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转变家长教育观念,走出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误区
作者:金玉兰
来源:《学校教育研究》2017年第23期
一、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成因
出现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原因有很多,除办园理念、师资水平、应试教育影响等原因外,家长错误的教育观、“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急功近利思想和育儿方式都在促进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中起到了不可推卸的推动作用。
很多家长以为早期教育就是让孩子尽早学习读、写、算,大部分家长把教育和读写算之类的学习相提并论,认为学习的成绩就是教育的效果。家长在乎孩子是否学到东西,家长在一起也习惯比较谁家孩子聪明、懂得多,于是,孩子一岁开始认字,三岁学外语,带孩子参加各种培训班的家长大有人在。家长的这种心态和行为,导致社会舆论普遍以所学知识多少作为评价幼儿园好坏的标准,迫使大部分幼儿园为了生存和发展而走上了幼儿教育“小学化”的道路。 二、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危害
(一)“小学化”教育倾向严重影响了幼儿的身心发展
幼儿正处于长身体阶段,机体和神经系统都还比较弱,如果长时间地集中注意,容易造成“脑疲劳”,会造成神经系统的伤害,并引起心理上的变化,如表情呆滞、不善交流、不爱运动等。小学教育超越了幼儿心理发展水平,幼儿心理发展还不完善,还不具备系统学习的能力,此时让幼儿像小学生那样学习,他们的智力水平是跟不上的。如果学习过于吃力,幼儿会对学习产生厌倦情绪,从而扼杀幼儿学习积极性。
(二)“小学化”教育倾向严重影响了幼儿的全面发展
幼儿园阶段主要是让孩子学习感性知识,发展形象思维。在小学阶段,才是学习理性知识,发展抽象思维。而要形成理性思维必须要有感性思维做基础,感性思维越丰富,理性思维越好。可现实是,很多幼儿园连孩子的形象思维都没有锻炼好,就对他们进行理性知识的灌输。这样做,虽然能取得一些立竿见影的效果,但打乱了孩子的学习规律,使得幼儿非智力因素(任务意识、抗挫折意识、规则意识等)的发展被削弱,其它发展要求被忽视,导致了幼儿身心发展的片面性。
(三)“小学化”教育倾向严重影响了教育资源的利用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转变家长教育观念,走出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误区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