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名词解释
1、国际收支:在一定时期内一国居民与非居民之间所有经济交易的系统记录。 2、国际收支平衡表:以复式簿记形式对一国国际收支的系统记录。
3、国际储备:一国政府所持有的,备用于弥补国际收支赤字,维持本国货币汇率的国际间可以接受的一切资产。 4、国际资本流动:资本从一个国家或地区向另一个国家或地区的转移。 5、外汇:泛指可以清偿对外债务的一切以外国货币表示的资产。 6、外国债券:筹资者在国外发行、以当地货币为面值发行的债券。
7、直接标价法:以一定单位的外国货币为标准,折成若干数量的本国货币来表示汇率的方法。 8、间接标价法:以一定单位的本国货币为标准,折成若干数量的外国货币来表示汇率的方法。
9、套利:在两国短期利率出现差异的情况下,将资金从低利率的国家调到高利率的国家,赚取利息差额的行为。 10、套汇:利用同一时刻不同外汇市场的汇率差异,通过买进和卖出外汇而赚取利润的行为。
26、贴现:是指持票人以未到期票据向银行兑换现金,银行将扣除自买进票据日到票据到期日的利息后的款项付给持票人。
27 、买入汇率:商业银行向客户买入外汇适用的汇率称买入汇率。
28、地点套汇是指利用不同地点的外汇市场之间的汇率差异,同时在不同地点的外汇市场进行外汇买卖,以赚取价差的一种套汇交易。
29 、伦敦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在伦敦金融市场上,银行间一年以下的短期资金借贷利率。 26、汇率:是用一个国家的货币折算成另一个国家货币的比率、比价或价格。
27、离岸国际金融市场:非居民相互之间以银行为中介在某种货币发行国国境之外从事该种货币存贷业务的国际金融市场是离岸金融市场。
28、远期外汇交易:是指交易双方先签定外汇买卖合同,仅提供少量的保证金,约定于未来某一日按照约定的汇率和金额进行交割的外汇交易。
29、买方信贷:是出口方银行或出口信贷机构向进口方提供的贷款,以便进口方得以用现汇支付进口的资本货物、技术和劳务。
六、论述题
1、试述国际收支失衡的调节手段与政策措施。 2、如何确定一国国际储备的适度规模? 3、分析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的主要原因。 4、论述汇率变动对经济的影响。
5、试述现行人民币汇率制度的基本内容(提高型题目)。
6、运用蒙代尔——弗莱明模型分析固定汇率制度下政府运用宏观经济政策的经济效应。 7、运用蒙代尔——弗莱明模型分析浮动汇率制度下政府运用宏观经济政策的经济效应。 8、试述欧元启动的经济影响。 9、试述汇率的购买力平价学说。 10、试述汇率的利率平价学说。 11、试述汇率的国际收支学说。
12、评述汇率的弹性价格货币分析法。 13、评述汇率的粘性价格货币分析法。 14、评述汇率的资产组合分析法。
15、试述第一代货币危机模型——克鲁格曼模型的主要内容(提高型题目)。 16、试述第二代货币危机模型——预期自致型模型的主要内容(提高型题目)。 17、试述最适度通货区理论的主要理论观点。
18、运用成本——收益法分析一国(或地区)应否加入通货区。 19、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国际金融创新的影响(提高型题目)。 20、根据所给资料试编国际收支平衡表。 论述题解答:
1、参考教材[姜波克、杨长江编著《国际金融学》(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9月第二版。下同)
第208页——211页。
2、参考教材第291页——293页。 3、参考教材第340页——343页。 4、参考教材第229页——235页。
5、参考教材第279页——280页,结合所学专业知识自己查找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的相关内容。 6、参考教材第218页——221页。 7、参考教材第221页——222页。 8、参考教材第391页——394页。 9、参考教材第149页——155页。 10、参考教材第156页——160页。 11、参考教材第160页——163页。 12、参考教材第168页——172页。 13、参考教材第173页——177页。 14、参考教材第177页——184页。 15、参考教材第140页——142页。 16、参考教材第142页——144页。 17、参考教材第367页——372页。 18、参考教材第372页——377页。 19、参考教材第65页——71页。 20、参考教材第11页——12页(略)。
1、试述汇率变动对经济的影响。 解答:
1、汇率变动的经济影响是多方面的。汇率下浮(贬值)与上浮(升值)的方向相反,作用也正好相反。关于汇
率下浮对经济的影响,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1)汇率下浮(贬值)与物价水平。货币贬值的一个直接后果是对物价水平的影响。传统的理论认为,在
需求弹性比较高的前提下,货币贬值可以提高进口商品的国内价格、降低出口产品的价格。通过这种相对价格的变化,进口可以减少,从而使生产进口替代品的国内产业得以扩张;出口可以增加,从而使生产出口商品的产业得以扩张。因此,贬值可以从这两个方面,在不产生对国内物价上涨压力的情况下,带动国内产业和就业的增长。但是,在实践中,贬值不一定真能达到上述的理想效果。因为,贬值通过货币工资机制、生产成本机制、货币供应机制和收入机制,有可能导致国内工资和物价水平的循环上升,并最终抵消它所可能带来的全部好处。
(2) 汇率下浮(贬值)与外汇短缺。虽然外汇短缺的根本原因不是货币性的;但是,贬值会影响
外汇短缺的扩大或缩小。通过货币供应机制,下浮导致国内一般物价水平的上涨,货币发行增多,使人们预期本国货币将进一步贬值,从而出于保值的目的将资金投向外币,加剧外汇市场的缺口。这是货币供应——预期机制。从更深层次看,货币贬值过度还会起到保护落后企业,不利国内企业劳动生产率和竞争力的提高,不利改善产业结构,从而从根本上不利消除外汇短缺,这是劳动生产率——经济结构机制。
(3) 汇率下浮(贬值)与货币替代和资金逃避。所谓货币替代,是指在一国的经济发展过程中,
居民因对本国货币币值的稳定失去信心或本国货币资产 收益率相对较低时发生的大规模货币兑换,从而外币在价值储藏、交易媒介和计价标准等货币职能方面全面或部分地替代本币的一种现象。从理论上讲货币替代和资金外流是两个不完全相同的概念。但是,单方面的货币替代往往导致资金外流或资金逃避。就币值风险和收入风险而言,精确地说,决定货币替代的因素不仅仅是相对通货膨胀率和金融资产的相对名义收益率,还取决于本国货币的汇率,用简单公式表示:(本国金融资产名义收益率—通货膨胀涨率—本国货币的预期高估率或+预期低估率)=(外国金融资产名义收益率—外国通货膨胀率)。由此可见,在名义收益率和通货膨胀率既定的前提下,汇率水平能影响货币替代的程度。在不考虑国家风险等其他非经济因素的前提下,汇率的低估有助于减低货币替代的程度。
(4) 汇率下浮(贬值)与进出口贸易收支。贬值对贸易的影响,主要取决于三个因素:一是进出
口商品的需求弹性;二是国内总供给的数量和结构;三是“闲置资源”,即能随时用于出口品和进口替代品生产品的资源,存在与否。
(5) 汇率下浮(贬值)与国际贸易交换条件。所谓国际贸易交换条件,实质出口商品单位价格变
动率与进口商品单位价格变动率之间的比率。当比率上升,称为贸易条件改善,它表示由于进出口相对价格的有利变动,使相同数量的出口能换回较多数量的进口;反之,当这一比率下降,称为贸易条件恶化,它表示由于进出口相对价格的不利变动,使相同数量的出口只能换回较少数量的进口,这意味着实际资源的损失。当贸易条件改善(或恶化)时若进出口数量依旧不便,则贸易收入必将改善(或恶化)。货币汇率的变化会引起进出口商品价格的变化从而影响贸易条件,但贸易条件恶化不一定是货币贬值的必然结果。
(6) 汇率下浮(贬值)与总需求。比较传统的理论认为,成功的汇率下调对经济的影响是扩张性
的。在乘数作用下,它通过增加出口、增加进口替代品的生产,使国民收入得到多倍增长。但是,汇率变动与总需求的关系比较复杂。贬值在对经济产生扩张性影响时,也有可能通过“贬值税效应”、“收入再分配效应”、“货币资产效应”和“债务效应”等同时对经济产生紧缩性影响。
(7) 汇率下浮(贬值)与就业、民族工业、劳动生产率和经济结构。货币贬值具有明显的保护本
国工业的作用。贬值通过提高进口商品的价格,削弱了进口商品的竞争力,从而为本国进口替代品留下了生存和发展的空间。但货币的过度贬值,也鼓励了那些以高成本低效益生产出口产品和进口替代品的企业。因此,它具有保护落后的作用,不利于企业竞争力的提高,同时也使社会资源的配置得不到优化。同时,货币的过度贬值使本该进口的那些商品,尤其是高科技产品或因国内价格变得过于昂贵进不来,或进来了但同时加重了进口企业的成本,不利于经济结构的改组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2、用蒙代尔——弗莱明模型论述浮动汇率制下一国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相对效应。 解答:
蒙代尔—弗莱明模型关于浮动汇率制度下一国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相对效
应分析,如下图所示。
浮动汇率制度下的财政扩张分析。如果财政扩张,利率上升导致本币升值,降低了本国商品的国际竞争力,出口减少,进口增加,总支出下降,I S曲线想左回移,产出水平恢复到原来水平,其结果只是改变了总支出的构成:财政支出增加,净出口减少。
浮动汇率制度下的货币扩张分析。L M曲线右移,利率下降,本币贬值导致本国商品的国际竞争力上升,出口上升,进口下降,总支出增加,I S曲线右移,货币扩张的作用得到进一步加强。
概括起来,从财政、货币政策对产出的影响效果看,该模型的结论是:浮动汇率制度下,货币政策相对有效,
而财政政策相对无效,但可以改变总支出的构成。
i i LM B B LM LM’
B IS IS’ B IS IS’ e y e y O O
浮动汇率制度下的财政扩张 浮动汇率制度下的货币扩张
五、论述题(每题20分) 1、画图分析蒙代尔是如何运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搭配来解决内部均衡与外部平衡矛盾的? 解答: 罗伯特?蒙代尔(Robert Mundell)提出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搭配来解决内部均衡和外部平衡的矛盾。 蒙代尔是以预算作为财政政策的代表(用横轴表示),以利率作为货币政策的代表(以纵轴表示),来论述期其搭配方法的。
IB (1) (2) A B EB
C O EB (4) IB (3)
预算增加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搭配
在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搭配图中,I B曲线表示内部均衡,在这条线上,国内经济达于均衡。在这条线的左边,国内经济处于衰退和失业;在这条线的右边,国内经济处于膨胀。EB曲线表示外部平衡,在这条线上,国际收支达于平衡。在这条线的上边,表示国际收支逆差;这条线的下边,表示国际收支顺差。沿预算轴线向右移动,表示财政政策的扩张、预算增加;向左移动,表示财政政策的紧缩、预算削减。沿利率(货币政策的代表)轴线向上移动,表示货币政策的扩张,银根放松;向下移动,表示货币政策紧缩,银根收缩。IB曲线和EB 曲线的斜率都为负,表示当一种政策扩张时,为达到内部均衡或外部平衡,另一种政策必须紧缩;或另一种政策紧缩时,另一种政策必须扩张。IB曲线比EB曲线更陡峭,是因为蒙代尔假定,相对而言,预算对国民收入、就业等国内经济变量影响较大,而利率则对国际收支影响较大。
在上述假定条件下,蒙代尔认为,当国内宏观经济和国际收支都处于失衡状态时(比如在区间I的点A时),就采用财政政策来解决经济衰退问题,扩大预算,使点A向B移动。同时,应采用紧缩性货币政策来解决国际收支问题,使点B向点C移动。扩张性财政政策与紧缩性货币政策的如此反复搭配使用,最终会使点A切近点O。在O点上,表示国内经济达于均衡和国际收支达于平衡,即国际收支均衡。
上述政策搭配的原理可同样推广到区间II 、区间 III和区间IV。由此,我们得到如下几种搭配。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搭配
区间 经济状况 财政政策 货币政策 I 失业、衰退/国际收支逆差 扩张 紧缩 II 通货膨胀/国际收支逆差 紧缩 扩张 III 通货膨胀/国际收支顺差 紧缩 扩张 IV 失业、衰退/国际收支顺差 扩张 扩张
2、阐述人民币实施自由兑换的宏微观条件。 解答: 人民币自由兑换有几种不同的含义。第一种是指在经常项目交易中实现人民币的自由兑换,第二种是在资本项目交易中实现人民币的自由兑换,第三种是指对国内公民个人实现的人民币自由兑换。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关于货币自由兑换的定义,经常项目交易中实现了货币自由兑换,那么,这种货币就是可兑换货币。
人民币成为可兑换货币的第一个条件是政府必须要有充足的国际储备。代实行人民币自由兑换后,为了应付随时可能发生的兑换要求、维持外汇市场和汇率的相对稳定,政府必须保证有较充足的国际储备尤其是外汇储备。
人民币成为可兑换货币的第二个条件是我国经济的规模和开放程度。货币自由兑换必须有强大的国力予以支持。弱小的经济通过货币自由兑换把国内市场与国际相联结,风险是很大的。国力越强大,经济结构和产品结构越多样,抵御货币兑换所带来的风险的能力就越大,货币兑换可能造成的负面影响就越小。经济开放程度是实现货币自由兑换的一个软条件,它带有双重性。一方面,一定程度的对外经济往来,是形成外汇市场的必要前提;另一方面,开放程度越高,货币自由兑换可能带来的风险也越大。
人民币自由兑换的第三个条件是宏观金融的稳定。货币问题是金融问题的一个重要方面,外汇市场是金融市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没有宏观金融的稳定,就没有汇率的稳定,就没有外汇市场的稳定。宏观金融的稳定包括多层含义,其中,最主要的是货币供给增长和物价的稳定。实现宏观金融稳定的一个重要机制是利率政策,我国目前在利率政策的运用上仍有欠缺,突出表现在:一是实际利率经常为负,不利于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也不利于正常储蓄的发展和资本积累。二是利率的运用不够灵活等。实现宏观金融稳定的另一个重要机制是进行银行制度改革,这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专业银行商业化,二是增强人民币的独立性,使其不在依附于各级财政。
人民币自由兑换的第四个条件使微观经济方面的。货币自由兑换将使国内价格体系与国外价格体系更紧密地联系起来,世界市场价格的波动将反映的更直接频繁,国内外价格体系的差异对国内经济的影响将更巨大。为了减少价格体系差异和价格波动的冲击,一方面,要理顺国内的比价关系,通过扩大开放使国内价格体系更接近世界市场的比价体系;另一方面要家大企业经营机制转变的力度。使企业对价格的反应更灵敏;加速企业、尤其使亏损的大中型企业的技术改造、产品换代,以提高它们抗衡价格波动的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
人民币自由兑换的第五个条件使实现人民币自由兑换时的人民币汇率水平要适当 。汇率水平适当不仅是人民币自由兑换的前提,也是人民币自由兑换后保持外汇市场稳定的重要条件。
1、论述“超调模型”的主要内容。 解答: 1、超调模型的基本特点。——1分 ①超调模型的基本假定。——1分 ②平衡调整过程:
a、经济的短期平衡:短期内,价格水平不发生变动,此时汇率变动主要取决利率的变化,利率评价说成立。要求分析调整过程。——3分
b、经济有短期平衡项长期平衡调整:由于产出超过充分就业水平,引起价格水平的缓慢上升。此时,汇率的变动主要取决于利率的调整。要求分析调整过程。——4分
c、经济的长期平衡:由于长期内价格具有完全弹性,汇率的变动主要取决于商品价格,购买力平价成立。(可以直接提出结论:)长期内,本国价格水平将于货币供应量同比例变动,同时本国货币将贬值相应幅度,而利率和产出均不发生变动。——1分
由于商品价格存在粘性,当货币供给一次性增加后,本币汇率的调整存在超调现象。——1分 ③评价和检验:
评价:超调模型在现代汇率理论中具有期为重要的地位。要求分别分析其优点(贡献)与不足。——3分 检验:从实际研究角度看,对超调模型很难进行计量检验,难以确定这一模型的说服力。——1分
2、试分析内外均衡的矛盾及其政策调节的内容。(金融系学生必答) 解答: ①内外均衡矛盾:
首先要简要解释内外均衡的关系——1分
其次,说明米德冲突的基本内容,并且要提出存在两种内外均衡冲突。——3分。 最后,简单分析造成内外均衡矛盾的根源和原因。——1分 ②政策调节:
社会需求调节政策内容。——2分 社会供给调节政策内容——1分 融资政策内容——1分
根据丁伯根原则和蒙代尔政策指派和有效市场分类原则,多种政策合理搭配才能更好解决内外均衡矛盾问题。要求具体分析——6分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国际金融学试题及答案(4)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