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辩题叫做最低工资保障制度利大于弊/弊大于利。我在这里只想讲下我对辩题的一点浅见。肯定会有不足之处,还请大家批评指正。
大家就按字面意思理解辩题就好。 我现在用一个比喻来说明双方立场。
一个家庭里有哥哥和弟弟两个小孩,哥哥有一个玩具飞机,弟弟有一个玩具坦克。但是哥哥老是仗着身强体壮抢弟弟的坦克玩,还老是把弟弟欺负的嗷嗷大哭。这时妈妈发现了,严厉的批评了哥哥,制定了一个玩具交换规则,要是发现谁不执行,就打谁的屁股。这时我们发现虽然哥哥有时还是趁妈妈不注意偷偷拿弟弟的坦克,但是情况确实比以前好了很多。而且当弟弟告状时,哥哥真的被打屁股了。
好了,现在让我们来评价下这个玩具交换规则的利弊吧。
有反方去质疑交换规则的不够合理:还是有弟弟受欺负的时刻啊!
正方告诉你:妈妈当然也会疏忽,但是孰能无果呢,我们可以进一步改正啊。况且,如果取消了这个规则,弟弟的情况会更糟。
有反方去质疑交换规则的经济原理:实际上这样的规则会是强力的哥哥得不等值的对待,最终也会使弟弟和哥哥都受害啊!
确实蛮有逻辑的。双方建立起数据和资料的碉堡,对轰,最后屹立不倒的人获胜。这样打一场政策辩不是不可以。
但想问,有没有新的思路,能让我们在这个老题目里呼吸到新鲜的空气。令我们改变对它的原有认识。
这样的想法也许有些冒进,但是值得我们走神片刻。 为什么是妈妈来制定规则?玩具是两个孩子所有,为什么两个小孩子不可以自己制定规则。
拜托,哥哥比弟弟强壮很多嘢。要是制定规则,弟弟的玩具就是哥哥的了。所以才要妈妈来定规则嘛。出于公正怎么都会偏袒下弟弟,让两者差距不至于大到离谱嘛。
那为什么弟弟会比哥哥弱?让他们一样强不就行了。
唔,弟弟比哥哥弱是天生的嘛。可妈妈正是要用这个规则让他们在这个方面差不多嘛。要不岂不是太不公平!
让我们想一想。
第一. 弟弟太弱、哥哥太强是否真的构成妈妈来制定规则的理由? 第二. 弟弟为什么天生比哥哥弱?
对一个小故事行进这样的拷问太钻牛角尖了。 让我们回到辩题来思考这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变为:劳方(弟弟)实力太弱、资方(哥哥)实力太强是否构成了政府(妈妈)将双方劳动报酬谈判权和决定权交由政府(妈妈)行使的原因?
第二个问题变为:劳方(弟弟)和资方(哥哥)差距的根源在哪?
也许这样看还是看不出什么问题。让我们再将镜头拉远一点,把它们放在当今和历史里的中国来考虑。我们换个例子来说。
第一个问题变为:即使开发商(哥哥)完全补偿了被拆迁者(弟弟)的利益,即使为了一个城市的整体利益,在钉子户(弟弟)倔强而无助的时刻,政府(妈妈)有没有权力代替他们做出决定呢?
第二个问题变为:在走向平等的期许里,我们(哥哥和弟弟)为何南辕北辙?为什么六十年前靠着底层工人(弟弟)的力量建立起的国家(妈妈),如今在面对同样是底层的工人
(弟弟)时,只能给出一个最低工资的施舍?
让这两个问题再简单一点:
第一个问题:政府(妈妈)与公民(哥哥和弟弟)的权力边界在哪? 第二个问题:拉大现实人群(哥哥)与人群(弟弟)差距的根源是?
收容遣散制度,躲猫猫,房姐,危险的基尼系数,物权法,被投票,天价饭局,维稳成本,唱红打黑······
每一分每一秒,光怪陆离的现实对这两个问题的作答都在这片我热爱的这片土地上以不同的面貌上演。我们无时无刻不身处其中,但从来没好好思考。
温总理说,中国人要活的更有尊严。抛却立场,这句话值得我们每一个人深思。
当正方告诉我,在哪里哪里又有多少人得到了救济,比以前不知道好了多少;又在哪里哪里最低工资标准又上调了,那里的工人笑开了花。
我多么希望反方告诉我:
第一.人不能仅停留在施舍里欢呼雀跃、谢主隆恩,即便有更好的施舍、更多的施舍会来到。
人更应该知道尊严,因为这才是人之为人。
所以,得到什么并不是我们判定制度利弊的标准,而是判断这件事的性质。看得到的背后我们付出了什么样的代价!究竟人均750元每月的收入值不值一项人究竟做牛做马还是做人的权力。劳动报酬权和劳动报酬谈判权是个人的一项民事权力,属私人权力范畴。
当正方告诉我哪里哪里,欠薪和抄低薪的情况被查处后,工资恢复了;又是哪年哪年一个压榨工人薪水的老板被审判了。
我多么希望反方告诉我
第二.人的安全感随着资本的力量、权势的力量起起伏伏,而这样的生活恰恰是最没安全感。充斥着对占有的吝啬,对丧失的恐惧,这样的生活与美梦无缘。所以,只有把自己回归人群,重新觉醒人对人的信任和依赖,我们才会安眠。
所以,底层工人们要想获得公正的待遇,不是靠政府、不是靠企业家、慈善家。而是靠自己,像他们破釜沉舟的祖先一样,走到一起,组织起真正的工会。那种团结成一股绳,能集会,能罢工,能提出政治号召,能真正改善自身境遇的斗士。而不是像现在一样,逢年过节发礼品,初一或十五收取费用的文工团。
在建国后的岁月,不仅是工会,各种社会团体都在不断被“去独立化”或是削弱,只有“国”一“家”独大,而今天终于有人被逼到孤立无援的窘境,对此我们都需要反思,明天的下一个会不会是我们? 再进一步。在当今中国,我们经常听到一个带着贬义的词叫“群体性事件”。沉思片刻,如果我们真的把自己当个公民,想活的更有尊严,那么在一个公民社会里我们一定要赋予这个官方用语新的含义。
同时我更希望正方在这里告诉我:
第一.正是对于他们悲惨境遇的深切洞察,我们才不能袖手旁观。我方也承认,让他们拥有自己的力量的确是最根本可行的办法。但是面对现状您谈未来,您说的未来要等多久!但是如果您的心肠还没冷酷到那个程度,您能坐视您的同胞身处绝境而无动于衷么?也许我是没有征询他的意见,但仓廪实才知荣辱吧,生存都困难何提尊严。您这样冷眼旁观的放空话才是对人性真正的曲解。
第二. 但是我们也能理解您您方说的:对于一个挣扎在生存线的人,你们认为任何形式的帮助都会形成对他们的施舍,伤害他们的尊严。
但是,有一种情形例外。
以前,人们会在送往灾区的被子上缝上“XXX赠灾区人民”,但是看着灾区人民感激而尴尬的眼神。以后送的被子只会是被子,不会再缝上其他什么字。原来真正的善行是消无声息的,最好静谧到被帮助的人都不知道。
人可以又有尊严,又得人恩惠。只要按照中国人处世的原则——一切尽在不言中——保留一份人情。
所以,最低工资制度也是一样。在现实的中国社会里,总会有这样的工作,即便你非常非常的努力工作可到头来还会养不活自己——我们叫它低层工作,做这工作的人我们叫他底层工人,但是让这样的人坚守人的尊严却同时让他们吃尽苦头,这是任何一个有基本情感的人不会熟视无睹的。
所以最低工资制度应运而生——当你运气不好被命运安排到了底层工作,当你非常非常努力工作时,我们一定要让你能继续的养活自己。你不是白拿的薪水,而是你自己通过工作养活了自己。它不是乞讨或是施舍,而是一份体面的工资。这是一份有人捐助却没留姓名的善款,这是一份有人会拿但没人逼他承认的馈赠。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这里默默牵起的是只有中国人才懂得善缘。
因此,最低工资制度不是生存线上施舍,而是中国人特有的智慧,在面对道德两难困境的机制妙答。
上面两者,一者起源于西方的个人权力观念,一者来源于儒家圆润的处世哲学。(两者都是我个人的理解,讲的不得要领也请大家见谅。)两者针锋相对,条缕鲜明,又紧扣在一起混成一个大圆。何者更对?我才疏学浅说不上来,但冒昧的窃以为,对于现在的我来说从接触这个辩题到和大伙一起推演到这个层面,这个破除旧的认识,建立新的智识过程实在太有趣。
而现在写下这篇文章,把所感凝成可以与大家交流的文字又是一次身心的震颤。 我更有一个私心。如果能不计较胜负,这个辩题能在赛场上到被哪个双方推衍到这个层面,那实在就是更加美好的一件事了。真是莫大的享受呢!
再谈回今天的比赛
上场队员,请你们把自己的环节和评委的点评放在一起听,你们整场没讲明白的东西,人家几句话就说清楚了。
听懂比赛的基本功还是略欠缺。听的时候要多想,听完了要交流。 下面的话请认真看。
今天的比赛打下来,我满心愧疚,不是因为对队伍允诺的胜利。而是出于的对自己想讲而未讲的话和面对的观众。
就好像你帮朋友安排了一个生日惊喜却弄巧成拙做成了生日惊吓。
就好像表白到一半不知道要说些什么,你再怎么真诚,再怎么解释,面对自己的另一半也只留下遗憾。
这样的遗憾是属于我们这支新建的队伍的,我们参加的目的就是表达我们努力习得的,绞尽脑汁的,最后凝成的有价值的作品。
希望学弟妹清晰的记住这次输比赛的感觉。
感谢争鸣辩论网和中华辩论爱好者联盟举办的这次比赛,给了我们这次思考的缘分。也
感谢中山大学的回迁者战队,给了我们这次教训,同时祝愿你们走的更远。这样的话,我交差的时候,也总不至于太丢人。
最后对叶老大有声迟到的感谢,终于体会到了叶老大当年带我们这群小羊的苦处,网辩战队不好带啊,与各位辩友共勉。
谢谢各位。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今天的辩题叫做最低工资保障制度利大于弊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