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民间有“开门爆竹”一说。即在新的一年到来之际,家家户户开门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劈劈叭叭的爆竹声除旧迎新。放爆竹可以创造出喜庆热闹的气氛,是节日的一种娱乐活动,可以给人们带来欢愉和吉利。随着时间的推移,爆竹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品种花色也日见繁多,每逢重大节日及喜事庆典,及婚嫁、建房、开业等,人们都要燃放爆竹以示庆贺,图个吉利。
放爆竹可以创造出喜庆热闹的气氛,但同时也给城市带来前所未有的防火压力,使本就恶劣的雾霾天气更加严重,因此多地出台有关春节限放禁放鞭炮的政令。另一方面,由于近年来因燃放鞭炮不当而引发的安全事故屡屡发生,一些大人们在春节放鞭炮时,既担心孩子被炸着,又担心会不会引发火灾,所以会慎重地放鞭炮或者选择干脆不放。而且在以前,尤其是农村,人们都想放新年第一炮,于是整夜不睡觉或定好闹钟,唯恐被人抢先了去,但现在人们对此无所谓,仅仅是将放鞭炮作为形式,走走过场而已。
9.祭祖
祭祖乃是敬拜、祭祀祖先,包括在父母丧礼上的敬拜和祭祀。祭祖是中国人的传统习俗,已经有数千年的历史。祭祀先祖,是春节期间一项隆重的民俗活动。除夕到来之前,家家户户都要把家谱、祖先像、牌位等供于家中上厅,安放供桌,摆好香炉、供品。祭祖由家长主祭,烧三炷香,叩拜后,祈求丰收,最后烧纸,俗称\送钱粮\。人们在春节期间祭祀祖先、叩拜神灵,其实就是给祖先、诸神拜年,缅怀自己的祖先,激励后人。但各地习俗不
一,在山西农村,一般年三十都会去祖坟祭拜烧纸,回家后供起先祖的牌位烧香祭拜,意味请回了先祖在家一起过大年,一直到正月十五再去祖坟烧纸钱,挂灯笼,送回先祖。但是随着科技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人们觉得这是迷信的做法,加之祭祖仪式繁琐复杂,这一活动已逐渐退出春节的舞台了,成为老人们口中对春节的回忆。 10.看春晚
春节联欢晚会,通常简称“春晚”,是中国中央电视台在每年农历
除夕晚上为庆祝农历新年举办的综艺性文艺晚会。1983年,央视举办春节联欢晚会应该说是一个偶然事件。但是现在这台晚会已经成为了山西人的“新民俗,新文化”,每年除夕夜必看的电视大餐。但现在,除夕夜里,全家人围坐在一起观看春晚的欢乐场景已不十分常见,因为人们娱乐方式的多样化和个性化需求的增多,人们对春晚的看法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相应的,山西人尤其是年轻人对春晚的热情与期待已早已不如往前了。
二.山西春节以往禁忌及现状
山西各地传统上关于春节的禁忌不完全相同,但也有一些比较普遍的禁忌,比如春节不理发,出嫁的女儿不回家,大年初一不看病等等。 然而,在如今,这些禁忌对于许多人来说,已没有实际的“约束力”了。正月不能理发之类的说法有谁会在乎呢,现在理发、烫发是为了美丽漂亮,是一种时尚行为,过去的那些习俗在现代人的眼中都是些迷信说法。随着山西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
正在成为越来越多中国人春节的选择。事实上,传统上的春节是没有外出旅游之说的。在一些地方里,大年初一还有不外出的禁忌。但如今,旅游已经成为了一些人过年的新的“习惯”。
三.山西人民对春节的看法及分析
随着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过年的很多环节都在淡化并且趋无,一些程序也已日渐简化。于是,很多人认为年味淡了,过年越来越没意思。可是人们还是愿意按照传统习俗过年,这说明,在山西,大部分人还在延续着老的传统,春节的生命力还在,山西民众还是很重视春节的,春节各项习俗都起着维系人们更加相亲相爱、团结和谐的作用,是人们重要的精神力量的源泉。
我们在调查中发现,一些春节传统的习惯正在不可避免地被一些新的过年方式所取代。即便如此,春节的时代价值还在不断丰富和发展,增强了现代人的认同感和归宿感,发挥了其较强的社会整合功能。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春节必然会成为一个与时俱进的节日,一个不断注入现代文明和时代元素的节日。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山西春节习俗的变迁(2)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