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电子信息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
电子信息产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战略性、基础性和先导性支柱产业。振兴我省电子信息产业,对于调整结构、拉动经济增长、转变发展方式、扩大就业具有重要作用。 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我省电子信息产业的效益出现下滑,产业内部深层次矛盾日趋凸现。为推动行业稳定健康发展和产业结构升级,加快实现从速度规模型向创新效益型转变,特编制本规划,规划期为2009—2012年。 一、我省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现状与面临形势。 (一)电子信息产业是国民经济的先导产业。 “十一五”以来,我省电子信息产业取得较快发展。2008年电子信息产业实现销售收入36.54亿元,增长15.49%;增加值10.12亿元,增长20.62%;实现利税总额4.82亿元,增长65.6%。但从总体上看,我省电子信息产业整体规模较小,其增加值在全国电子信息产业增加值及我省GDP中所占份额小。
经过多年的发展,我省电子信息产业在整体较弱的形势下仍有局部优势,如集成电路封装、专用集成电路和特种半导体器件、军用电子装备及关键配件、电子专用设备、通信电缆、软件和物流平台等,在国内有一定的知名度和较高的
市场占有率,不少产品技术性能达到国内领先水平。部分企业在竞争中发展壮大,形成了以天水华天电子集团、平凉虹光电子有限公司、兰州瑞德实业集团有限公司、甘肃长风信息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天水铁路电缆工厂、甘肃万维信息技术有限责任公司、甘肃紫光智能交通与控制技术有限公司等为代表的骨干企业。
(二)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产业升级取得较快发展。 2008年,我省电子信息产业共有110项新技术、新产品研发完成并通过省(部)级鉴定。有80多项产业升级项目、产业化项目、电子发展基金项目、集成电路研发资金项目、出口研发资金项目完成并通过验收。2008年共申报国家专利12项。
(三)国际金融危机对我省电子信息产业的负面影响较大。
2008年8月份以来,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不少企业销售收入下降,订单减少,部分企业开工不足,产业化项目、技改项目投入减少。2008年,软件业收入17.4亿元,增速约20%,较2007年下降5个百分点。而作为我省电子信息产业优势的集成电路产业,2008年完成35亿块,增速10%左右,较2006、2007年30%的增速下滑20个百分点,产品出口和出口加工亦明显下降,尤其是2008年四季度下降更加明显。2008年军工电子生产经营同样出现下滑,产业整体发
展形势严峻。由于国际金融危机对电子信息产业影响具有一定滞后性,2009年的产业形势更加严峻,如果不采取有效措施,销售收入增速将继续下滑甚至出现负增长。
(四)新形势下我省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一些深层次问题更加突出。
目前,国际金融危机正在向实体蔓延,国际市场总体需求低迷,国际产业竞争更加激烈,产业的结构性问题和产品的结构性问题更加突出。近年来,我省电子信息产业自主创新能力虽取得较大发展,但总体看自主创新能力仍然较为薄弱,产品结构不够合理,多数企业长期处于价值链低端,随着成本优势逐渐弱化,本已狭小的利润空间被进一步挤压。支持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还不完善,以省内外需求带动产业发展的机制尚未健全,自主创新成果产业化缺乏应有带动且产业化进展缓慢。个别骨干企业体制机制尚未理顺,企业发展在新形势下更加困难。 (五)严峻形势下仍有发展机遇。
实现我省电子信息产业发展方式从速度规模型向创新效益型转变,这是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根本要求。如果引导得当,将加速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加速产业结构调整,推进产业战略转型。国际金融危机带来国内外产业竞争格局变化,为我省电子信息产业整合产业资源,向分工高端延伸提供了机遇。信息技术是全球经济复苏的重要驱动力,其高渗
透性、高融合性和倍增性决定了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空间将得到进一步拓展。
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目标。 (一)指导思路。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的主线,强化自主创新,加快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以优化环境巩固规模优势,以重点工程项目带动技术突破,以新的应用推动产业发展,千方百计扩大出口,拓展内需,保持我省电子信息产业平稳较快增长。集聚资源,重点突破,提高关键技术和优势产业的自主发展能力,加快培育新的增长点。在发展中保稳定,在稳定中谋转型,加快调整我省电子信息产业组织结构和产业结构,实现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二)基本原则。
一是坚持立足当前与谋划长远相结合。针对当前国际市场需求急剧下降、全球电子信息产业深度调整的新形势,采取积极应对措施,保持产业的稳定增长。同时,着眼长远发展,集中资源,在我省优势产业和重点领域取得突破,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加快发展模式向质量效益型转变。 二是坚持市场运作与政府引导相结合。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加快完善体制机制,改善投融资环境,强化骨干企业,扶持中小创新型企业。用好国家加大财税、金融支持力度的有关政策,从我省实际出发,增强集成电路、
软件和军工电子等核心产业的自主发展能力。
三是坚持自主创新与国内外、省内外合作相结合。加快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吸收再创新步伐,以系统应用为牵引,加速技术自主开发。大力吸引国内外电子信息制造业和服务业向我省转移,提高利用内外资水平。 (三)规划目标。
1.主要经济指标。到2012年,我省电子信息产业总收入达到70亿元,年均增长18%。其中,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销售收入35亿元,工业增加值9亿元,年均增长分别为15.2%和15.5%;软件和信息服务业收入35亿元,增加值11亿元,年均分别增长21%和21.5%。
2.结构优化目标。软件和信息服务业保持快速增长,在全省电子信息产业中的比重提高到50%以上,有效推动全省信息化建设。骨干企业竞争力显著增强,利润增长超过全行业水平,形成3个在国内有特色和影响力的集聚区。 3.创新能力目标。建立完善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着力提升原始创新能力、集成创新能力、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在骨干企业建立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工程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创新平台,力争有2—3户建立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1—2户建立国家级工程(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国家级创新平台。涌现一批拥有自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甘肃省电子信息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