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油工初级工理论知识试题
一、选择題(每题有四个选项,只有一个是正确的,将正确的选项号填入括号內) 4.AA002 充足的油气来源是形成油气藏的( )基础。 (A) 储量 (B) 物性 (C) 物质 (D) 规模 5.AA002 石油中碳含量一般占( )。
(A) 84%~85%. (B) 84%~86% (C) 84%~87% (D) 84%~88% 11.AA003 原油冷却到失去流动性时的温度称为( )。
(A) 结蜡点 (B) 凝固点 (C) 溶蜡点 (D) 凝析点 12.AA004 石油的组分主要以( )为主。
(A) 油质 (B) 碳质 (C) 胶质 (D) 沥青质
13.AA004 原油中烷烃的碳原子个数为( )时呈固态的碳氢化合物称为蜡。 (A) 5~30 (B) 5~17 (C) 16~42 (D) 32~56 14.AA004 石油主要由( )等元素组成。
(A) 碳、氧 (B) 氧、氢 (C) 碳、氢 (D) 硫、氢 15.AA005 原油压缩系数的单位是( )。
(A) kg/m3 (B) MPa (C) MPa-1 (D) mPa.s 16.AA005 原油密度单位是( )。
(A) kg/m3 (B) MPa (C) MPa-1 MPa (D) mPa.s 17.AA005 原油粘度单位是( )。
(A) kg/m3 (B) MPa (C) MPa-1 (D) mPa 18.AA006 生成石油和天然气的原始物质是( )。
(A) 细菌 (B) 有机物质 (C)轻质烃 (D) 干酪根
19.AA006 高等生物含脂肪,蛋白质量多,在油、气( )过程中占有重要地位。 (A) 储集 (B) 生成 (C) 运移 (D) 开发
20.AA006 一般认为( )物质主要是水生低等生物,如浮游生物、珊瑚、藻类、各种微生物、介形虫、有孔虫等。
(A) 生油 (B) 有机 (C) 无机 (D) 干酪根 21.AA007 随着埋藏的深度不断加大,长期保持还原环境,压力、温度也逐渐增高,是促使( )
快速向石油转化的有利条件。
(A) 氨基酸 (B) 脂肪 (C) 蛋白质 (D) 有机质
22.AA007 前三角洲地区,河流带来大量( ),为生物提供了大量的养料,使生物更加繁盛,所以这种地理环境中的沉积物具有丰富的有机物。
(A) 有机物 (B) 无机物 (C) 脂肪 (D) 氨基酸
23.AA007 一些有利生油的地理环境能否出现并长期保持,是受( )运动所控制的。 (A) 地壳 (B) 地核 (C) 地心 (D) 地幔
32.AA010 一般情况下( )常与石油相伴生,而干气多与纯气藏有关。 (A) 湿气 (B) 天然气 (C) 油田气 (D) 煤田气
33.AA011 天然气是以( )化合物为主的各种气体组成的混合气体。 (A) 碳氧 (B) 碳氢 (C) 氮氧 (D) 硫氮
34.AA011 天然气在接近常压条件下,粘度与压力无关,随温度增加而( )。 (A) 上升 (B) 下降 (C) 不变 (D) 波动
35.AA011 天然气在流动时其分子间产生的摩擦力叫( ) . (A) 阻力 (B) 流动压力 (C) 气压 (D) 天然气粘度 36.AA011 天然气的颜色一般为( )。
(A) 白色 (B) 黄色 (C) 无色 (D) 蓝色 37.AA012 干气多产自( )。
(A) 纯气藏 (B) 石油 (C) 伴生气 (D) 凝析气藏 38. AA012 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按含量大小依次是( )。
(A) 丁烷、丙烷、乙烷、甲烷 (B) 甲烷、乙烷、丙烷、丁烷 (C) 丁烷、乙烷、丙烷、甲烷 (D) 甲烷、丙烷、乙烷、丁烷 39.AA012 甲烷在天然气中含量超过( )时叫干气。 (A) 50% (B) 60% (C) 80% (D) 95%
40.AA012 天然气中乙烷以上的重烃含量超过( )时叫湿气。 (A) 5% (B) 10% (C) 80% (D) 95% 41.AA0l2 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 )。
(A) 甲烷 (B) 乙烷 (C) 丁烷 (D) 二氧化碳
42.AA01 3 主要生油阶段是( )在温度、压力作用下发生热催化降解和聚合加氢等作用生成烃
类。
(A) 干酪根 (B) 岩石 (C) 轻质烃 (D) 细菌
43. AA013 油气生成的过程大致分为三个阶段:初期生油阶段、( )阶段、热裂解生气阶段。 (A) 主要生油 (B) 生气 (C) 生烃 (D) 生成有机质
44.AA013 在主要生油阶段,氧、硫、氮等杂元素减少,原油的密度、粘度降低,胶质、沥青
质不断减少,轻质馏分增加,原油性质( )。
(A) 变差 (B) 变好 (C) 不变 (D) 不确定 45.AA014 在沉积物压结成岩过程中,油气从生油层向临近储集层发生同期运移的过程中,( )
的作用是极为重要的。
(A) 重力 (B) 动压力 (C) 自然压力 (D) 地层静压力
46.AA014 构造运动力能够造成各种通道为油气( )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 (A) 生成 (B) 裂解 (C) 运移 (D) 形成
47.AA014 由于地壳运动,在倾斜的地层里,更有利于( )发挥作用。 (A) 浮力 (B) 地静压力 (C) 水动力 (D) 毛管力
48.AA015 油气二次运移的主要外力作用是动压力、( )和浮力。
(A) 地静压力 (B) 动压力 (C) 水动力 (D) 间隙水 57.AA018 构造油气藏分为背斜油气藏和( )油气藏两种。 (A) 不整合 (B) 岩性 (C) 地层 (D) 断层 58.AA018 油气藏根据( )的成因可分为三类。 (A) 油层 (B) 圈闭 (C) 盖层 (D) 岩层
59.AA018 地层油气藏按圈闭的形成条件可分为( )油气藏、不整合油气藏和生物礁油 气藏。
(A) 背斜 (B) 裂缝 (C) 岩性 (D) 断层
60.AA019 油气藏内的油水界面与油层顶界的交线称为( )。
(A) 外含油边界 (B) 含水边界 (C) 油藏高度 (D) 含气面积 61.AA019 在油藏最低处四周衬托着油藏的水叫( )。
(A) 边水 (B) 底水 (C) 含水边界 (D) 油水界面
62.AA019 油、气、水在储油( )中的分布规律是顶部是气,中部是油,底部是水。 (A) 圈闭 (B) 构造 (C) 储集层 (D) 盖层
63.AA020 能阻止油气继续运移,并能使油气聚集起来,形成油气藏的地质场所称为( )。 (A) 断层 (B) 储集层 (C) 盖层 (D) 圈闭
64.AA020 生成的油气经过二次运移之后,必须保存于( )中方可形成油气藏。 (A) 盖层 (B) 圈闭 (C) 断层 (D) 裂缝 65.AA02] 地层水在油藏边水和底水呈( )状态。
(A) 油水混合 (B) 油水(气)混合 (C) 自由 (D) 分层
66.AA02l 地层水的化学成分主要有( )等阳离子和Cl-、SO42-、CO32-、CHO3- 等阴离子。 (A) K+、Ca2+、Mg2+ (B) Na+、Ca2+、Mg2+ (C) Na+、K+、Mg+ (D) Na+、K+、Ca2+、Mg2+ 67.AA021 地层水相对密度一般较高,在( )不等。 (A) 0.1001~0.1050 (B) 0.900~1.00 (C) 1.00l~1.050 (D) 1.101~1.150
68.AA021 地层水在岩石(油层)孔隙中呈( )状态。
(A) 油水分离 (B) 油水(气)混合 (C) 自由 (D) 分层 69.AA022 油田水中最常见的( )为:Na+,K+,Ca2+,Mg2+。 (A) 阴离子 (B) 阳离子 (C) 等离子 (D) 化学离子
70.AA022 根据油田水与油气分布的相对位置,分为( )、边水和夹层水。 (A) 油田水 (B) 气田水 (C) 地表水 (D) 底水 71.AA022 在油田范围内发育的地下水称为( )。
(A) 地表水 (B) 油田水 (C) 夹层水 (D) 油层水
72.AB001 油田开发就是依据详探成果和必要的( ),在综合研究的基础上对具有工业价 值的油田进行开发。
(A) 生产性开发试验 (B) 生产设施 (C) 经济条件 (D) 劳动力
73.AB001 从油田实际情况和生产规律出发,制定出合理的( ),使其按预定的生产能力和 经济效益实现长期稳产。
(A) 经济方案 (B) 建设方案 (C) 开发方案 (D) 布井方式
82.AB004 在边缘注水方式中,注水井分布在含水边缘以内,这种注水方式是( )注水。 (A) 缘内 (B) 缘上 (C) 切割 (D) 面积
83.AB004 注水井布置在含油边界线上,这种注水方式称为( )注水。 (A) 切割 (B) 面积 (C) 边缘 (D) 四点法
84.AB004 根据注水井的( )位置,边缘注水可分为缘外注水、缘上注水和缘内注水三种。 (A) 井别 (B) 并排 (C) 分布 (D) 井距
85.AB005 在切割注水中,纵切割注水、横切割注水和环状切割注水是依据注水井排的( ) 进行划分的。
(A) 面积大小 (B) 布井方向 (C) 油水井数 (D) 注水井数 86.AB005 切割注水就是利用( )排将油藏切割成为较小单元。 (A) 注水井 (B) 自喷井 (C) 抽油机井 (D) 油井
87.AB005 切割注水就是利用注水井排将( )切割成为较小单元,每块面积可以看成是一 个独立的开发单元。
(A) 油层 (B) 油藏 (C) 地层 (D)面积
88.AB006 面积注水方式中,生产井数与注水井数比值为2:1,这种注水方式是( )注水。 (A) 四点法 (B) 五点法 (C) 七点法 (D) 九点法
89.AB006 注水井按一定井距布置在正六边形的顶点,生产井位于正六边形的中心,这种注 水方式是( )注水。
(A) 九点法 (B) 七点法 (C) 反九点法 (D) 五点法
90.AB006 注水井和生产井按一定的几何形状,均匀地布置在整个开发面积上,这种注水力
式称为( )注水。
(A) 切割 (B) 面积 (C) 边内 (D) 七点法
9l.AB007 油田面积大,地质构造不够完整,断层分布复杂是适用( )注水的油田条件。 (A) 边缘 (B) 切割 (C) 点状 (D) 面积
92.人B007 采油速度较低时是适用( )注水的油田条件。 (A) 面积 (B) 切割 (C) 点状 (D) 边缘
93.AB007 油层分布不规则,延伸性差,多呈透镜状分布,用切割式注水不能控制多数油层, 注入水不能逐排影响生产井时,采用( )注水方式比较合适。 (A) 点状 (B) 切割 (C) 面积 (D) 边缘
94.AB008 注水方式中( )注水是将采油井和注水井按一定几何形状和一定密度均匀布置在整个开发区上,同时进行注水和采油,是一种强化注水方式。 (A) 面积 (B) 行列 (C) 点状 (D) 边缘
95. AB008 面积注水方式的采油速度,一般均( )行列注水。在一定工作制度下,其采油速度主要取决于布井系统和井距。
(A) 低于 (B) 高于 (C) 次于 (D) 不如
96.AB008 采油井均处于注水受效第一线上,直接受( )影响,为了均衡开发,各类井必须一次投注或投产。
(A) 采油井 (B) 注水井 (C) 电泵井 (D) 螺杆泵井
97.AB009 针对非均质多油层油田注水开发的工艺技术,既可以加大差油层的注水量,也可以控制好油层注水量的注水方式称( )注水。
(A) 分层 (B) 正注 (C) 反注 (D) 笼统
106.AB0l2 七点法面积井网呈等边三角形,注水井按一定的井距布置在正六边形的( ),呈正
六边形,3口采油井分别布置在三角形的3个顶点上,采油井位于注水井所形成的正六边形的中心。
(A) 边线 (B) 腰线 (C) 中心 (D) 顶点
107.AB012 七点法面积井网的注水井与每个采油井距离相等,注水井和采油井井数比例为 ( )。
(A) 2:1 (B) 2:3 (C) 1:2 (D) 1:1
108.AB012 七点法面积井网注水,注水井是采油井井数的( )倍,所以注水强度较高,最 终采收率也较高。
(A) 1 (B) 2 (C) 3 (D) 4
109.AB013 根据理论计算和室内模拟试验,在油层均质等厚条件下,油水粘度比或流度比为 1时,五点法面积井网油井见水时的扫描系数为( ),随着注水强度的提高,面积波及系数
逐渐增大。
(A) 0.32 (B) 0.52 (C) 0.27 (D) 0.72
110.AB013 井网呈均匀的正方形,注水井和采油井都呈正方形,1口注水井给周围4口采油 井注水,同样1口采油井受周围4个方向的注水井的影响,这样的注采方式为( )面积井网。 (A) 四点法 (B) 五点法 (C) 点状 (D) 切割 111. AB013 五点法面积注水井网呈( )形。
(A) 直角三角 (B) 钝角三角 (C) 等边三角 (D) 正方 112. AB014 井网等边三角形,将注水井按一定的井距布置在等边三角形的3个顶点上,采油井位于三角形的中心,这样的注采方式为( )面积井网。 (A) 四点法 (B) 五点法 (C) 点状 (D) 切割
113.AB014 四点法面积井网是1口注水井给周围6口采油井注水,1口采油井受周围( )
个方向的注水井的影响。
(A) 6 (B) 3 (C) 4 (D) 2
114.AB014 四点法面积井网注水井与每个采油井距离相等,注水井和采油井井数比例为( )。 (A) 1:3 (B) 1:l (C) 1:2 (D) 1:4
115.AB015 油田在开发以后,在某些井点,关井待压力恢复以后,所测得的油层中部压力称 为( )。
(A) 原始地层压力 (B) 目前地层压力 (C) 流动压力 (D) 生产压差 116.AB015 油井正常生产时所测得的油层中部压力是( )。 (A) 静压 (B) 流压 (C) 油压 (D) 压差 117.AB015 静压与流压之差称为( )压差。 (A) 流动 (B) 生产 (C) 流饱 (D) 总
118.AB015 目前地层压力与原始地层压力之差是( )。 (A) 总压差 (B) 流压 (C) 静压 (D) 饱和压力
119.AB016 油田实际日注入油层的水量叫( ),它是衡量油田实际注水能力的重要指标。 (A) 总注水量 (B) 日注水量 (C) 月注水量 (D) 累积注水量 120.AB016 注水井吸水指数是单位注水压差下的( )。
(A) 总注水量 (B) 日注水量 (C) 月注水量 (D) 累积注水量
121.AB016 吸水指数是指在每一个单位压力差的作用下,每日( )能吸多少立方米的水量。 (A) 区块 (B) 地层 (C) 注水井 (D) 油井 122.AB017 产水量与产油量之比称为( )。
(A) 水油比 (B) 油水比 (C) 水液比 (D) 油液比
123.AB017 油田内所有油井(除去计划关井和报废井)应该生产的油量的总和叫( )。 (A) 生产水平 (B) 生产能力 (C) 计划产量 (D) 日标产量
133.AC002 一段圆柱状金属导体,若将其拉长为原来的2倍,则拉长后的电阻是原来自( )
倍。
(A) 1 (B) 2 (C) 3 (D) 4
134.AG002 金属导体的电阻与导体横截面积成( )关系。 (A) 正比 (B) 反比 (C) 倍数 (D) 相等
l35.AC003 电路是由( )、用电器、导线、电器元件等连接而成的电流通道。 (A) 电源 (B) 电动机 (C) 开关 (D) 电阳
136.AC003 电路的开关是电路中不可缺少的元件,主要用来( )。
(A) 提供电源 (B) 保证电压 (C) 电路畅通 (D) 控制电路工作状态 137.AC003 熔断器不是电路的( )。
(A) 导线 (B) 闸刀 (C) 开关 (D) 空气开关
138.AC004 电路中形成电流的必要条件是有( )存在,而且电路必须闭合。 (A) 电阻 (B) 电流 (C) 电源 (D) 用电器
139.AC004 电路有电能的传输、分配、转换和( )作用。
(A) 信息的传递、处理 (B) 电流的分配 (C) 电压的分配 (D) 电源的输出 140.AC004 电源内部的通路称为( )。
(A) 短路 (B) 外电路 (C) 内电路 (D) 回路 141.AC005 电压的物理意义是电场力对( )所做的功。 (A) 电源 (B) 电流 (C)电荷 (D) 电阻 142.AC005 电压的单位是( )。
(A) 欧姆 (B) 安 (C) 库仑 (D) 伏特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采油工初级理论知识及答案(修改版)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