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公开课:厄运打不垮的信念(第二教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凭借具体的语言文字,感受谈迁在逆境中不屈不挠的顽强意志和毅力,懂得在人生旅途中,只要有坚定的信念,就会有希望。 教学重、难点
重点:凭借语言文字材料,了解谈迁写《国榷》的过程,体会谈迁在逆境中不屈不挠的顽强意志和毅力,懂得在人生旅途中,只要有坚定的信念,就会有希望。 难点:能从谈迁的故事中受到启迪,树立积极的人生态度,并在今后的生活学习中坚强地面对困难和挫折。 教学准备
查找关于谈迁的故事、《国榷》的介绍。收集有关战胜挫折的名言。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本学期,我们跟随着课文结识了许多人,学到现在,有谁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形象?你从他身上又受到了什么启迪?
指名说。(王冕、爱迪生、齐白石、李时珍、高尔基、高尔基的儿子、邓小平、小斗士恩科西、法布尔、嫦娥、贾岛、韩愈) 是啊,读他们的故事,让我们深受启发。
2.这两天,我们聊得更多的是——明末清初的史学家谈迁。今天,我们将继续走近谈迁,感受他那——再读课题。
3.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还记得谈迁从小就有一个怎样的信念,是——(生答)立志编写一部翔实可信的明史 (板书) 立志编写明史 二、感悟“厄运”
1. 是的,谈迁将这信念化作了行动,而且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可是,天有不测风云,厄运降临了。
2. 打开书,浏览第二自然段,看看谈迁到底遭遇了怎样的厄运? 3.指名说。
A.20多年的心血转眼之间化为乌有,这对任何人来说都是致命的打击,更何况此时的谈迁已经是体弱多病的老人了。
(小偷把谈迁的书稿偷走了。偷走一本书稿没什么大不了呀,为什么要称它为厄运呢?)(或许也有人说谈迁花20多年的心血编写成的《国榷》给偷走了——而且是下落不明。) 20多年的心血
▲20多年,那就是七千多个日日夜夜啊。为了完成这部史书,20多年呢,谈迁把人生最美好的一段时光都倾注在了《国榷》上,他从一位风华正茂的青年,变成了体弱多病、两鬓斑白的的老人了。
个人写史,取证求实何其艰难。要写成一部书稿谈何容易。
▲我们知道,谈迁一生未曾做官,靠替人抄写维持生活,他一生清贫。
▲6次修改:哪一页书稿上不浸满了自己的心血,哪一页书稿上不印有自己夜夜劳作的身影!
小偷偷走的哪里仅仅是书稿啊,那是他的——
▲500多万字:字数非常多,真可称得上是“鸿篇巨制”。 ▲这部书记录着谈迁撰写的艰辛、治学的严谨。 体弱多病(还有补充吗?)
谈迁已经不可能再次站起来了。为了编写明史,在这几十年里吃的是粗茶淡饭,这么大的年纪已经经不起折腾了。 4.指导朗读。
(1)二十多年的心血一夜之间化为乌有,这种灾难、这种打击对年近六旬、体弱多病的谈迁来说真是晴天霹雳(飞来横祸)。这真是厄运啊!
(2)这里的字字句句都撞击着我们的心灵。让我们一起把这句话读好。 指名读。点评。
(3)我们来看这个词“致命”,什么叫致命?偷走他的书就等于是要了他的命。可见,谈迁已经把《国榷》看作了他的生命。好,配上音乐,我们再来读好这句话。(点击音乐)
5.这样的打击让他—— (出示) 学生读
“他茶饭不思,夜难安寝,只有两行热泪在不停流淌。” 6.透过这句话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
(我仿佛看到一个白发苍苍的老人正坐在床上,他在痛苦地沉思着,为什么上天对我这么不公,他从早哭到晚,眼睛都哭红了——
听着你的讲述,我看到伤心欲绝的谈迁。相信你一定能把这句话读好。(生读) (我仿佛看见了一个风烛残年的老翁,两眼哭得通红通红,像得了红眼病一样。整天茶饭不思,坐在床前一动不动。
(我仿佛看到一个骨瘦如柴的老人热泪一直在不停地流淌着,晚上看着月亮,头发都急白了,好像在说:老天为什么对我如此不公平?
一个无比坚强老人的,此时此刻也发出这样的长叹,所受的打击可想而知啊,来,读出谈迁此时的痛苦。
7. 师:出示图片:是啊,让我们的目光穿越时空回到350年前的浙江海宁,在一个破败的院落里,谈迁双手抱紧那棵古槐,仰天长叹:“噫!天负我,吾力殚矣!”
谈迁那内心的痛苦化作了这一声凄凉的呐喊——齐读。
8.很多人以为他再也站不起来了。的确,历史上被致命的打击打垮的人实在是太多了。。明末清初的文学家钱谦益就是一位。看—— (出示:)
明末清初著名文学家钱谦益修订明史时,已经成稿250卷。但他的藏书楼遭遇火灾,图书稿子全部烧毁。他精神彻底崩溃,于是皈依佛门。 而谈迁呢? 出示:
“很多人以为他再也站不起来了,但厄运并没有打垮谈迁,他很快从痛苦中挣脱出来,又回到了书桌旁,下决心从头撰写这部史书。” 指名读。
10.此时的谈迁他又在想些什么呢?你读懂了他的内心了吗? 只要有坚忍不拔的意志,就不会被厄运扼住咽喉。
编这部书是我从小的理想,(此时,他肯定在想)我一定要完成这部史书。——对,这就是他坚定的信念。(手指课题)
就这样消沉?就这样结束?就这样让二十七年的血汗白流? 不甘心,不甘心啊!
想起自己终生尊崇仿效的史学家司马迁,身受腐刑,依然笔耕不辍,终成“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想起为写明史明志,自己改原名“以训”为“迁”的执著;想起那些鼓励过并资助过自己的亲朋好友;想起那些依然跳跃在脑际中的清晰的明史脉络……
国虽亡,史焉能灭?
是的,不能再沉靡下去,只要一息尚存,只要眼睛还能看得见,手还握得动笔,我就要写,就要重写!
11.致命的打击摧毁了钱谦益的追求,但是,谈迁向命运发起了挑战,他发誓说: “吾手尚在,宁遂已乎!”
我的手还在,难道就这样停下来吗?让我们一起读出他发下的誓言—— 生读:吾手尚在,宁遂已乎!
这是坚定的声音,(齐读)这更是向命运挑战的声音。
是什么支撑他发出如此有力的声音? ——是他厄运打不垮的信念,那坚定的信念支持他从头再来。(手指板书) 三、重编《国榷》
1.过渡:那谈迁又是怎样凭着打不垮的信念去重新编写《国榷》的呢?
2.请同学们默读第三自然段,划出让你感动的词、句,想象谈迁重新编写《国榷》的画面,谈谈你的感受。 3.交流。
A.为了使这部书更加完备、准确,59岁的谈迁携带着书稿,特地到了明代的都城北京。
59岁呢,为追求史实,不顾年老体弱,不顾一路辗转颠簸,千里迢迢来到北京,
B.在北京的那段时间,他四处寻访,广泛搜集前朝的轶闻,并亲自到郊外去考察历史的遗迹。
亲自:他不是听别人说的,而是自己去。耳听为虚,眼见为实,编年史要的就是真实。严谨的科学态度。追求真实,是历史学家的使命啊。
工作量大,很辛苦。要搜集的材料多。轶闻:“是世人不大知道的传说,正史中往往不曾记载。要搜集是比较困难的。但他为了使史书更完备,不遗余力地努力着。
C.他一袭破衫,终日奔波在扑面而来的风沙中。
整天在外,生活很清苦,但他还是不辞辛劳,为的就是重新编写明史。他真的是饱经风霜。但他不叫一声苦,他坚忍不拔的意志力让我震撼。虽然风餐露宿,却不向命运低头的谈迁 北京,风沙是比较多的。
D.面对孤独,他不顾年老体弱,奋笔疾书,他知道生命留给自己的时间已经不多。
奋笔疾书说明快而拼命地写字,谈迁已经59岁了,
角色对话:谈迁啊,夜已深,你快去休息吧?这么大年纪了,你不累吗? 他是在与时间赛跑,与生命赛跑!达到忘我境界的谈迁 废寝忘食、呕心沥血。 4.写话训练。
过渡:谈迁真的是为了编写翔实精彩的明史,不怕苦,不怕累,不怕孤独,不怕疾病,在完成《国榷》的无数个日日夜夜里,这样感人的画面真是太多太多,那就让我们充分地展开想象的翅膀, (1)
也许,在寒冬腊月的某一天,谈迁为了寻访一位重要的人物,毅然离开了家…… 也许,天气突变,狂风夹着暴雨向谈迁袭来…… 也许,谈迁重病缠身,躺在了病床上……
也许,夜深人静了,他不顾劳累,奋笔疾书……
那就拿出你的笔,选择一幕最令你感动的场景写下来。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我的公开课:《厄运打不垮的信念》(第二教时)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