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留守儿童隔代家庭教育问题调查研
究
一、问题的提出
当代社会,在市场经济驱动下,青年家长双双外出务工,谋求经济利益,而将子女完全交由自己父母教养的现象比比皆是,隔代教育突显。“据中国老龄科研中心对全国城乡XX3位老人的调查,照看孙辈的老人占了66.47%,隔代抚养孙辈的女性老人在城乡更是分别高达71.59%和73.45%,有关部门对30个省市的3080个老人家庭进行抽样调查表明,有58%的家庭在帮助照管孙辈。上海市一项对0—3岁婴幼儿抚养方式的调查显示,与祖辈家长生活在一起的婴幼儿家庭共占73%,有祖辈家长参与婴幼儿抚养的共占84.6%。”[1]XX年《新闻周刊》报道了在全国范围内进行的关于隔代教育的调查,结果显示:中国近一半的孩子是跟着爷爷、奶奶、外公、外婆长大的。根据百度百科的数据:“父母双方都外出流动,儿童不能与父母在一起生活的情况在全部留守儿童中超过了半数,比例高达56.17%。”[2]在我国的广大农村青壮年夫妻双方外出或进城务工,将子女完全交付祖辈教养的现象更为突出。xx初中是一所农村初级中学,在校学生1034人,其中留守儿童752人,占在校生比例72.7%,其中父母均外出的有159人,占留守儿童数的21.1%。近几年来,由于留守儿童父母长期在外打工,同孩子缺少沟通和教育,从而导
致留守儿童在学习上失教、心理上失衡、行为上失范、生活上失助、安全上失保等一系列问题,引起学校管理者的高度重视,如何全面落实《规划纲要》提出的“关心每个学生,促进每个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发展,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3]的要求,成为教育工作者和关心下一代健康成长的人士共同探讨的问题。 二、
研究的意义与目的
(一)研究留守儿童隔代家庭教育的意义
留守儿童的隔代家庭教育既已客观存在,就值得教育管理者和研究者关注,其理论意义本文姑且不论,主要对其现实意义作论述,以期大家作出合理价值判断。 1、
有利于社会的稳定与家庭的幸福。农民工进城或去发达地区务工,参与当地经济建设,甚至成为当地经济发展的主力军,如果他们的子女在祖辈的照顾下,在家乡学生能安心读书、成绩令人满意、身心健康成长,中青年父母的工作就会无后顾之忧,能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去,追求个人的职业成就和事业发展;同时,家中祖辈既老有所养,又能老有所为,也会体味老年生活的乐趣。三代人各得其所,家庭生活品位和幸福指数也会相应地提高,有助于社会稳定与和谐。
2、
有利于全面提高家庭教育质量。未成年人的监护必不可少,隔代家庭教育填补了父辈教养的缺失,通过对隔代教育的研究,能增强隔代教育的科学性、针对性;其次科学合理的隔代教育,“有利于发挥家庭各方面教育力量,形成教育的合力,共同促进孩子的进步。尤其是它能够把父辈的竞争性教育和祖辈的宽容性熏陶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成为子女健康成长的重要条件。”[4]另外,祖辈的生活历练所得的人生经验,对现代儿童而言是良好的德育素材,祖辈的亲身体验和适当地教育方式,将会产生意想不到的德育效果。 3、
有利于家校联系,共同促进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祖辈的隔代教育往往缺乏主动与学校教育的沟通与合作,家校之间的联系较少,或与教师的教育观念的不同,难以与老师之间有效达成共识,对少年儿童的一些行为表现所持有的态度往往走向两个极端:溺爱纵容或排斥对抗,对应的教育方式就会出现放任式或粗暴式,都会给留守儿童的道德修养、人格特质带来消极影响,反过来负向影响学校教育的成效;如果祖辈在宽容的态度下,讲究科学教育,并辅以自身的良好榜样,则会采用民主式和权威式的教育方式,对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起到积极的作用[5]。通过对留守儿童的隔代家庭
教育的研究,加强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联合,互通学生在不同场合的行为表现,在教育的方法、内容、形式上相互补充,在教育理念和本质上保持一致,从而形成强大的教育合力,引领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 4、
有利于社会教育力量的整合。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不仅仅是家庭和学校所关注的问题,少年儿童作为祖国的未来与希望,同样也是社会各方的关切,在政府部门,不但有妇联、共青团、少先队等社团群众组织,还有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的正式组织,特别是关工委“依靠老干部、老战士、老专家、老教师、老模范等‘五老’队伍开展工作,弘扬‘忠诚敬业、关爱后代、务实创新、无私奉献’的‘五老’精神,充分发挥老同志在关心下一代工作中的优势和作用。”[6]这些老同志不但能充分利用关工委的职能优势整合社会其他教育资源,如督促当地政府、相关单位和社团开展关心留守儿童的教育活动,而且由于年龄相近的原因,能和留守儿童的祖辈更好地交流,指导他们做好隔代家庭教育工作。 (二)研究留守儿童隔代家庭教育的目的
通过调查,明确我校留守儿童中隔代教育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寻求对策,全面提升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并以一斑窥豹,进一步探讨如何整合农村社会各方力量,提高农村留守儿童隔代教育的成效,完善关爱留守儿童的社会保障体系,
最终实现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建设和谐新农村。 三、留守儿童隔代家庭教育的概念界定
隔代教育是相对亲子教育而言,所谓隔代教育就是在家庭教育中,儿童亲生父母把抚养和教育子女的责任与义务交给上一代家长来承担的教育方式。农村留守儿童,一般的定义是指由于农村年轻家长的一方或双方外出打工,而留在家乡生活和上学的儿童。本文所指受隔代教育的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均外出而全权委托祖父母或外祖父母照顾其生活和学习的儿童。这些儿童的隔代教育或是由祖父母承担或是由外祖父母承担,还有可能是其中的一人承担。本文认为,如果父母有一方在家陪同子女生活或学习,则不能称之为完全的留守儿童。
以上问题的形成原因,勿庸置疑,主要是父母不能直接教养和亲子互动缺乏,这也正是留守儿童隔代教育认定的前提,以下原因分析在此范畴内。通过调研,我们认为问题形成原因如下:
一是家庭教育力量缺乏整合。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首先是祖辈的教育能力不够。从表一至三可以看出,159名儿童的254位祖辈的文化水平偏低,曾经的职业主要是务农,社会阅历并不丰富,年龄大部分都在60岁以上,存在着明显的代际鸿沟。这种状况下的祖辈教养则主要是生活照顾,深层次的交流难以实现(表六显示,只有28.9%的儿童愿意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农村留守儿童隔代家庭教育问题调查研究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