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课 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
基础巩固
1.1919年初,苏维埃政权颁布法令,规定农民除保留口粮、种子粮和饲料粮外,全部余粮按国家的规定价格交售给国家。该法令表明苏俄政府 A.实行余粮收集制 C.推行农业集体化 答案 A
解析 1919年初,苏维埃政权颁布了有关余粮收集制的法令,规定农民除保留口粮、种子粮和饲料粮外,全部余粮按国家的规定价格交售给国家。苏俄的这种政策是余粮收集制,故A项正确。
2.下列对扭转苏维埃战争局势具有关键作用的政策是 A.将大型工业收归国有 B.实行余粮收集制 C.实行义务劳动制 答案 B
解析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在国内战争爆发后,面临严峻的危机,特别是经济困难而采取的政策。“一切为了前线”,如何最大限度地集中全国财力、物力支援前线,扭转战争局势,赢得战争,其中最关键的是粮食问题。 3.有学者用“阴云密布”来描绘1920年春天苏俄农民的生活;但在描绘1922年春天他们的生活时,则用了“阳光灿烂”来形容。产生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
D.实行粮食税制
( )
B.实行粮食税 D.取消自由贸易
( )
A.推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实施新经济政策
第1页
C.开展农业集体化运动 D.实现工业化 答案 B
解析 1920年随着内外的敌人被消灭,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引起农民的不满,引发了暴动,从1921年开始实行新经济政策,巩固了工农联盟,促进了经济发展,所以才有了材料中描绘的变化。
4.1923年,有人在访问苏联期间记录了他当时的所见所闻:“一、儿童教育周密;二、工人实施军队教育;三、小工厂租给私人。”由此可见,当时苏联( ) A.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实施新经济政策 C.开展农业集体化运动 D.推行“重商主义”政策 答案 B
解析 根据材料中“小工厂租给私人”及时间1923年可知苏联实施的是新经济政策。
5.1929年斯大林说:“当我们使苏联人坐上汽车,使农民坐上拖拉机的时候??我们还要看看,到那时哪些国家可以被‘评定’为落后的国家,哪些国家可以被‘评定’为先进的国家。”由此可知斯大林 A.继续推行新经济政策 B.对苏联工业化充满信心 C.反对农业集体化 D.帮助西方摆脱经济危机 答案 B
解析 从材料看斯大林对“苏联人坐上汽车”“农民坐上拖拉机”即苏联的工业化充满信心,故B项正确。A、C、D三项与史实不符。 6.右图漫画题为《片面的经济》,反映的是20世纪30年代某国国民经济的发展状况。该漫画讽刺 A.苏联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
B.美国国民经济遭受经济大危机的严重冲击
第2页
( )
( )
C.中国内战使国民经济遭到严重破坏 D.大危机之下的世界经济状况 答案 A
解析 从图中可以看出反映的是苏联片面发展重工业,使得农轻重比例失调。这属于斯大林时期的经济模式。
能力提升
7.有学者撰写了一篇题为《作用不算大,危害却不小》的评论文章,以评价某一经济政策,该文的主要内容最可能涉及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C.斯大林时期经济政策 答案 A
解析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相对于另外三项政策,其实行时间短,主要是服务于军事的,因此经济上的作用不大,在后期危害较大,故选A项。 8.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指出:“在西方的经济遭受经济危机打击的同时,苏联正在继续进行经济发展方面的独特实验。虽然伴有严厉的压制和民众的穷困,但实质上是成功的。”这里的“独特实验”是指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C.斯大林模式 答案 C
解析 由“在西方的经济遭受经济危机打击”可知此时应是20世纪30年代初,此时苏联正在斯大林领导下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形成斯大林模式。A、B两项时间不符,D项是斯大林模式的表现。 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18年列宁说:“在一个遭受帝国主义战争破坏的国家里,实行余粮收集制,禁止自由贸易??是推行社会主义的主要门径。”
——《苏联史》
材料二 我们原打算直接用无产阶级国家的法令,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生产和产品分配。现实生活说明我们犯了错误。
——《列宁选集》
第3页
( )
B.新经济政策 D.罗斯福新政
( )
B.新经济政策 D.社会主义工业化
材料三 1921年列宁说:“目前已经清楚,我们用冲击的办法,即用简捷、迅速、直接的办法实现社会主义生产和分配的原则的尝试已经失败了。政治形势向我们表明,在许多经济问题上,必须退到国家资本主义上去??”
——《苏联兴亡史》
材料四 必须再退,再后退,从国家资本主义转到国家调节买卖业和货币流通业,商品交换没有得到丝毫结果,私人市场比我们强大,通常的买卖贸易代替了商品交换。
——《列宁选集》
(1)材料一指的是什么政策?
(2)结合材料一、二说明,列宁实施这一政策的目的是什么?
(3)据材料三说明,苏俄的经济政策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变化后的中心措施是什么?
(4)材料四的“再后退”退到什么地步?“后退”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答案 (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2)战争需要;推行社会主义,按共产主义原则调整国家的生产和产品分配。 (3)变化:新经济政策代替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中心措施:实行国家资本主义。
(4)由商品交换退到商品买卖,发展商品生产。建立社会主义经济基础。 解析 第(1)问,概括“1918年”“实行余粮收集制”可得出答案;第(2)问,概括材料一、二得出;第(3)问,据“退到国家资本主义上去”可判断是新经济政策,由此得出答案;第(4)问,依据“买卖贸易代替了商品交换”解答。
第4页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第20课 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