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班级集体活动
一、建设与发展班集体的意义和目标
1、班级的概念:是学校系统的细胞,是学校中开展各类活动的最基本且稳定的基层组织。班级既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基本单位,也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基层集体,学生的成长离不开班级组织。 2、意义:(1)有利于实现教育目标。(2)有利于学生群体意识的形成和良好个性的发展。(3)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
3、建设良好班集体的基本目标(基本标准) (1)有共同的奋斗目标。【目标由班主任或全班同学讨论决定,近期的、中期的和长期的,由易到难、循序渐进】 (2)形成分工明确、互相配合的学生干部队伍 二、班级组织管理的中介----班级活动的类型
根据时间分布:日常性班级活动、阶段性班级活动。
1、日常性的班级活动。就是每天或每周都要进行的,为维持班级有机体正常运转所必须的而活动以及班级内自发进行着的活动。
(1)晨会与班会。晨会两方面:固定性的项目(学校生活的经常性需要)和临时根据须需要增加的内容(与形势、班级内突发事件、学校临时要求有关);班会:与德育直接相关较多,青春期教育、毕业班就业指导等;形式选择考虑因素:与班会内容及主题的适应性;活动形式对学生的吸引力和为学生提供的积极参与面。
(2)值勤。一是班级内值勤,1-2名学生轮流;学校性的值勤,校内中高年级的班级轮流担任。
(3)班级自办报刊等舆论宣传活动。黑板报、班级内部学生自己创办的周刊:班级内一个阶段的奋斗目标、中心任务,及围绕目标、任务等各方面开展活动的动态报道;班级成员对班级工作的建议;班级成员在各方面取得的成绩;就学生普遍关心的、具有教育意义的某个问题展开讨论。 2、阶段性班级活动。随全校性的活动进程而变化。
(1)工作型。指全校每个班级在学期不同阶段都必须完成的班级活动。如:学期初班级活动计划制定、学期结束时先进人物评选等。 注意:(1)不是只有班主任和少数学生干部参与,而是大多数学生积极参与;(2)班级成员明确自己应该干什么;(3)注意相关活动之间的连贯性;(4)每一阶段的活动要有重点,并体现在经常性的班级活动中。 (2)竞赛型。
条件:把取胜看做参赛的目的之一而不是唯一目的;使更多的人有参赛的机会;提高参赛者的心理素质;通过参赛带动班级的日常活动;处理好班与班之间、校与校大集体之间的关系。
三、班主任与班级组织管理
1、班主任概念:是班的教育者和组织者,是学校领导进行教导工作的得力助手。班主任对一个班的学生工作全面负责,组织学生的活动,协调各方面对学生的要求,对一个班集体的发展起主导作用。
2、班主任的教育思想与班级组织管理
(1)树立使班级活动真正成为学生的自主活动,自主活动能否开展起来的首要条件是:班主任对学生的信任与尊重 (2)班主任的教育主要围绕引导学生在活动中进行自我教育展开的。自我教育包括:学生个体的自我教育、学生集体的自我教育和集体成员间的自我教育。为我教育的重点在班级层次上。
3、班主任的教育行为和班级组织管理 要求:(1)建立班级常规制度,把“建制”的过程作为最初班集体建设的重点。(2)班主任教育工作的重点应放在日常的班级活动。(3)负起协调各种教育力量的责任,包括班级中任课教师的配合、争取家长等社会各界力量的支持和关心、协调学生集体内干部与群众的关系、各种组织的关系及学生集体与成人等各方面的关系。(4)及时把握班集体及活动开展的状况,不断积累集体形成与发展的档案。【班级档案:学生个人档案盒班集体档案;以记载事实为主;积累工作有关材料:班级计划、工作总结、谈话记录、班主任日记等】 第二节 学校课外活动 一、课外获得含义与特点
1、含义:是指学校在学科教学活动之外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学生进行的多种多样的教育实践活动。在教育内容及结构方式上区别于以学科教学为中心的教学活动,不以课程中的学科为单位,内容不受教学计划、教学大纲的限制,有独特的范围和性质。 2、记载:历史上、《学记》“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1986、《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初级中学教学计划》中,第一次把课外活动正式列入总计划。 3、特点:(1)灵活性。不受教育计划、大纲的限制。 (2)综合性。以活动为中心开展,提供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来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机会。(3)实践性。注重培养学生通过实践活动获得直接经验。(4)自主性。学生是主体。 二、课外活动的任务与作用
1、任务:根据自己的特点组织和指导学生课余生活,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积极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 2、作用:(1)充实学生的生活,开阔学生的眼界,密切学生与社会的联系;(2)激发学生的兴趣爱好,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3)培养自主能力、探索意识和创造才能。 三、课外活动的基本内容及组织形式 1、基本内容:(1)科技活动;(2)学科活动;(3)文学艺术活动;(4)体育活动;(5)社会活动;(6)传统的节假日活动 2、形式:(1)群众性活动。报告和讲座;各种集会;各种比赛;参观、访问、调查、旅行;社会公益活动。
(2)小组活动。是学校课外活动的基本组织形式。学科小组;技术小组;艺术小组;体育小组。
(3)个别活动。课外活动的基础。如:阅读书籍、独立观察实验、制作教具模型。
四、开展好课外活动的基本要求 1、活动要有明确的中心目标,认真设计安排好每一个活动。 2、活动内容具有科学性、知识性和趣味性。
3、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为每一个学生创设参与活动和获得成功的机会。【如何充分体现课外活动自主性的特点:(1)教师不仅要了解学生兴趣爱好的一般倾向,而且
还要掌握学生的个别差异;(2)教师要注意指导方式,处理好课外活动中特殊的师生关系。】
4、要积极争取各种社会力量支持和帮助。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第十章学校班级活动与课外活动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