。
⑾“对不起,妈妈不该拔掉你的花儿。儿子,你真可爱!妈妈要替这两朵小小的花儿好好谢谢你,谢谢你眼里有他们,谢谢你一直为它们浇水;妈妈还要替妈妈的花儿谢谢你,因为你在为你的花儿浇水的时候,妈妈的花儿也占了光!“
⑿后来,妈妈惊讶的发现,这个世界上被忽略的花儿的真多!柳树把自己的花儿编成一个个结实的绿色小穗,杨树用褐色的花儿模拟虫子逗人,狗尾草的花儿就是毛茸茸的一条“狗尾”,连蒺藜都顶着柔软精致的小花儿于春风逗弄……上帝爱他的花园,大概,他也会用清水、微笑和歌声来浇花吧?并且,他会和孩子一样,不会忽略掉哪怕是最不起眼的一株植物的一株浅笑…… (选文有改动) 1.从文中提炼出妈妈对儿子的“花儿”的“称谓”分别表明了妈妈对儿子的“花儿”怎样的态度?完成下面表格。
称谓: 态度: 2.结合具体语境,说说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①她在看花儿的时候,眼里漾着笑??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待她跑过来,却发现杜鹃举着笑脸,开得好好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联系上下文,谈谈你对第⑩段中画线语句“她的心温柔的动了一下”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章结尾,作者借“上帝”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请简要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方法提炼 妈妈 儿子 归纳文章的中心思想
2
文章的思想感情是指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目的。具体说是作者想通过文章的主要内容赞扬什么,批评什么,反对什么,抒发什么感情,说明什么道理等等。如果我们体会出文章的思想感情,就能对文章理解得更深刻。
归纳中心思想的三点原则:确切、完整、简要。
确切,就是概括要准确、恰当,能概括出这篇文章所特有的思想意义。 完整,就是把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目的完整地概括出来。
简要,就是用简明扼要的语句来表达。但是它必须以确切、完整为前提。 分析的方法
1.分析文题,概括中心。标题是文章的眼睛,有的文章标题可揭示文章的中心,可先通过分析文章的标题,结合文章的内容,准确概括出文章中心。
2.分析写作背景,体会中心。了解背景能明白作者的写作意图,有助于准确地归纳文章的主题。
3.分析首段,确定中心。文章常常开篇点题,分析开篇的语句、段落,往往可以把握文章主题。 4.分析结尾,总结中心。篇尾点题也是为文之法,有的记叙文卒章显志,往往在结尾用简短的议论、抒情揭示文章的中心,可细心品味文章的结尾,结合文章的内容,准确概括文章的中心
5.分析议论、抒情句,品味中心。有的记叙文,作者往往用议论、抒情的语句,表达情感,这些句子往往与中心密切相关,要认真品读这些句子,就能准确概括文章的中心。
6.抓每段的中心句,归纳中心。一般的记叙文,每一段落都有一个中心句或重点句,要抓住这些中心句或重点句,归纳出文章的中心。
7.概括各段大意,归纳中心。要先把每一段的意思概括出来,在各段大意的基础上,归纳出文意的中心。
8.分析文章的结构,总结主题。结构是为表现主题服务的,分析结构可以了解作者意图,总结归纳出主题。
9.综合分析,把握中心。有些文章比较复杂,必须从多方面入手,综合分析,才能全面准确地把握文章中心。
概括记叙文中心的一般语言表述形式:
本文记叙了(或描写了)??的故事(事迹、经过、事件、景物),赞扬了(或揭露了、歌颂了、说明了、表达了、表现了)??的精神(或思想、品质、道理、感情性格、实质),抒发了作者??的感情。 记叙文四种文章体裁的中心思想的基本概括句式:
1.写人的文章,主要以人为主,以事件的铺叙来反映人物的特点、品质和精神。概括中心思想,就要抓住人物在事件发展过程中所蕴含的精神品质为主来归纳。有些文章也概括文章的思想感情。
基本句式如下:
“表现(表达)了??品质”或“赞扬(歌颂)??精神”。
2.记事的文章,主要以叙事为主,由人穿插其中来完成整件事。概括中心思想,就要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和所写的事情所包含的感情与道理进行概括。有些文章也概括人物的精神品质。
基本句式如下:
“表达??思想感情”或“表现(赞颂)??新风尚”或“说明了??道理”。
3
3.状物的文章,主要抓住作者对物的感情来概括中心思想,如“喜爱、赞美”等。以物喻理的文章要概括其中包含的道理,借物喻人的文章要概括出人物的品格精神。
基本句式如下:
“表达??思想感情”或“说明??道理”或“说明(赞扬)??品质(精神)”。
4.写景的文章,主要抓住作者对景物的思想感情来概括中心思想,如“喜爱、热爱、赞美、愉悦”等。 基本句式如下:
“表达(表现)??思想感情 ”。 例题分析
例[1] 牵牛花
有人喜爱娇艳的牡丹,有人喜爱芬芳的茉莉,我则喜爱那平凡的牵牛花。
乐于向高处攀登是牵牛花的本色。开始,她那纤细的茎蔓围着篱笆杆向上缠。慢慢地,篱笆被牵牛花占满了。只要从屋檐下搭几根绳子连到篱笆上,牵牛花的茎又会沿着绳子向上爬去。那翠绿绿的叶片,红的、白的、紫的花,组成了条条花索,像是在屋前挂上了条条彩带。
牵牛花是凭着坚韧不拔的毅力向上攀登的。她把自己的身体全都缠绕在篱笆上,一点也不游离。正因为她缠得牢,攀得紧,风吹雨打也不会掉下来。偶尔被大风吹下来,她也不灰心,一有机会就借助风的力量再次攀上去。
牵牛花一生都在攀登。一天、二天,一月、二月,直到霜打叶落,生命到了最后一刻才罢休。到了深秋,她虽然枯萎了,却留下了一粒粒饱满的种子。明年,篱笆上,屋顶上,又将爬满奋力向上攀登的牵牛花。我爱牵牛花。
本文中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点拨 】 摘句法找中心。有的文章在开头、中间或结尾点明中心思想。《牵牛花》第二、三自然段中的第一句话,是段的中心句,表现出牵牛花的精神。文中还有许多句子可以表现出牵牛花的精神,如“被大风吹下来,她也不灰心,一有机会就会借助风的力量再次攀上去”“直到霜打叶落,生命到了最后一刻才罢休”等。从这些句子中可以看出本文的中心是赞扬牵牛花乐于向高处攀登,坚韧不拔的精神。
例[2] 难忘真情
“真倒霉,在这时候腿上起了两个包,今天,连体育课都上不了啦!”我一边一拐一拐地背着书包往家走,一边小声叨唠着。“金青,金青等我会儿??”,我无意中看见了我们班的金青,真想飞快地跑过去。“呦,你的脚扭了?”“何止是‘扭了’,都瘸了!”“到底是怎么回事?”“昨天我腿上起了两个大包,硬硬的,已经磨肿了。”“走,我陪你上医院!”我站着不动,“都这样了,还不去,等磨破了你连上学都困难!”我听她这么一说,只好随她去了。她把我的书包抢过去挎在肩上,两个大书包“叽里咕噜”地直打架,我不好意思地笑了。
进了医院,金青又是挂号,又是找诊室,忙个不停。等医生给我上好药,贴上胶布,我从诊室里走出来时,她赶紧走过来,一把扶住我,关心地问:“疼吗?”我忍着眼泪点点头。“我背你走!”“别,那怎么行?”她犹豫了一下,“那我扶你走!”“不用??”不等我说完,她已经搀起我,两个大书包又“叽里咕噜”地直打架。
4
我们一路走,一路说笑,也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脚上两个大包已经不那么疼了。 她一直扶着我,把我送到家门口。我推开门说:“进屋坐会儿吧!”“不用了。”她递给我书包转身要走。我急了,拉住她说:“来吧,我给你倒杯‘可乐’!”她冲我一笑,说:“干嘛那么客气,明天见!”她摆摆手,走了。“谢谢啊!”我冲着她的背影喊,她回过头又冲我笑了笑,走远了。
此时此刻,我的心里暖融融的?? 本文中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点拨 :有些记叙文的题目就十分明确地揭示了文章的中心思想。 我们可以考虑用扩句的方法,在题目的基础上,加上适当的词语,扩展成意思完整的句子,就是文章的中心思想。这种方法叫审题概括法,用这种方法概括中心思想,还要先认真阅读文章的主要内容,然后再仔细考虑题目与中心思想的内在联系。
短文《难忘真情》实际上题目就已经点明了文章的中心。当我们读完文章不难发现作者的写作目的是赞扬同学间的真挚情感 。
例[3] 孔雀与鹤
一天,孔雀邀请鹤做客。它们一起吃饭,并滔滔不绝地交谈着。后来却为究竟谁的天赋更多而争论起来了。
孔雀说:“你看看我这五彩缤纷的羽毛,闪烁着多么艳丽的光彩。你看看我的尾巴!”孔雀开起屏来,将它们俩都遮住了。它说:“现在,你总该看到我的艳丽多姿了吧!要是你瞧瞧自己那灰白而单调的外衣,你就不得不承认,我远远地超过了你。”
鹤回答说:“我不想为我们的羽毛是否美丽而争论。确实,你的羽毛是比我的漂亮多了。但是,这美丽的羽毛并不能使你高飞;你只能老挨着地面,那美丽又有什么用呢!尽管我的羽毛是灰白色的,它却能载着我高高飞翔,直到九天云霄。从那儿,我将心旷神怡地俯视大地,看着你在地面上如何趾高气昂,神气活现。”
本文中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点拨 : 童话寓言当中所蕴含的道理即是文章的中心。如这篇寓言,孔雀炫耀的是外在的美丽,而鹤则注重内在的才能,其中包含的道理就是:看一个人的本领,不能只看外表是否美丽,而要看真实的能力。 实战演练:
爱痕
记得一位伟人说过:母亲是女儿心中的太阳,我是太阳地下最幸福的人。
我母亲是一位普通的工人,长年患病,病史几乎与我同龄。她身材瘦小,性格温和而倔强。年过半百,看起来比实际年龄略显苍老。憔悴的面容,记录了生命的坎坷。为了排除母亲久病卧床的孤寂,为了回报母亲,在春暖花开的日子里,我用“小飞鸽”自行车驮着母亲到郊外散心。
郊外的景色真美啊!湛蓝的天空,像一池倒映的湖水;清新的空气,似醇酒的芳香,另人心旷神怡。我一边吃力地蹬车,一边当导游,向母亲介绍改革开放给农村带来的变化。我弯腰弓背,揣着粗气,小心翼翼地行驶。突然,车子在水泥的路基上颠簸了一下,我的身体失去了平衡。就在车倒人翻的一刹那,我猛然侧过头,用自己的身体挡住了母亲,母亲安然无恙,我却觉得眼前一黑,下颌被坚硬的铁轨磕伤,殷
5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小学语文阅读:第七讲 概括文章的中心思想(学生)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