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除了用眼睛看,谁还有更好地方法?
3.师:看老师是怎么比的,把吸管竖在桌子上,吸管的一端要对齐,然后比较另一端,就比出哪根吸管长,哪根吸管短了。现在请你也来试一试、比一比吧。
4.小结:原来吸管有长有短。比长短时,我们要将两根吸管的一端对齐,然后比较另一端,就能比出长短了。
二、引导幼儿按从短到长或从长到短的顺序排列吸管,强化比的方法。
1.师:刚才我们学会了比较长短的方法,现在我要考考你们了,我这有3根吸管请你们按长短为它们排排队。 2.师:谁愿意先来比比它们的长短?请一名幼儿操作。比出最短的吸管后,教师马上从短到长排队。(提醒从红旗开始排队)
3.师:现在是从短到长来排队,还可以怎么排呢?
4.师:下面就请你们也来比比3根吸管的长短,然后从红旗开始从短到长或从长到短来排队吧!
5.幼儿自由操作比长短,教师指导。提醒幼儿先比3根吸管的长短,然后从红旗开始依次排队。 三、展示幼儿作品。 1.教师将从短到长和从长到短不同的排列方法分两边摆放。
2.师:看看,你们有没有都排对呀?(若有错误,就请幼儿纠正。)
3.小结:小朋友们真能干,能比出3根吸管的长短,并将吸管从短到长或从长到短的来排队。 反思:
本次活动教材新颖,符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活动中幼儿兴趣浓厚,参与性强。活动通过引导幼儿观察吸管,发现、讲述吸管的外形特征,如长长圆圆的,中间有一个洞等。重点引导幼儿探索、发现比长短的方法。教师的提问直接指向活动目标,使幼儿发现将吸管一端对齐的方法就能比出长短,并再次操作感知比长短的方法,从而突破活动的重点。然后用比长短的方法比较3根吸管,并将吸管从短到长或从长到短的顺序排序,通过在排序卡上排序,提高数学应用意识,发展幼儿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磨研发现活动还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
1.幼儿的操作教具最好是一次性投放,这样更自然。
2.用3根吸管让幼儿从长——短或短——长进行排队时,为了让幼儿比较的更明显,可准备6根吸管分两次排队,这样更清晰。
3.在纠错时可请幼
儿在黑板上操作、改正,这样不仅可以避免其他幼儿等待过长,也能更好地关注到孩子的个体差异,使孩子们发现错在哪里。
小班数学活动:比长短
执教:邢素滢
活动目标:
1.理解长短的概念,学习比较物体的长短,并能用语言进行描述。
2.能按物体的长短特征进行分类。
活动准备: 教具:一根金箍棒,内有3根长短不一,颜色不同的纸棍。两个不同大小的苹果图片。
学具:长短不一的铅笔和吸管
活动过程: 一、出示苹果图片,复习上节课的内容:比大小
二、让幼儿感知物体有长、有短,学习用语言表述判断的结果。
1、出示金箍棒,引起幼儿兴趣。
从金箍棒中变出三根长短不一,颜色不同的纸棍,引导幼儿观察:这些棒是什么颜色?它们一样长吗?比较后说出哪根长,哪根短,哪根最短?
教师:“你是怎么知道这些物体有长有短的呢”?给与幼儿充分的时间自由讨论交流。
2.集体讨论交流 幼儿:“看出来的” 幼儿:“比出来的” 三、探究比较物体长短的方法。
1.引导幼儿观察。 谈话导入活动:“小朋友,看看桌上都有什么?”
幼儿:铅笔、吸管 2.师幼讨论交流:你发现它们有什么秘密?
教师:“我们看看他们有什么不一样?”幼儿:“铅笔颜色不一样,有绿颜色的,这还有红颜色的。”“吸管颜色也不一样”“这是长的吸管,这是短的吸管------”
教师小结:我们小朋友的小眼睛真灵,发现了这么多的秘密。(引导幼儿说出有长有短)
四、教师演示,幼儿操作。
1.教师示范比长短的方法
教师:“刚才小朋友想得好,说的也好,现在看看老师是怎么来比长短的。我们把吸管或铅笔平放在桌面上,吸管的一端要对齐,然后比较另一端,就能比出长短了。我给小朋友们也准备了铅笔和吸管,现在请你们也来试着给它们比比长短。”
2.幼儿自由操作比长短,教师指导。
教师:“有的小朋友是把铅笔竖在桌子上来进行比较的,这样比较长短的方法也对,小朋友的小脑袋真聪明。”“我们比的时候,可以说一说,这根铅笔比那根铅笔长,那根吸管比这根吸管短等等。”
3.教师小结:我们给物体比长短时,不管是竖着比还是横着比,物体的一端一定要对齐。
五、游戏:听信号做动作
老师说长,幼儿拉长手臂表示长。
老师说短,幼儿缩短手臂表示短。
六、操作练习 练习一:身体部位比较
教师:“现在我们玩一个比较长短的游戏。请你和老师或者你旁边的小朋友结成好朋友,看看我们的身体哪些部位可以进行长短比较。” 老师示范比较。
1.幼儿结对讨论比哪些部位。
2.幼儿自由比较长短。
练习二:长短分类 教师:“我这里有两个筐,红色框和蓝色框。每个筐上都有长短标记,现在请小朋友按长短分类,把你手中的铅笔和吸管送回到筐里。”
幼儿按标记分类,教师指导。
七、结束活动 我们幼儿园还有很多物体,我们一起去看看哪些物体长?哪些物体短。 篇五:小班数学《长和短》课后反思
小班数学《长和短》课后反思
小班数学《长和短》课后反思
一、目标中指出要积累长短的经验,长和短是相对而言的,是通过相互比较得出的,所以“比”这个能力和方法,一定要教给幼儿。但是整个活动中我都没有很重视这个能力,在活动一开始,大家找自己位置这个环节,我将椅子拿起来把彩条进行了对比,粗略地让幼儿感知了“比”这一方法。而后的动物(大象、兔子、长颈鹿)比较中,没有具体的维度,只是用眼睛观察发现,应该确定一个维度来比较,比如用尺或者绳子等,让幼儿有一个量的感知,否则就没有科学可言(现实中大象的耳朵比兔子还长呢)
二、材料准备上:
1.教师操作材料
(1)我事先准备的在魔术箱里放了两条长短不一的绳子,但是活动中发现短的那条绳子没有放进去,只有一条长绳,当时有点无法收场。这一环节的设计可以改为变出一根绳子问问幼儿它是长是短,说长,再变出一根更长的绳子,再将两根绳子进行比较,让幼儿明白要通过“比”才能知道长短。在分长短食物的环节,我准备了两个长短不一的盒子分别给长颈鹿爸爸和长颈鹿宝宝。可是也由于疏忽大意落在了教室里,只能用两个椅子代替,失去了原先的游戏性和情境性
(2)比较长短这一技能上,还需要一个参照物(中间物),尺或者绳都可以替代,作为衡量长短的标准,而不能只是肉眼观察
(3)对于小班幼儿,游戏性、情境性要求很高,温暖活跃的气氛也很重要,教师可在开始环节加点音乐,“今天动物园要进行比赛,内容是比长短,比赛马上就要开始了,先请小朋友们入场,按照我刚刚说的要求找到你们的位置啊”
2.幼儿操作材料
(1)长短不一的纸条在找好位置后,就显得很多余,无法再利用上,我觉得在找的时候就可以用贴的,撕下不干胶,将自己的彩条贴在椅子上的彩条下面,这样一来长短一目了然,就免去了后面有些幼儿拿着彩条不知道放哪儿时就一直拿在手上玩
(2)长短不一的食物,其分辨率也不是很高,我没有拎出来先认识一下,而是让大家直接就开始去分。我发现大多数幼儿都是随便在放食物,根本没有顾及它的长短。此环节教师应该要先将这些操作材料与幼儿认识清楚,让幼儿弄懂了长短的食物,搞清了任务才去行动。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小班数学比长短反思(2)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